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土地的博物馆学:研究与实践并重的贞燕老师

看板人物
2021-10-10

 撰文/何蕙君

「每一个地方的博物馆都会因应他不同的文化脉络、博物馆做了一个社会工具的期待而发展出不同的特质,不仅将成熟的国家的案例介绍分析,更是透过不同国家的这些博物馆学、博物馆实践的讨论,让大家更清楚博物馆是一个社会工具,他要回应各自的文化脉络的文化议题、社会议题」,在贞燕的老师的教学现场中,结合自身的经历,带领学生以由外向内的视野,建立台湾的博物馆学的各种姿态样貌。

 
This is an image


 
在日求学经验

远赴国立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就读博士班的贞燕老师,从事博物馆与地方关系研究,博士论文取材与发想,源自于台湾在一九八零年代以后,推动社造社区营造运动、地方文化馆拉或者社区博物馆,其概念受到日本很大的影响。「台湾的社造模式跟日本的一些町内活动形式相仿。双方台湾社造参与者也会定期去跟日本交流密,选择做这个研究题目的时候,已经有比较研究的关怀,希望透过日本求学经验,回来台湾之后提供一些不同的、更比较深入的观点」。
 
在进入教学现场之后,老师对于在地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
「在回来之后更加了解台湾博物馆跟地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政策,我慢慢发现我的日本经验或者是在日本做的一些研究,意义并不在于直接提供给台湾做参考,而是透过比较研究的观点,让我们更清楚在地方博物馆的这个领域里头,他有很强的一种文化脉络性,那每一个文化脉络里头遇到的问题,他有的特殊的资源都不一样」。贞燕老师透过敏锐的观察与分析,以自身研究关怀的观点进行研究,并希望将日本经验融入台湾博物馆学门中,提供博物馆领域更丰饶的研究方式,一面追寻着自身的博物馆课题,同时思考如何以「博物馆」作为工具来回应。
 

 
This is an image
( 照片提供姚郁纹 )


多重视野的的课程设计
 

在谈到课程设计时,贞燕老师提到博馆所创所老师王嵩山教授的「台湾博物馆学」理念。贞燕老师解释:「我们不认为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博物馆学,有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我们不认为博物馆学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经典的、典范的博物馆方法。我们希望透过研究与教学,带学生体会台湾博物馆的课题,推动能够跟台湾博物馆连结、能与台湾博物馆面对的问题去对话的『台湾博物馆学』」。

在北艺大博馆所清晰的教学架构中,将每个领域专长的师长网罗其中,透过不同课程内涵知与学的对话,共同提升师长与学生的研究视野。在贞燕老师的课程设计里,以「文化脉络的博物馆学」、「台湾本地观点回应本地的课题的博物馆学」作为两大核心思考,并使用「东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与地方」、「博物馆与无形文化资产」三门课程,来进行博物馆学的讨论。


 
This is an image
( 照片提供姚郁纹 )

 
「东亚博物馆专题」,贞燕老师以日本的博物馆为例,谈论博物馆发展的区域性与社会性。「博物馆与地方专题」、「博物馆与无形文化资产」课程,则以台湾经验为主轴。专长为地方博物馆的贞燕老师,开始接触文化资产的领域,又是另外一段机缘。2005年,贞燕老师受当时的传艺中心筹备处委讬,进行日本、韩国无形文化财保存制度的研究,深刻体认到,博物馆与文化资产制度,是近代出现的、处理过去与现在关系之重要机制。博物馆透过蒐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方法,而文化资产制度,透过赋予文化资产身分的途径,将过去带入今日社会生活之中。两者相辅相乘的紧密性,成为贞燕老师授课博物馆课程的主轴。


 
This is an image

名为北投的博物馆‧邻里间的人类学家

课堂内的风景,是博物馆理论的建立,看遍世界的良好实践范例,接下来贞燕老师带着同学,以北投为界,探访民宅内的博物馆,工作职人中的人类学家。
在USR教学计划〈北投散步〉中,贞燕老师与计画助理郁纹,带着修课同学,循着硫磺气息在北投穿梭,轻抚过庙宇间的磁砖彩绘,在狮阵与北管锣鼓中听见历史的脉动,现炒的酒家菜热气袅袅,伴随着中药房的药草香,听着在地耆老再说一个故事。〈北投散步〉以在地百工为主轴,以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北投,使用相异于传统博物馆脱离文化现场的展陈方式,以「北投说书人」、「社区教室」、「课程讲座」等主题,透过让北投百工职人的现身说法,在地景人文的脉络底下成为生态博物馆,深入挖掘「北投学」的未来与议题。

「社区的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要把社区当作一个对等的夥伴,他并不是你设计一个推广活动教案舞台上面的演员而已,你是跟社区的夥伴一起来发展这件事」,在理论与实践之外,学生同时在学习如何与社区建立起夥伴关系,同时透过长年耕耘地方与学校的计画助理担任联系者的角色,在稳定且紧密地的夥伴关系中,北艺大的学生与社区间如同邻居般的相处,执行计画也都获得邻里间的支持,并随着学生的流动,北投学从数个支流逐渐汇集成河。


给未来的博物馆人

谈到教学中最印象深刻的事,贞燕老师不假思索的答道:是教学相长。
在教学现场担任一个给予者,与学生寻找论文命题担任陪伴者的过程中,贞燕老师一直都在适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同时也观察到博馆所同学,在议题讨论时具有活跃度与细腻度并存的特质。在教案的设计、展览的规划,或者做文物的收藏管理的规划,也都是具有艺术层次、创造性的行动实践。
看见博馆所同学的优势以后,贞燕老师期待博馆所课程的滋养能带给学生的是:「每个博物馆人、博物馆工作的从事者,你要有一个能够去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运用博物馆专业,如收藏、策展、教育规划、公民参与等方法作为工具,去解决问题,成为一个有主动性思考能力的行动者」。
 
108年度教学优良教师—黄贞燕副教授 访谈影片:https://admin.media.tnua.edu.tw/media/s/QiyT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