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然心动的观看与参与

跨域创新课程
2020-07-10
撰文/舞蹈研究所 黄心恬
 
这一篇书写着陪伴教与学现场的省思,分享一段关于舞蹈技巧课助教参与教学实践计画的体悟。

每个人就如一颗苹果,大部分的人削着苹果皮就一边吃苹果皮或分享苹果皮,大家交换来、交换去;鲜少有机会发现彼此其实是有苹果肉、果核、苹果籽,还尚未认识、品味呢。但是面对舞蹈学院的林怡棻老师,我感受到老师将我看作一位夥伴,亦是独立个体,我们可以平等的聆听彼此已经拥有的内涵,相互欣赏并引导对方表达出最真实的观察与立场,而这个表达是没有侵略性也没有优劣之分的。这也让我发觉到,表态——是对于他人的倾听与回馈不加以默认,并且理解、认同自己「心的立场」。对等的互动表态是相当难得的,于是,跟随我心之怦然,以教学助教的角色参与教学实践计画。奠基于此,我知道这一趟路会带来很真、很深、很宝贵的生命流动与重整。而我也借此更加确定,当我们面对各式各样的生命时,教学现场即是让师生看见彼此、你我都是平等的而完整的练习场。

 
「碰」然心动:「当代舞蹈高阶」之教学新尝试,此课程获选教育部教学实践研究计画。在此次规画中,「触碰」(touch)既是课程核心,也是主要教学方法,希望透过「主题式教学」翻转舞蹈术科课程的授课模式;包含以经验解剖学的观点更清楚的建构对身体的认知;以身心学「第一人称」的观点对身体信息有深度的探索,以及对动作经验的反思与书写。最终,希望培养会思考、有感且具丰富表达力的舞动身体 “not only a dancing body, but also a thinking body”。 1

教学实践研究计画聚焦了身心学和经验解剖学观点的触碰,尝试用于翻转当代舞蹈术科技巧的教学方式。依学习进程所需,以五大主题《结构的理解》、《关联性的建立》、《内在的支持》、《倾听与选择的练习》、《「触」与「觉」的对话》作为课程发展的设计架构,透过「触碰」来探讨舞动经验中的真实,并结合多元观点与方法,实践教与学的开放性与自主性。参与这五个主题脉络的每一堂课,身为观者以后设视角来书写,于此纪录我在这段时间中时而沈浸、时而抽离的教学观察、学习收获与建议。除了对教学者细腻、精准、高浓度的教学状态表示讚歎,我个人获益甚多,也感受到教学者本身与每一位学习者的改变是超越语言能纪录的多。而我的工作,就是试着把看见的种种变换与更替,用各种方法贴近真实的记录下来,并且与师生之间保持畅通流动的倾听与沟通。

起初我默认自己尽可能的以不介入教学的姿态,提供教学者在教学过程的需要,包含物质上的支援和非物质的支持。从搜集参考书籍、教具以及采买报帐等行政事务,到提供旁观者如何观看及观到什么,以调整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适切度等等,所有经历的过程都尽可能地用心去感受并纪录、交流。但是这对过去一个人自己打理所有教学的我来说很有挑战性,实际上要完全不介入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学助教并不是完全隐身现场变成一个透明人,而得确确实实、非常中性的共存于整个历程。在一段时间里也得对自己也对观察对象(人、事、物、环境)时时刻刻保持觉知,认真看待互相启发的过程与细节。直到学期结束才体悟到,原来,教学助理一职的工作领域,是一块激发丰富生命力的田地啊。


 
This is an image
在铺满白纸的舞蹈教室中,让每一寸皮肤接受地面的扫描,记录每一刻的移动痕迹

 



由于自己也有参与其他舞蹈术科课程,与此课程中五大主题的教学相互对照、实践之后,除了透过课堂观察以及师生回馈而发觉很多值得被记录的细节;回到自身,也发现自己对于「为什么要教学?」有更不同的理解了。

《结构的理解》
学生A:「这些骨架都是支撑着我们身体以及延伸出去的四肢,更加明确的感受它们跟身体的连接,而其中我最有感受的是蝶骨,从来没有老师会是以介绍蝶骨的方式带领我们进入身体主题,在第一次以蝶骨暖身做第一套组合时只觉得跟以往做身体wave的感觉有那么一点的不一样,到最后一套大流动,用想着蝶骨的方式做组合,我感觉到非常晕眩,甚至有点恶心,但是在前几堂课老师回顾这学期所学的,重新以蝶骨进入暖身,那次让我觉得以蝶骨带入的动作是那么的舒服自在。」

