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相视的人

艺趣学
2020-06-10
计画执行者:罗婉云
计画期间:2019.7.23-2020.8.5
计画地点:日本香川县濑户内海


 
This is an image
 
计画内容
以艺术复甦海域、成功活化小岛的艺术季为出发,在艺术家、岛民、旅人三者之间,经由一段旅程集结这些日夜与海相视的人的双眼,交叠出海与岛的模样。
延伸之前创作研究的海岛人地关系和食物文化,分别由文化的、地方的、饮食的三种面向,从生活与艺向海岛进行双向地描绘。以「海的复权」2019濑户内海艺术季进行切入,进行为期2周6座岛的跳岛旅行。
并以一岛一夜的缓慢移动,在亲身走入岛屿、和岛民共同生活的旅程中,见证地方如何透过艺术的力量与大环境抗衡、并成功创造复甦奇蹟。回看现今在城市高度膨胀下,所带来的改变和所谓「进步」背后的效应。
 

 
  This is an image
图一 跳岛旅行的第一天-丰岛,订了一间房间却换来了一栋房子
 
 
旅行观察
回流的生命力,离开家乡是为了带给家乡更多,由乡情发起的艺术季
「岛」即是「展览馆」,每三年一次,位于日本香川县的濑户内海上;横跨春夏秋会期的艺术季,其中以重新活络小岛屿海域为核心概念,10多年来发展、累积了丰富的创生计画和来自各国的现地制作创作。
选择以濑户内海艺术季为这次旅行的主轴,源于自己的海岛情怀。台湾虽然同样也是座海岛,艺术在这块土地上却相对发展得很低调,低靡的艺术生态让这一世代的年轻创作者蒙上一层浓浓的厌世情怀。因此,我想透过亲身走入岛屿、在各个不同岛屿间的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观察,透过其他岛屿的案例,来反观在台湾,艺术如何点亮地方?是甚么改变了艺术和地方的关系?


 
This is an image
图二 濑户内海艺术季 岛与分布图
 

因此这次的旅程,不同于常态一般推荐的当日来回高松港的模式进行,选择以一岛一夜的方式,展开不被时间追赶的跳岛旅行。令同样来自海岛的从事艺术创作的我最为动容之处,莫过于这一切的起源来自于地方自救的爱乡情怀、而非官方推动的观光产业。原本的岛上青年,在外事业有成后,回来看到自己的家园正因高速的城市发展而没落,便以企业的名义为家乡的未来投入资金、呼唤更多的同乡加入,就此拉开了艺术季的序章。目前不但已跃升成为国际级的艺术季,甚至成功的使原本没落的濑户内海上的小岛复甦,透过艺术带动全世界随着海流重新流入新的生命力。
 

 
This is an image
图三 很多作品由室外延伸到室内,室外会做局部开放摄影,满足现代人打卡拍照的慾望
 
 
反其道而行,越是不给拍、你越想来
艺术季中的作品多数的作品是不能拍照的,这点我非常喜欢。除了保持作品观赏时的流畅性和观赏品质,也能大大的降低作品被破坏的风险。在这两个礼拜间,我的观展状态一直都是舒服的,观者可以更专注在环境和作品间的关系,也不会为了贪图美照而阻挡其他人的观展动线。相对于台湾现今大小展览都要顾及打卡、网美照的宣传效益,而严重牺牲的观展品质,濑户内海艺术季看似不亲民的规定,在提升作品观看品质的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人的坏习惯,自然也不会有人想去破坏这项规定。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图四/五 横尾美术馆直接在外观营造出手机滤镜的变色效果,让想要拍照的民众,产生怎么拍都很像后制出来的困扰。
 
少了照片在网络上氾滥的流传,想要看作品,你就得要亲自来看。我自己的观察是:这样的操作不但观看人数不会减少,反而大大的提升海外的旅人非要来一趟的吸引力。毕竟所有的作品都散布在多个不同岛上,若能够透过网络就能看到,想必在这样的资讯爆炸的时代很快就会被轻松滑过。每三年只有一次、唯有透过自己的双眼才能收藏的艺术创作,巧妙的利用艺术的渲染力和限定特质反转了地利上的不便。在旅程中,比起日本当地的游客,遇到更多来自法国、西班牙…相对较远的国家的家庭、三五好友千里迢迢跑来这片海域、抹着厚厚的防晒和大顶遮阳帽,在岛屿和岛屿间探索着。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图六/七 丰岛美术馆,将人和天地连结在一起,美术馆本身就是个艺术作品。
 
 
因艺术季才重见光明的黑历史 大岛
接近旅途的尾声,完成海上漂泊、岛宿的生活, 返回高松港住宿,期间和民宿老板聊到自己这趟旅程的目的,他推荐了几乎没甚么人提过的岛屿「大岛」。
 
