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電影研究所 辜健耀
人類從未停止對太空的著迷,多年來許多國家也不惜耗資投入研發太空產業,培育太空人、發射火箭與建立太空基地等。而在環保議題浮出檯面的今天,人們常想地球會不會滅亡,難免也就想,除了地球之外,太空是否擁有其他適合居住的星球?人類帶著這樣的想像與憧憬,繼續對太空進行無盡的探索。甚至,我們在《來自地球的你》影片中看見了命名為「月球」與「火星」的美國小鎮。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所主辦的「2021未來媒體跨界狂潮」系列講座《不穩定機器》特別選映了觸及太空題材的實驗紀錄短片《來自地球的你》,並安排到了作品的創作者eteam進行映後座談,同時邀請了鄭文琦先生進行對談。由於疫情攪局,講座改由線上進行。
eteam是個來自紐約的藝術家組合,由Fulbright學術交流基金會受獎學人、紐約市立學院數位與跨領域藝術實踐研究所所長Hajoe Moderegger教授及Franziska Lamprecht共同組成。他們長期關注新媒體機具與身體的關係思考,創作媒介相當多樣化,如表演、錄像、網路以及裝置等面向,從而擾動新媒體機具外部與內部的關係軌跡。本次講座選映了他們於2013年的影像創作《來自地球的你》,因此講座主題焦距於此創作上。《來自地球的你》是部在探究太空私有化、私領域空間,並且具實驗性的紀錄短片,曾於2013年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映演過。
▲ 2021未來媒體跨界狂潮」系列講座《不穩定機器》主視覺
《來自地球的你》英文原片名為“The Backup Tapes from Moon and Mars”,直譯為“來自月球與火星的備份時代”,此片名或許更接近短片的內容與主題。影片對兩個美國小鎮進行了攝製,分別是於1969年建造的「月球鎮」與1875年建造的「火星鎮」。1969年正是人類首次登入月球之時,美國太空人Neil Armstrong與Buzz Aldrin登月,成為當時沸沸揚揚的登月話題,月球鎮也在這股熱潮當中被創建。紀錄片的影像描繪著兩座城鎮的人事物的同時,背景音效卻利使用太空中的聲音,形成了一種虛實交錯的紀實影像。
eteam談到這部短片的緣起,與美術館脫不了關係。2011年,eteam受到相關策展人的邀請,受邀製作與公民探索主題相關的作品。這主題能發揮的創作空間很寬廣,而兩位藝術家決定討論太空相關的議題,如佔領太空、太空私有化與私領域空間等面向。「太空」一詞的英文為“space”,然而space也有「空間」的涵義,因此相關主題除了討論太空,也能涵蓋空間,兩種意思,兩個指涉。會受到邀請,很大原因是過去兩人的作品多與土地擁有權議題相關,而本次的影像作品則在2013年芝加哥的藝術展首次展出。
▲ eteam成員Hajoe Moderegger及Franziska Lamprecht
在發展《來自地球的你》的過程中有許多趣事,其中eteam笑言發現有人在販售月球的土地。該人宣稱自己擁有部分的月球土地權,然而兩人覺得這更像是一場鬧劇,並沒有多加理會。後來eteam往其他方向構想,希望把焦點放在離他們比較近的人事物,並發現了距離紐約不遠的賓州擁有兩座以星球命名的小鎮——月球鎮與火星鎮。強烈的求知慾促使他們去探索這兩座城鎮背後的故事及它們創建的源頭。eteam先後各拜訪了這兩座城鎮三次,他們與當地居民進行訪談,並拍攝下了小鎮風情。而影片創作也從一開始各為月球鎮篇章與火星鎮篇章的雙影片發展成綜合在一起的《來自地球的你》。
與談人鄭文琪是數位藝術基金會「數位荒原」計畫主持人暨「群島資料庫」創辦人。他致力於梳理台灣與其他東南亞地區的共享歷史及其解繁作用。從前也從事過數位藝術工作的他表示對《來自地球的你》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如何轉換真實土地與虛擬土地的土地權這點。首次觀看影片時,鄭文琪也有許多不解之處,然而這在他於網路上閱覽了許多資料後漸漸明瞭,並梳理了背後的歷史脈絡。從美國大眾文化與歷史脈絡下拆解《來自地球的你》,會發現影片中許多有趣的指涉。1969年美國登月背後更大的歷史脈絡該為美蘇冷戰,月球最終由兩位美國太空人捷足先登是冷戰的競爭結果,更是軍事發展的結果。冷戰於1980年代來到高峰,當時美國總統Ronald Wilson發表了星戰計畫的演說,目標為建造太空中的雷射裝置來作為反彈道飛彈系統,令敵軍的核彈在進入大氣層前便遭到摧毀。雖然如今的情報均表示星戰計畫是誤導訊息,演說方式也具有表演風格,但卻埋下了對大眾文化深切的影響。鄭文琪談到登月與美蘇冷戰的關係,不禁讓我想到近年Apple TV+的原創太空科幻影集《太空使命》。《太空使命》的故事也聚焦在美蘇冷戰下的太空登月計畫,然而故事有趣的是它建立在一個虛構的歷史當中——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裡,蘇聯搶先美國登陸了月球,NASA太空總署欲向火星等更遠的地方進行探索。
談及影集,鄭文琪也舉例非常經典的太空冒險影集《星際爭霸戰》,該影集的首播也在1960年代登月年左右,正是登陸月球的樂觀時代。《星際爭霸戰》強調冒險,首集提到了一些與真實太空有關的資訊。例如,一種叫做地衣的植物被發送到太空中暴露十五天仍然完好如初,因其是真菌與綠藻門或藍細菌的共生體,頑強的特性可以適應生存條件惡劣的環境。而該影集當初曾拍攝試播章節“The cage”,雖然最終未被正式播出,但其內容相當有趣,更是一反樂觀時代的冒險精神主題。試播集中的外星人可以把人類的想像成真,並讓人類困在這種想像裡面。故事結尾讓人百感交集,如果幻覺百般美好,在乎真假還有意義嗎?
