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廠旁徘徊的風景—《北藝40系列論壇》之林懷民講座

教學工坊
2022-10-10

文/黃祺芳

 

9月的天氣,一樣炙熱,一樣萬里無雲,剛開學的北藝大校園,也跟著熱鬧著,看見許多生面孔在校園裡穿梭,尤其是舞蹈系七年一貫稚嫩的臉旁,在大學的校園中,顯得特別美好而懷念。
 

逢今年是創院40週年,才開學的第二週,大家卻早已開始忙碌,忙著排練,忙著上課,忙著做畢製。剛好這學期修雅萍教授的課,因配合著這學期40週年系列論壇活動,所以院上所有的論壇我們都必須到場支援。除了實務上的執行,其實老師希望藉由林懷民老師的兩場講座及「經典呈現」的三場論壇,讓我們對於臺灣舞蹈史、北藝大身體訓練體系以及跨世代舞蹈傳承等多方面的瞭解與觸及,於是第一場論壇到來。
 

 

圖一、《北藝40系列論壇》

圖一、《北藝40系列論壇》

 

講座的當天,我們研究生們提早準備場佈,蓄勢待發著迎接第一場論壇。講座當天除了有來自外校的觀眾之外,校內學生也不少,尤其是舞蹈系七年一貫的學生特別多,他們也許是因為可堂要求來聽,也或許是自動自發感興趣來聽。總之,他們被安排在這場講座中,齊聚於此,帶位的同時,他們嬉鬧、寒暄,討論著等等午餐要吃什麼。我在想,不知道這些年輕的靈魂們,聽著台上的老靈魂們的故事,是否能有所觸動?或是啟發?
 

一陣喧譁中,林老師與與談人在我們都還沒準備好的狀態下,維持著聊天狀態直接上了台。沒有走在流程中讓我們有點不知所措,但卻意外的合適整個空間的氛圍,他們一句接著一句,不知不覺中便進入主題了。好一個轉場啊。雖然從未跟林老師工作過,但這樣的親和力與隨和感,在林老師進場時拿著一瓶可樂放在桌上時,我便深深感受到了。
 

貼合著講座題目「專業化 本土化 國際化 —— 北藝大舞蹈系的起步」林老師從他當時看見臺灣表演藝術界的狀態開始說起,談到為何會暫時放下筆,而進入舞蹈界創立雲門。他從美國習舞回到台灣後,深受瑪莎.葛蘭姆那份精神的啟發,覺得華人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現代舞團,用自己的身體跳自己的故事,於是華人界的第一個現代舞團「雲門舞集」誕生了。雲門初期致力建構東方美學與現代舞之間交會的身體語彙,用這獨特的身體語彙表達專屬我們華人記憶的媒介。隨後幾年因為台美斷交,促成了國立藝術學院的誕生,其中林懷民老師便是舞蹈系創系系主任(也就是北藝大舞蹈系七年一貫前身)。他回憶起當時舞蹈系課程的安排相當多元,他希望重新建構東方身體,於是除了學習傳統戲曲的身段,尋找東方底蘊之外,也安排了異文化學習,包括文化課(意指學習西方文化:例如語言等等)也學習了不同族群的原住民文化、亦或者隨媽祖遶境。他說:「沒有才氣沒關係,但要踩在很多文化底蘊經典上薰陶。」這樣的堅持,展露出林老師對於臺灣這塊土地的眷戀與著迷。所謂的國際化就是本土化,如果我們不知道身在何處、站在哪裡,又該如何往外望去?在這樣的藝術教育體系之下,林老師為臺灣的舞蹈界培養了無數的繁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跟進,林老師回看現在的舞蹈教育體系,卻有些感慨地說到,相較過往,雖然有更多專業且豐富的資源,也造就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家與舞者,但卻出現過往不曾出現的景象:臺灣的舞蹈系就像一條龍的生產線,在體制下一直辦學,只是不斷的製造一些身體而已。舞蹈系被框在一個studio裡,大家近親通婚,圈子裡互看。有時舞蹈系看似在培植,但有時卻也像是補習班一樣,過於完善的資源與架構,導致沒有知覺、沒有意識的不斷產出商品。我們應該打開這座工廠,更有意識的向外連結、向土地連結。聽到這時,我有所觸動。
 