透过老板娓娓道来这座岛屿的故事,他强调这座岛上的艺术作品不是为了吸睛、讨游客欢心而做,而是为了向旅人甚至是日本人揭露曾经被社会遗忘的黑历史。
过去日本曾发生无法医治、令人 畏惧的传染病,没有人知道这是甚么病又该如何医治,其实 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 「 痲疯病 」 。虽然在现代这并不是 甚么严重足以致命的病症,但在当时 有限的 医疗知识 和封闭的社会风气下,患上痲疯病的患者就向患上瘟疫一般饱受受社会排挤和唾弃,最后由于病情快速蔓延甚至引发了社会的惶恐和动荡。而日本政府的做法则是下令将所有的患者,流放到大岛进行隔离。
 
这项命令拆散了无数的家庭,老板说在那种社会气氛下,即使是年幼的孩子染病,父母也会毫不留情地马上与孩子断绝关系。在当时,只要染上了这个怪病,就会失去原有身为人的所有牵绊 、 原有的身分,在岛上只有「患者」你不再是某人的丈夫或妻子、不再是某个家庭的孩子或长者。
 

 
This is an image
图八  大岛展间
 
 
 
诉说已逝者的过去,一个房间就是一篇日记
 
岛上生活弥漫着浓厚的恐惧和被遗弃的绝望,无法医治的痲疯病患者,多数失明或是失聪,有的会四肢变形和坏死,加上岛屿上所获得的资源并不多,悲伤的惨剧像是大岛的日常,每天不断上演着。
直到现在仍有已经痊癒的原患者居住在岛上,然而长期与社会隔绝的他们也无处可去,毕竟和亲属的关系早已断裂,只有浓浓的乡愁,却回不到任何地方。艺术家们透过已逝者的家,作为为他们曾经活过的见证,作品呈现他们生前的自白,每一间房子就代表着那个人,每一间房间就是一篇日记。
 
一踏上大岛,便能听见来自四方此起彼落的音乐,用广播的喇叭循环拨放着不同的乐曲,在知道大岛的伤痛后这些音乐显得过于欢乐而诡谲。民宿老板说这些音乐是帮助那些已经失明的患者能够辨识路的方位和方向,而全天不间断的拨放着。在大岛上这些喇叭随处可见。而地上的刻意画在中央的白线亦是为了帮助盲者认路。被高度隔离的大岛,物资自然也获得不多,来到大岛后患者们开始学着制作各式各样的渍物,一方面可以长期的保存食材,一方面也能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
图九  被音乐围绕的岛,通往何处的白线
 

心得
海上的岛,海洋是温柔的拥抱还是无情的隔绝?
海岛民族一向拥有其地理上和文化上的独立性,这次的旅程中,在穿梭于各岛之际,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各个海岛的魅力和其所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围绕着他们的那片汪洋大海。海给予岛屿独特性却也同时成为了隔绝外界的屏障,但也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
 
旅程中,认识了离开岛屿的人和将梦想建筑在岛上的人,并且走入一个个已经与岛屿生活融合的艺术之中,那种同时讚叹又同时感叹的情绪是复杂的。但这是艺术产生魔法的地方,巧妙地运用其独特性,反转海洋和岛屿间的关系。身为创作人,在经历这趟旅程后,那一份难以言喻的感动会在心中不断翻动,艺术仍是艺术,甚至在自然环境中更具一份扎实的吸引力,但它也同时带动了观光、重新翻开日本的历史、复甦一个地方原本没落的灵魂。
 
This is an image
图十 晚上是只属于小岛的时光,很庆幸自己有留下每一个夜晚与岛屿相处。
 
 
海面上的岛影,一体两面的镜像关系
全球化下我们所向往的城市繁荣背后所背负的代价是否已同样随着全球化而扩散?在这个夏季所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酷热,在跳岛的过程中,我也透过疯狂释出的汗水想像这是提醒着我们环境的警讯。
 
丰岛的极品空屋、小豆岛的酱油街,这些在观光的光环下似乎闪闪发亮,其实都是海岛文化正在消逝的哀鸣。小岛被迫使的改变反映着城市的过度开发,两者间像是一个无法平衡的天平,却又在同一个秤上摇摇欲坠。
当我望向这些小岛的美好,彷彿能够感受到来自海的另一头、城市对乡野绝对性的侵害,当我回到都市的繁荣,忍不住思考着或许正是这些繁荣误导了我们对「进步」的理解?
同时借由这次的跳岛旅行、海岛上的艺术季,重新见证艺术的能量,在漫游的过程,亲身经历学院内所无法给予的突破性的全新视野,同时在旅途中发生的插曲和缘分都更完整了这份计画的实践。期许自己能够运用这段旅程中的能量,持续活化自己的创作宽度。并在未来能够透过艺术保存地方的记忆和样貌。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