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表演与表演教育的自我修养:专访109学年度教学优良教师──戏剧系蒋薇华副教授

看板人物
2022-07-10

撰文/杨凯钧
 

 

图一、蒋薇华副教授

图一、蒋薇华副教授

 

 

「表演就像正在加热、快要沸腾的水。有时候遇到某位老师,学生他就到达了沸点,但也许是因为另外位老师前面教得好。而我可能也是在这个加热的过程中,直到在下位老师那边沸腾。这是一串连续的反应,让人感到喜悦。」蒋薇华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形容表演与教育。
 

 

纪律与自由:从国立艺术学院到美国的求学经历

身为国立艺术学院时期(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前身)第三届的校友,在私底下受学生亲切暱称为「Vicky」的戏剧系杰出教师蒋薇华老师,自嘲自己的教书生涯曾经也有过「恐怖」的时期。那时学生们为她所取的称号反而是「撒旦」──比恶魔更下一层的恐怖。作为北艺校友的她,在毕业工作一年后,立即前往美国深造「表演教育」。
 

蒋薇华老师说道,在艺术学院求学时,曾有三名老师影响她很深。第一位是赖声川老师。赖老师的教学以「玄妙」着称,需要学生自己去「意会」艺术的学妙之处。第二位是马汀尼老师,马老师的作风十分地不羁、自由,会将学生潜藏在心中的猛兽给唤醒。
 

然而很庆幸的是,蒋薇华老师谈到自己在美国学习创作与表演教育时,受到其恩师Randy Bolton影响,找到了表演与创作的意义。Randy Bolton在课堂中,告诉她艺术是什么、人的本质性。在自1996年开始教书的26年教学生涯,不断地犯错、反省、试错、修正的过程中,近7到8年才更了解自己是在做什么。而她也很感谢北艺大的教学环境,给予非常大的自由,让不管是老师或学生,都有很多机会能在挫折中成长。
 

 

「师」与「生」的交流与自省

蒋薇华老师认为,能进到北艺大的学生们都是十分地优秀,并自嘲道,在很多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学生」,反而是「老师」。来到北艺大的学生们,多半都是蓄势待发、信誓旦旦准备来受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的只是适合这些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蒋薇华老师的教学现场观察中,发现不仅有一种方法可以教表演。每一代的学生都有其特色,如何观察不同学生的特色,并找到其适用的方式去教授,便是身为老师很重要的责任。
 

「表演就像正在加热、快要沸腾的水。」蒋薇华老师说。
 

在教学现场,师生的交流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就像表演,有时自己过度刻意地去「push」,反而在有些学生眼中会成为一种压迫。可有时又需要有适当的压力,去促使一个人展现、进步。如何掌握这中间的力道,十分的微妙,也是一种缘分。
 

于此也提到关于表演与教学共通的一个特质──「观察人」。在蒋薇华老师的观察里,一名好的演员,一定要善于观察人;而作为一名好的表演老师,就是在研究人、人的模型。你必须要能分析人与剧本的客观性、洞悉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并且不带道德批判的有色眼镜,才能触及到人的内在核心。
 

观察,且不断地反省修正,是作为演员与表演老师极为重要的功课。唯有通过这样反复努力的过程,才能不断地精进自己。
 

 

疫情时代下的「现场」──教学与表演的极限

然而受疫情以及各种国际局势影响,具有「现场性」的剧场表演面临十分大的挑战,「线上化」成为所有人无法回避的课题。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表演、教授表演,同样也考验着许多表演老师。
 

蒋薇华老师提到,透过这次的疫情,更深刻地意识到「观众」的重要性。剧场与舞台表演,是透过观众的「现场观看」才使交流得以建立。蒋薇华老师曾看过一篇报导,里面描述了一档制作因为受疫情影响,演出全面线上化,改由在剧场演出,但透过8台摄影机即时转播。然而却因为没有观众在现场,缺乏某种「活性」,使得原本长期的演出中途喊停。蒋薇华老师坦承,这件事对她在教授大二进阶表演课程中,也令她苦恼许久。于是她开始改透过线上读剧、剧本分析,去教授表演。
 