相較一條龍生產的舞蹈工廠,我就是那一條龍之外的身體,我沒有科班生的訓練身體,我也曾經在體制外學習過,但我卻從未離開與身體工作,所以當我回到體制之下,想與這個體制對話時,我發覺這道牆好重、好沉。我帶著曾經學習過西方戲劇與傳統戲曲的身體來到裡,期許能找到一些對話的可能,我期望能與更多不同圈子的生命有所連結,就像林老師談起當時還未遷校到關渡時的蘆洲校區回憶。他說當時的他們,系與系之間的感情流通、交流密切,或許是因為腹地小而導致,但這樣的氛圍打開了無限可能。可是這在現在的舞蹈系卻鮮少被實現,應該說在被設定好的框架之下,大多數人選擇安逸地待在裡面,而只有少數人會願意離開工廠,而離開工廠的方式是自己找到的。我想,我正在離開工廠的路上。但正確來說,我應該一直在工廠邊徘徊,往裡張望也像外張望。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不進去?我回答:「因為我不喜歡這樣的環境」但為何我卻一直在一旁遊走呢?我給自己一個暫且的答案:用身體與世界溝通,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方式。就像林老師說的一樣,我們需要踩在文化的底蘊上,看見自己站在哪裡,才知道何去何從。
 

回看過往,今年也是生命感受動盪的一年,不是工廠出生的我,有幸進入無垢舞蹈劇場學習,並參與2022《觀》的巡迴演出。在無垢的日子綿延而膠著,不管在排練場還是在舞台上,林麗珍老師與林懷民老師一樣,對於土地的熱愛與關懷一刻不少。在無垢裡,身體被減法,減去快速而大量的資訊,逆世界的速度而行,卻走的步步沉緩而紮穩,離開西方身體訓練,回返我們最根本的身體、最原型的身體,與大地對話,與生命重新思索。這樣的身體感,似乎在冥冥之中與林懷民老師對於藝術創作有著相同的精神與靈魂。
 

身體就是我的文化底蘊,身體既是文化的泉源又是文化的產物,他們相互交融。我在臺灣這塊土地生長,她的草根深深扎進我的身體。我該如何認識、如何了解,然後透過我的身體轉化,這是我身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一直在嘗試與努力的,不管是傳統戲曲還是貼近我生命的客家血脈,都會是我生命的考題。我很慶幸我能學舞,因為學舞我才打開了與身體,與那最深處的世界連結,不然我可能真的只會變成工廠裡生產線的螺絲,日複一日的運作,反之現在的舞蹈教育體系卻也像工廠一樣,生產大量的作品,而這兩個工廠有什麼不一樣?這是我們都直得思考與反思的,但不能否認的是,身體都在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圖二

圖二

 

回到北藝大國際會議廳的座談現場,台下坐著的的新生命們,有的眼神透露出一絲期盼與專注,有的竊竊私語,有些低著頭快速的滑過一篇又一篇的社群媒體。不知道這些孩子當下在想什麼,是否也能有所感悟?我在這個年紀時應該也無法體會台上大人們口中所經歷的那些故事,但或許能埋下種子。講座雖然只有短短的90分鐘,但卻乘載了無數的風景與意義,願這些風景也能帶給一直在與身體努力工作的靈魂們,一盞指引的光。
 

 

【講座資訊】

《北藝40系列論壇》

一、林懷民講座「專業化 本土化 國際化 —— 北藝大舞蹈系的起步」

日期:2022/9/19(一)

時間:10:30-12:00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陳雅萍

主講人:林懷民

與談人:何曉玫

詳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