身体像是宇宙星空,成为结构,就像是星星组成了星系,而每一个角落的星,都同等重要,也是独立而完整的运作着。经验解剖学(Experiential Anatomy)并不是一个舞蹈系大学生能轻松了解的学术内容,其中包含物质身体不同层次的研讨,我也尚未足够了解。老师带领学生运用非常物理性的经验解剖学来理解会动的身体,一定有其背后更重要的缘由。我猜测,之所以运用丰富而有限的知识系统带入课程,除了老师认为身体工作者有必要看清楚这些生理身体的事实,另外就是,为了让学习过程中的一切理解更可以超越物质存在的肉身,透过舞蹈实践来应证每一个生命的存在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


《关联性的建立》
学生B:「上三角与下三角对我的帮助非常大,除了跳舞时的外型更开阔、自由,间接影响了心境上的自由,同时我可以明显感受到与空间的对话,好像身体的五个放射方向都和整个大空间有所连接,整个人都是由点、线、面构成。 」

学生C:「......起初老师引导摸着荐髂关节,做出些微脚的动作,感觉一下会不会有变动,当时完全无感,而受伤后光走路、穿裤子等等生活日常的动作,除了无数痛感之外、整条腿的筋膜、肌肉的抽动,直到现在都很清晰,认识他的位置之后,又深感他的存在感,也因此,对于下肢重心、骨架的堆叠,该是如何,我哪里需要出力、哪里可以放松,在太极课上,有很大的实践。」

在一个星系里,星星之间的关联性会因为人类的观看而赋予更多意义和想像;但就算我们不加以解释、不深入了解,星与星的运作仍有其关连性,这个事实并不会因为被观看而有所改变。回到活生生的身体里,身体部位之间、意象与感受之间、身与心之间等等,所谓关联,是用客观的眼光来阅读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的串连。关连一直都在,它并不会消失或出现,只是如果我们能将意识贯注于觉知当下的现象,我们便开始能欣赏身体不可思议的连结不断再现,而渐渐明白身体本具的运作。带着如此细致地觉察品质,发现这个概念亦可以对应于师生之间关联性的建立,接下来如何善用这些关联来运作某个核心理念或共同愿景就会是关键了呢!在研究所的即兴舞蹈课程的练习中曾体会到,当任何一人出现在任何现场(就像我们出生在地球上),每一刻与所有身、心、环境都在产生新的关联,于是我们更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拉高视角,全然抽离地阅读一切现象,把握机会在下一刻作出最适合的判断。


《内在的支持》
学生D:「觉得体液的练习中,先拿水瓶看见液体的流动,再发现自己身体也有血液的流动存在,觉得在不同节奏当中有动感的节奏。内脏的支持,在双人轻按胸口并闭上双眼,被动的接受对方的移动,感觉上好像到另一个温和的世界游移。」

学生E:「比起骨骼肌肉再更进一层的内在器官及构造更是难体会到的,所以让我感受比较深的是透过从胚胎认识还没骨化的脊索,知道并想像着自己还没形成人样前的自己拥有的构造就足以支撑着这么小的生命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就像老师说的当自己遇到难关,与其求助外力,自己是有力量帮助自己的。」

内在,不仅是生理内层的器官系统,亦包涵了心理层面的运作。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我渐渐地厘清自己一直在思考为何我不愿将生理和心理分开谈的原因。在课堂里老师带入了血液主题、心脏与肺脏主题、正负片主题等,动作质地与音乐伴奏相辅相成,协助摸不着的内在空间得以透过意象与质地的协作进而加深身心一体的被明白。学术命名将身心的各部分清楚划分,但是实际上我们更能够在自体全面性地觉察中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身心是没办法分开讨论的。因为事实上它们密不可分、交互连动影响,而感受的出现都有其意义,它们正向我们传达重要讯息。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个实相之后便无法再刻意区隔身心,更要整体的看待每一个现象所带来的身心感受。


《倾听与选择的练习》
学生F:「从小到大都会发现身体明明是我们的,但很常在没有示范的情况接到指令后,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怕我是不是做的跟别人不一样,但上过这堂课后就慢慢能放心的做自己想要的选择,也就不会有手忙脚乱或是不踏实的感觉。」

倾听与选择主题直接贯串整系列的学习,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参与者如何对待自己的身心整体。我所观察到的是,每一刻我们都在做选择,而这些选择取决于是否听见了我们各自的处境,不分内外的、整体的处境,于是,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影响了我们下一刻的身心状态。一堂课开始,老师与学生出现在教室空间中,是大家选择的结果,而接下去这一堂课会如何发展,就需要师生将觉知力打开。专注的倾听会启动一些不熟悉的感知体验,带着每一刻都在更新的身体感受去舞动,此时每一个人重新成为自己的主人,完全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动」。于是我认为,舞蹈并不是教育底下的一种手段,舞蹈教育就是目的。以舞蹈教育作为目的是让学生明了他们的身心整体本身就具备了倾听的能力、拥有选择的权利,让人更成为人。


