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還,最難跨回的一步

藝趣學
2020-10-10
This is an image
 
撰文/美術系  劉子瑀
 
透過網路,我找到了四位志願者,在苗栗南庄,嘉義大林、花蓮鳳林以及富里,與我一同參與此次計畫。計畫內容很並不複雜,就是與當地志願者好好吃一頓飯並和他們交流,從市場採買或自家農地採收,到在他們家料理並一同享用;作為回報,我會畫一幅畫送給招待的志願者。我一直覺得要真正認識一個地方,必定要逛逛當地的菜市場,傳統市場反映了在地的人文特色與平凡日常景象,不是經過矯飾包裝的觀光景點,也能回應慢城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精神:慢食。從產地到餐桌,注重季節食物,有機栽培,使用當地食材,並與當地居民擁有一場餐桌上的交流,這將會是深入當地生活的嘗試。相信來自不同背景的生命個體,能帶給我許多新的認知與想法,幫助我離開同溫層和自己的思考慣性。


這次計畫是以火車環島23天,而一個人旅行的好處,就是很容易認識在我生活圈之外的人,也因此吸收到不少新的想法,感受了很多新鮮的體驗,這是旅行中最大的收穫之一。而每當我來到一塊陌生又親切的土地,我會深吸一口氣,靜靜感受這片土地的呢喃。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獨自一人靜下心來,感受空氣中的氣味、遠方傳來的話語聲、偶爾幾聲雞鳴、陽光曬在膚上的灼熱,去好好感受自己,感受自己真切地存在著,什麼都不必做,也毋需多言,將那些多餘且庸人自擾的,遺忘在橋墩階梯,遺忘在一冊詩集夾頁中,遺忘在暮夏的暖風徐徐。這些很簡單的道理,在台北時我卻忘得很徹底。
 
This is an image

 
回想我在旅途上碰巧、無心的經歷的點點滴滴,一如張愛玲所言,皆是那樣剛好的。「於千萬年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我初讀時不甚懂其中含意,旅程後卻深深感到生命中關於緣分的欣喜與無奈;這些高興和難過,都化作養分使我更加堅定要盡其所能地往偌大的世界探索。
 
這趟旅程讓我喜歡上這樣獨自與自我相處的日子,彷彿是頭一次認識自己般,我發現了自己喜歡的模樣、想要的生活方式,也跳脫出了慣性的思路;而我若只待在家裡,不邁出第一步便永遠體會不到,對此我很感激耕耘此計畫的學校老師們,以及當初願意勇敢嘗試未知的自己。
 

 
This is an image


旅程接近尾聲時,我終於收拾自己的心情和行李上路,在車上攤著筆記本,腦袋轉著許多複雜不一的念頭。但高鐵將時間與距離壓縮得令人無法適應,這一切有如一場遙遠的夢。回到我熟悉到不行的台北,一切如舊,彷彿我從未離開過,人群穿梭,人們總在不斷的交錯與錯過。內心有某種澎拜,突然發現原來最難的不是出發,而是返還,面對自己當初逃離的日常,該以什麼樣的心態,或者說如何將這趟旅行得到的回饋好好吸收?然而其實這些都不急,我只告訴自己,再給我一點時間。
 
旅途中每個啟程與抵達,便是一次的提起與放下,不論好壞我都珍惜,也慢慢學習接納自我的各種面貌:灰暗如亂麻的,快樂叛逆的,天真不甘的……我想,也許這是此次環島,與自己獨處近三個星期很大的收穫。若要說我最喜歡的一段旅行時光,便是在台東台9線騎車,筆直無人的馬路上,海闊天空,陪伴我的只有壯麗的太平洋。一個人騎著機車,打從心底快樂,太陽將我的兩隻手臂曬出深深的曬痕,心底偷偷高興地認定:是台東的伴手禮!驀然回首,我突然察覺一個簡單的道理,原來多數時刻,我將事情想得太難太複雜了。
 
回到家後,旅行並沒有結束,反而有種感覺:這會是一個開端。自己有著一顆躁動不安想出走的心,但也許有一天當我不想再四處流浪,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和冀求了吧。對於拜訪的村莊、土地和人群,我以繪畫分別送給此次參與計畫的四位有緣人,內心許多幽微難明的感觸,便交付我的作品替我好好挽留,並期待能有更深刻的連結。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