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執行者:曾凱翎 計畫期間:2019.06.24-07.10 計畫地點:法國
關於計畫
真實的種子無法過海關,因此我要闖關的「藝術種子」只能是偷渡,期待這些種子將被種在我日後的作品、被種在前來聽演講和看展覽的觀眾心中。我在巴黎第八大學動畫學院和兩名學生及老師做 3D motion capture 的試驗,其中一位老師帶領我參觀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及風貌。第二站是里昂,這裡有豐富的文藝復興遺跡、老城區、古羅馬劇場以及電影博物館。我跟著當地領隊和其他對街頭藝術充滿熱愛的旅行者,一起探訪大街小巷內各式各樣的街頭藝術。壓軸是亞維儂藝術節,不論是視覺藝術或表演藝術的創作者都在此聚集。這段時間我欣賞了多種演出,像是舞蹈、戲劇、默劇、互動劇場等。另外我也利用這段時間觀察街頭藝人的表演,探索藝術更多的可能性。
圖一 里昂街頭藝術,為了向David Bowie致敬而產出的作品。政府原先想將之拆除,然而受到民眾擁護最終留下。
體驗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這一踏就是十五天。寫企劃書的時候很興奮卻又有點害怕,傳說中的巴黎治安令人擔憂,網路上隨便一搜都是被偷被搶的不幸事件。但我還是執意要去巴黎,儘管它治安又差、人民傲慢、物價飛高。我想,每年吸引這麼多人潮去的一個城市,或許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吧。
巴黎貴為藝術之都,又是當前動畫產業的重鎮之一,加上每年七月在南法又有著名的亞維儂藝術節讓各地藝術家們匯集,這些理由讓我不得不選擇法國作為前往的國家。我馬上聯絡了大一學校舉辦動畫節接待的大學教師Cedric,試問他接待我的意願;沒想到這件事就這麼被定了下來,好像已經敲定了沒有變數,於是,我訂了機票開始一切的準備工作。這不是我第一次籌劃出國,事前準備算是相當順利,比價買機票、訂旅館、研究如何買火車票等等。無論甄選結果如何,我都會實行這個計畫,所以便一頭栽進去了!
圖二 羅浮宮咖啡廳欄杆上豎立許多雕像,往外更延伸可以俯瞰整個公園及噴水池。
熬過屁股發麻的長途飛機,我終於抵達了巴黎,展開旅程。我在巴黎第八大學不只參觀了motion capture的工作室,還有他們的教室、學生做作品的地方、老師備課的場所等。在北藝大,動畫系是一個還很年輕的系所,很多課程及設備上的配套都還不完整,甚至系館的教室數量也是一隻手數得完。然而在這個地方,他們給學生充足的創作空間和電腦分配,引進許多3D技術讓學生能一直走在潮流上。更令我意外的是,暑期還有老師在學校做研究,這已經超越一份工作的程度了,我覺得在那個場所裡的每一個人,內心似乎都充滿了對自己工作的堅持及熱愛。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我問了Cedric,他們在面試學生時到底都是依據什麼?「他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動畫,他的熱情。」他說。這個回答把問題又帶回我自己身上,那我呢,我適合動畫嗎?我有像他們一樣的那股熱愛願意把假期犧牲只為了研究出更進一步的動畫製作嗎?
圖三 參訪巴黎第八大學的motion capture 工作室。我一邊試穿錄製時使用的衣服,而學校的老師Cedric一邊為我進行解說。
後來,Cedric帶我參觀了橘園等多個美術館。一路上,他向我介紹他們的學生是如何從大一入學先修習基本繪畫基礎,接著是豐富的藝術史(他認為這是一切藝術的根本),最後才是在技術層面上反覆的練習。巴黎的這趟旅程,帶給我最多的是心理上的衝擊,並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我發現到自己對於藝術底蘊這一塊有很大的空洞。
「技術只是為了支撐創作而存在。」這是以前的美術老師送給我的一句話。創作的形式和種類太多,這一點我在里昂的街頭充分感受到。小小幾個街區以內,有著各式各樣的街頭藝術。舉例來說,人們在各地都有機會看到一系列馬賽克狀的卡通人物,只要將他們拍照存進手機裡的app,就可以把他蒐集起來並累計積分。另外一位是自詡馬路醫生的藝術家,將路面龜裂、剝落的水泥地縫縫用一塊塊七彩碎磚填補,而他其實原本是位砌磚師傅。在這裡,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不是只有會使用畫筆繪畫的人才有資格創作,人們隨時可以將自己的專業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美感。
圖四 里昂街頭藝術。部分藝術家為了生活依然選擇性創作商業壁畫為品牌做宣傳,此為能量飲料「紅牛」的廣告。
這讓我覺得應該努力追求自己所愛的事物,不用太拘泥那些學院式的「美」,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並把它變成一件對自己來說特別的事,就能成就出很美的作品。另外,這次的旅程也讓我明白自己不足之處,對西方藝術史開始萌生了一些興趣,動畫不只是技術跟動態,也不只是那些公式計算出的物理定律,他可以更廣納很多繪畫以及藝術的基礎,我應該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培養這塊,因為動畫不應該和美術做切割。
圖五 Musée du miniature et Cinéma。這個博物館中藏有大量電影道具及物件。圖中為法國著名電影「香水」的場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