《「触」与「觉」的对话》
学生G:「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在选择我觉得我能感受到所谓自有自己能让自己变好,不能只倚靠别人,先修时上过几堂费登奎斯,感受完全只觉得这是什么无聊的课,却在大学重新给予了这堂课不同意义,了解训练并不是所谓一定要很累一定要流汗一定要很操才叫练身体才叫长功,身体的记忆是非常可怕的无形之中可能慢慢的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这次上课决定相信自己能让自己修复,莫名的就在平常冰冷的地板融化,更加的身心灵的到舒缓,若不选择相信只会跟以前一样,觉得无趣变得毫无意义,长大了学会倾听别人,反观后必须好好倾听自己。」

皮肤触觉资讯量比起在舞蹈教室里,移动到户外的感官变得更加丰富。依循触觉的多元性,在课堂中创造了多层次的触觉体验,老师引介了不同身心学门派的讲师带领实作(如费登奎斯方法、手疗方法等),扩充了大家对于「触」与「觉」可以聆听之范围,更是跨越时间、空间的去让这两件事情产生对话,是如何产生「触」与「觉」的对话呢?这里所谈的「触」,已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触碰了,而更向内又向外的探讨了身心整体的「内在触觉」。「触」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觉」来协助感知、体会。从学生的文字回馈中可以看见他们「觉」的提升,触与觉的对话开始流动,彼此静静等待、聆听,也开始相信各自生命呈现的价值,是如此宝贵。

 
This is an image
您听见了吗?轻轻的、静静的、沉沉的,此刻我们和心脏与肺脏的共舞
 


从助教视角聚焦生命教育的核心,我看到怡棻老师敞开且尊敬地观摩其他身体运作方法,视课堂学生为学习夥伴,老师与学生一起精进、一起研究的态度,涵融多元的知识并实践于教与学之中,在一旁观课的我也同步成长。透过教与学运作教育现场的同步性,学生在最后的心得回馈是最有力道的应证,直接扣回最初我为何接受怡棻老师邀请的决定。

依据人智学的说法,人一生九个七年的阶段性发展,伴随着意识的扩展与成熟,以及其与生俱来的因缘条件,渐次地发展出身心灵的能力 2。(王智弘,2016)在陪伴20岁大学生的学习历程之中,现在的我对于教育又有新的理解了。20岁至21岁的年纪正好是身心灵三个层次之中,由「身」(Body)的第三阶段意识身(consciousness
 body)转为「心」(soul)的第一阶段感觉心(sentient soul)的过程,因此也可以更有根据地去理解,教室里头的每一个生命在层次的提升与转化时会遇到挣扎与喜悦。所以我更加坚定地认为,在做教育的过程,我们不是只能给出自己曾经经验过的,我们仍可以在每一刻重新分辨、选择,用生命本是完整的眼光与立场,陪伴整个教育现场,找到最适切的方式提引前来遇见我们的他们。
 
学生H:「这学期的课程进度和内容,让我用一个全新的角度进入以往熟悉的当代技法,由浅入深,理解身体的结构、建立身体各部位的关联性、关心到比肌肉和骨骼更深层的内在、倾听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与呼吸、透过触碰觉察身心灵每一天的状态,就像在身体里安装一双眼睛,扫描出清晰的图像、影像、甚至声音,好像又更认识自己存在的一部份,更能感受所谓由内而外的舞动,甚至只是简单地站立,内在的感受仍是持续流动着。原来技巧课可以探索的事情这么多,不再只是思考着如何将动作的连贯和质地编织的精致再精致,也能够理解自己所拥有的其实比想像中还要富足,足够让我单纯地、好好地、安心地享受舞蹈。」

生命存在本来就不是来被别人改变的,教学者不能因为自己是发声的人而期待自己有能力改变学习者。透过教学计画之观课与参与,看见学生的本质其实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学者引导学习者启动本来就具备的觉知力,由「身心一体不分的学理实践」以及「书写辅助舞动经验的再现」等两股主轴向四周开展不同主题课程,成为学生于课堂学习过程自由表达内在感受的重要支持网络,让彼此看见我们都是自己的老师,以生命的共通性、多元性、完整性本具平等的立场互相切磋、激荡灵感。每个完整个体互相观摩学习,这不仅是个理想而已,是真实能够达成的事实,也是生命本具的事实。相信接下来的生活,就不单纯只是观看和参与了,而可以带着清晰的觉知去聆听不断改变的永恒现象,找到自己与世界舞动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内在感官:任志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吕理扬。2013。新北市:光佑文化。
迈向自由的教育:华德福教育的目标与途径。王智弘
2016。国教教育研究院。

 
注释一:本段引自林怡棻老师108学年第二学期当代舞蹈高阶课程说明。
注释二:迈向自由的教育:华德福教育的目标与途径。王智弘
2016。国教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