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符與音符的間隔間通往和諧美好世界:專訪王美齡老師

看板人物
2021-12-10

個人專業領域學習歷程
美齡老師回想以前對音樂的學習歷程,當時沒有音樂教室、也沒有設備完善的音樂班,音樂的學習都必須由父母陪伴,尋找合適的鋼琴教師,直到高中有機會出國,考進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之後,才真正進入傳統的培育演奏人才的堡壘。寇蒂斯音樂學院主要為大學制,同時也提供機會給年齡較小的學生入學,「記得當時就有小我五歲的同學在一起學習高中數學、歷史、文學等課程」,在國外對於音樂的學習與培養,不受年齡的限制,提供朝向專業領域發展的機會。學院也備有史坦威鋼琴給每位主修學生放置於租屋處使用,足見對專業培養的重視與對學習者的重視。


對於教學現場的反思與調整
「我認為我從過去的大師受益良多,因此有義務將所學傳承給下一代。」老師憂心表示現在教學的問題是「偉大的傳統漸漸在流失」。因此在鋼琴的教學上,老師對學生也會有較多的要求,希望給予正確的、好的學習態度與觀念。
美齡老師提到學生總是喜歡挑戰困難、技巧高超的曲子,誤以為將琴彈得快就能展現驚人的琴藝,引人注意,老師以寇蒂斯學院最早的鋼琴老師霍夫曼的話勉勵學生,『快的感覺不是靠一個音接一個音之緊,而是靠一個音與一個音之間的間隔恰到好處造成的』,藉此提醒學生,音樂的傳遞不單僅是音符與音符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傳遞,音樂才能成為音樂,也才能培養自己成為一位獨特的演奏人才。
面對現在的教育環境轉變,學生們可以透過網路學習到很多大師的演奏,學院教授傳遞的知識已經不是唯一的學習管道,「應該讓他們重新自我建構,準備面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傳達我們生活所主要追求的目標就是實現價值,如果只有盲目的追求創新,捨棄傳統,我們將一無成就,人生將變得毫無意義。」
因為COVID-19疫情,為了兼顧學習上的安全措施,很多課程不得不改變傳統的實體課程模式,手把手的鋼琴教學更是首當其衝,「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被3C產品取代,彼此的溫度下降至最低點」,老師也說明因為鋼琴的學習對於聲音的詮釋很多不同的差異,往往需要透過現場的演繹、示範,讓學生了解箇中差異。線上教學是疫情下的不得不為,卻也對於非知識、技術性課程造成不小的影響。


對藝術教學的創新想像與未來願景
貝多芬曾說『能夠好好的聽他的音樂的人會變成更好、更幸福的人』。老師認爲「音樂有一種特殊功能,能夠把和諧帶往全世界,隨著COVID-19 蔓延世界各地,許多東西會永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沒想到過新的東西。然而,經過良好的訓練之後,學生能擁有真正深厚紮實的判斷力,當然前提是要有正確的模範讓他們參考,才能培養出高尚的品味和鑑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