▲ 與談人鄭文琪
鄭文琪談到了在《來自地球的你》裡反覆出現了一句話:月球比較老,火星比較新。其實火星和地球的淵源比起月球更早。早在1898年,英國小說家Herbert George Wels便創作科幻小說《世界大戰》。在某次萬聖節的廣播劇中,此小說被改編並得以廣播,當時許多聽到廣播內容的人們信以為真,以為火星人真要降落地球,紛紛跑到街上去。而一部1998年的美國電影《歡樂谷》也隱藏了眾多美國大眾文化符碼,電影中的主角們被傳送到一個以1950年代美國為背景的黑白電視劇,他們將劇中無知的世界與人物逐步化為彩色的從而充實起來。這部片有許多關於月亮與火星的對比等科學太空知識。幾千年來,在占星術中,月球常被認為是潛意識、情緒化等陰性的原型,而火星則代表軍事、征服、慾望及男性等。
火星常被認為是人類最可能移居或最有可能發現生物的星球,此想法似乎帶有新殖民的想像,更像是美國人拓荒的原型。在觀賞《來自地球的你》時,鄭文琪表示自己難免會感受到這樣的弦外之音。鄭文琪對談的最後,向eteam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何《來自地球的你》片名取為“The Backup Tapes from Moon and Mars”?“Backup Tapes”備份時代的意義是什麼,是否在暗示月球鎮與火星鎮是個備份。
對於備份時代的意涵,eteam作出深切的回答。eteam認為,當初進行登月計畫的NASA太空總署其實在意的並不是人類對登月計畫的關注,而是600萬人同時觀看登月的實況轉播。而NASA太空總署不斷的拍攝月球影像,直到他們發現自己拍的數量實在太多,共有3500個錄影帶。eteam常思考這些影像都被存在了什麼地方,而後來他們發現到NASA重複使用了某些影像,一些影像則被刪除了。2004年澳洲曾將被稱之為人類登陸月球的影像給NASA太空總署核實,NASA太空總署表示那不可能是人類登陸月球的影片,才證實了原來那3500個錄影帶中有一些被刪除了,包括人類登陸月球的影像。有媒體去採訪當時候負責人類登陸月球影像的工程師,工程師對刪除一事表示相當難過與惋惜。但對人類來說這重要嗎?eteam認為,對人類來說最酷炫的並非影片檔案,而是直播本身。因此關於片名中的「備份」比較像是一種象徵意涵,eteam假定事物終究會消失和不見。月球鎮與火星鎮如果是影像的話,這個泡泡終究會破滅。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們該怎麼知道我們從過去過度到了今天呢?此時備份並發揮了它功能。eteam覺得這也是身為藝術家的他們對民眾的一個服務。
《來自地球的你》將兩個典型美國小鎮滲入科幻文本,有未來世界的隱喻,形成一種有趣的曖昧性。影片假設了一個擬像,就像是為大家準備在月球和火星生活的泡泡。如今的我們,就像活在各種泡泡當中,有一天當這些泡泡消失,我們或許就會感覺到災難的到來。從美國電影裡,我們也看到了文化的全球性影響。而《來自地球的你》亦稱得上是一部美國電影,它強調自己對於備份的執著,其實這也是紀錄片甚至是電影的特性。影像本身就成承載著再現的作用,並準備好隨時為民眾、議題作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