谈歌仔戏正青春:王世信的舞台设计

教学工坊
2023-03-09

文/邱沛祯
 

传统戏曲有导演和舞台设计认真说其实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但这两位的参与注定带传统戏走上不同以往的路。可能会有人不同意我前一句话,毕竟也是有差不多的职位,只不过不那么正经八百的称呼「导演」,而是称为「说戏先生」,通常由班主或懂汉文擅说戏的人来统筹、主排戏出。如此说来「舞台设计」或许倒是真的为初来乍到却动摇根本的狠角色。何以传统舞台从一桌二椅到需要请人专门「设计」?老师们提到了个核心要素——叙事。
 

今年北艺大也跟着「大学出版社联展」在台北国际书展展出,除了过去的出版品外,新书才是最大的重头戏。书展期间自1月31日至2月5日共六天,北艺大出版中心带来了七场讲座。本场是由戏剧学院院长王世信教授和国光剧团戴君芳导演来谈他们在唐美云歌仔戏团合作的舞台设计,以《燕歌行》为中心,再带到其他制作如《夜未央》、《光华之君》、《冥河幻想曲》、《冥游记》。
 

在此王老师先将镜头拉远至歌仔戏的历史脉络,从头说起。
 

 

图一、王世信老师分享《燕歌行》舞台设计手稿。

图一、王世信老师分享《燕歌行》舞台设计手稿。

 

 

时间与青春

歌仔戏在整个传统戏曲里太年轻又非主流。14世纪就有了元杂剧,15世纪的明传奇和16世纪的清崑曲已名留青史,更不要说1790年徽班进京后京剧便成了正统及主流。那歌仔戏呢?
 

1905年8月18日的《台湾日日新报》出现一则「歌戏」的报导;1914年的《台湾日日新报》「歌仔戏」则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歌仔戏发展至今不过百馀年,虽有过轰动全台,民众追捧的时光,但多的却是夹缝中求生存的状况。但不管是被知识份子批判、国民政府打压、电视电影娱乐取代,歌仔戏活下来了。
 

这令我想到歌仔戏的曲牌〈可怜青春〉,通常于男女主角诉情或思春时会用到。这首是由老艺师许再添所作,他撷取了当时的流行歌的四个乐句再重新组合,结果一首新编曲调出现了。歌仔戏虽然年轻,但强大的吸收力让一切有何不可。他的故事可以包山包海,从爱情、历史、宗教、时代、奇幻等等等。表演可以胡撇仔、京剧套路、梨园戏身段。唱腔可以北管南管、可以民间小调、也可以流行新编。是拼拼凑凑的重新组合,也是在台湾此地脱胎换骨长出属于这个地方的声音和身体。而在舞台设计方面又有怎样不一样的变异呢?
 

歌仔戏历经早期内台机关舞台、外台布幕跑景、电视摄影棚搭台各种不一样的形式媒介,重新回到内台的歌仔戏要面对的是现代大剧院舞台。虽说基本上是受到京剧或现代剧场的影响,但呈现了不一样的路线。在前面提到歌仔戏是年轻的,于是他的偶像包袱轻,他还没有一个「定义」,不用如京剧需依循制式的框架,他更叛逆且多采多姿。例如可看见每一团的风貌皆不大相同,有走学院的、新创的、华丽的、保守的、潇洒的、古路的等等等。
 

唐美云歌仔戏团的《燕歌行》首演于2012年国家戏剧院,而过了11年本书才终于出版。王老师谦虚地说是因为他「懒」,但又立刻补充提到:「东西放在电脑,写了四年才写出来。」虽然说得轻描淡写,听在拖延症的每一个创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安慰和心有戚戚焉呢。艺术创作难,而文字写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由实作创作者的第一手经验分享,落实成文字那更不简单了,我想也是造福学界、业界的大福音吧。
 

 

燕歌行的夏天

王老师和戴导演第一次合作便是《燕歌行》。一提到这出王老师哀怨的说:「那一年我一整个夏天都在里面了。」接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手稿。从初稿、二稿、三稿、演出定稿,再加上未公开提案的大约有七个版本,是花费极大的心力和时间才完成的。一次次的讨论、研究、打磨、推翻、思考,甚至消耗掉一个助理(做完制作就休学不念)才终于走到最后一步。而一个传统戏的舞台设计首要在舞台上除了要给与传统演员表演的空间,更要找寻到最恰当的视觉语汇,帮故事说话。这便是老师强调的他的「设计」—— 在技术上、艺术上之外(或之内)的叙事性。
 