「剧场表演是,现场交流越紧密越好看的一种当下性的展现。」在疫情时代,更加体会此段话的重要性。借由观众于现场的反应与回馈,演员得以透过每场演出不断打磨自己的表演。没有观众,就无法成为一场「完整」的演出,这是身处在与疫情共存的时代所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演员与教授表演的「自我修养」

作为一名演员、一名教授表演的老师,所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蒋薇华老师在访谈的过程中提到:纪律、努力、安静、观察、乐意分享、反思、感觉等等,都是成为一名好的表演者、教育者的重要因素。在纪律与努力中,演员得以不断地精进自身的技术;在安静与观察中,觉察自己与他人;在分享与反思中,呈现人的情感与共通性。而「感觉」,正是蒋薇华老师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位好的演员,他必然是感觉丰沛的、乐意去感觉的。勇于去追求真实、去探究所有人类的共同情感,才能够更加地「同理」他人、变得「敏锐」。
 

然而蒋薇华老师也提到,「准备好」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有时在教育现场,可能学生、演员,还没有准备好去表演、去面对这些真实的情感。她自己就曾听过学生在抱怨,有些老师或导演,因为知道演员个人的生命经验,要求学生用自身的故事去联想,却反而使演员更做不出来。
 

有时可能是这段经验过于强烈;有时是演员并没有准备好如何去面对这么靠近自己的故事。蒋薇华老师说,自己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原生家庭的生命经验,只要一有强烈的情绪便会开始过度换气。对于蒋薇华老师而言,这便是这位演员还没有准备好「展现」。
 

「我们不是心理医生,无法强迫演员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客观性』在表演中是极为重要的。」要进入到角色,演员必须要分析剧本、分析角色的性格才能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连结。而作为表演老师,就是不断地观察学生们的某一个「裂缝」,并在演员乐意分享的情况下,从中激发情感。在这些环节中,演员必须对空间、人感到安全与信任,也才更愿意去感受。
 

所谓的表演教育,蒋薇华老师用医生看诊来形容。所谓的给表演笔记,就好比中医替来看诊的人把脉。有一些是基本盘的问题,例如,演员表达的清不清楚?有没有做功课?有一些则是更个别性的、特殊的。因此表演老师要依此来判断、对症下药,提供学生更适切的建议。
 

 

图二、蒋薇华副教授

图二、蒋薇华副教授

 

 

Stanislavski:「表演是真实与美的传颂者」

蒋薇华老师引用表演的祖师爷、方法演技的建立者Stanislavski的说法,来说明表演与演员的重要性。在蒋薇华老师的表演课程中,曾有一次邀请了黄凯临老师──台湾着名的Jacques Lecoq表演体系专家,前来分享与带领同学。
 

在课堂中,黄凯临老师带同学将表演的能量分为七级。同学们在表演到第五级时,黄凯临老师便开始描述乌俄战争的情景。在砲弹袭击下,众人拼命地收东西、逃亡。而当能量来到第七级,众人目睹至亲与家园全部被摧毁、付之一炬。在那短暂的5秒间,蒋薇华老师受课堂的年轻学子们所震惊。在同学身上,她看到每位年轻演员们的勇敢,演员们愿意打开自己,让自身彷彿投身到战场一般,极为真实与撼动人心。而这,便是表演的伟大之处──透过义无反顾、愿意打开分享的表演,使得观众得以去窥见人的共通情感。
 

透过不断努力的观察与反思,才能更加接近角色,去理解角色所经历的痛苦。所有人类都希望获得幸福,而没有获得便会感到痛苦。角色是如何对抗他的世界?怎么跟他所身处的结构共处?这是环环相扣的。没有一个人不值得去被理解与被爱;没有坏人,只有结构下残破不堪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去理解角色内在最主要的渴望是什么?让角色逐渐「完整」。
 

蒋薇华老师认为一个好的表演,当演员处理完、呈现完之后,会认识一个自己不曾认识过的人。而这个人是演员亲自用身体、用感官生下来的,会在最后让人感受到「纾解」。而唯有透过不断地努力工作,表演与教育才能不断地改进。
 

「工作、工作、再工作!」蒋薇华老师引用法国阳光剧团Ariane Mnouchkine大师的话,勉励演员以及作为表演老师的自己。



TNUA影音知识库>>专访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