《燕歌行》的时代背景在三国,以曹植做为故事主人公。在初稿时,最开始的灵感来自汉代出土的盔甲残片,亦参考建物铜雀台。二稿将盔甲残片的意象变得更具体,欲建立更强烈的画面。三稿时导演觉得画面太抽象,希望有明确指涉的空间,于是将建筑物呈现出来,而盔甲不见了。到正式演出建筑体的形象更明确,并利用历史原样还有修复样式作为灵感重新打造铜雀台。
 

在舞台方面还有个特殊的地方是台面倾斜八度、镜面反射设计,要呈现出故事和人物的镜花水月、身在梦境之感。但也因此对戏曲演员极为考验,演员是穿上厚底靴或高鞋,而重心与平面不同,对身段表演是为挑战。此外因如此选择也要考虑到道具上下变得困难了,而舞台设计用台车来解决问题。
 

 

图二、戴君芳导演分享《冥游记》的舞台设计。

图二、戴君芳导演分享《冥游记》的舞台设计。

 

 

「好的舞台设计是一半的导演」

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舞台其所有人包括导演、演员、剧团、观众以及设计者本人。王老师自2004年的《无情游》和唐团结下缘份,至今也快二十年。《燕歌行》后也和戴导演合作了许多精彩作品。
 

他们第二次合作为《冥河幻想曲》改编希腊神话的架空剧本,也终于抓到方法,利用留白空台再画龙点睛给予重点要素点出时空背景,例如以齿轮作为代表时间、生命流逝。到了《夜未央》中利用四根柱子的排列组合做空间切割,亦用视觉呈现人物的死亡或内心。《光华之君》用旋转舞台或框景呈现时间感与空间感的流变。到了近期的《冥游记》故事又是帝王又是冥府难免让人以为又要老调重弹,但越来越会以简单东西玩出设计的王老师第一次开会提出只要十六根柱子,其他什么也没有了,但却呈现了冥府的虚空虚无以及武则天的历史承重。
 

出版中心主任于善禄老师提到,我们对于舞台设计可能总会想到不就是室内装潢吗?对此专业认知是装饰性及辅助。因此我们可以看见王老师的舞台设计,利用了画面、空间、视觉元素在「叙事」。舞台有功能性、有留白、也有抒情,于是作品及表演的「美感」出现了。关于美,也不再需要过多的语言去解释,只要感受就好。
 

 

图三、唐美云老师现身站台。

图三、唐美云老师现身站台。

 

 

交给唐大胆

在讲座结束后亦邀请了唐美云老师上台讲几句话,这一段落不意外但贴心温暖。我第一次进剧场看歌仔戏便是看唐美云歌仔戏团的戏,后来因缘际会在其他戏班工作了一阵子,常常也会在各场合见到唐老师出席站台。站台虽然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到了唐老师的资历,站台也变得不只单单是充场面和慰问了,更多的是与情份站在一起,诚恳温暖地告诉你「去做吧,我会支持你喔」。
 

那天唐老师先自嘲说:「他们都叫我唐大胆。」每个做戏的人都是是癡狂和执着的,又演员、编导、设计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而在他们背后大老板的魄力和胆识也成了领导剧团方向的关键要素。一个愿意支持导演、设计的团长实在难得。我总在想导演、设计的工作大概就是在开愿望清单:希望有这个那个、音乐这样那样。然后再因为版权、技术、经费、场地、共识或删删减减,或找其他替代方案。除此之外对传统戏而言还有个更困难的问题——接受新的东西,因此唐大胆真的不容易,她面对设计和导演的愿望清单是真诚地说:「好,没问题。」我想这是唐团能够传统戏界开出了一朵独一无二花朵的原因,也是一个舞台设计能在此真正挥洒他的艺术和创意的底气。
 

【讲座资讯】

时间:2023.02.03(五)10:30-11:30

地点: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一馆 红沙龙

主讲:王世信、戴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