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撰文/何蕙君


109年度教学实践研究计画校内成果发表会,于110年7月2日(五)上午10:00~12:00,由教学与学习中心陈俊文主任主持,通识教育中心陈致宏教授与美术学院涂维政教授担任计画分享人,带来《通识核心课程教材深化与PBL教学法之实践研究:以「学与思:经典中的人生智慧」课程为例》、《流域美学艺术创生计画─行动教室》两个精彩的主题,讨论教学现场的学与思的体现、创作语言的广与深的对话。

搭著鵬鳥遊淡水─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校內成果分享會


「学与思:经典中的人生智慧」/陈致宏老师

 在「学与思:经典中的人生智慧」这门课的规划中,陈致宏老师针对艺术学子富含创作的特质,以庄子思想为选材,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带领学生从锦织的文本中,细细梳理庄子读本的内涵与精神。

为什么选择PBL教学法呢? PBL教学法为医学、理工领域系常见的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的,学生透过师长引导,能够自主发掘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此教学法促使教学现场不单只是师长单向对学生输出知识,是以发散式的方式,让同学在思辩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团队合作、知识输出与实践等软实力。致宏老师希望在课程中提升学生阅读、问题思辨、经典诠释能力,决定将PBL教学法使用于人文领域中,并已富有艺术家色彩的庄子作为课程选材,将教学现场视为是一场教学实验的进行,寻找文史哲领域中PBL的策略与奠定实践模式。

课程的参与者分为教学团队与学生群,教学团队由致宏老师与教学助理组成,透过教学社群进行每周的课后讨论,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提升教学方式;学生群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由教学助理进行协助文本阅读,最末由团队以简报、创作实践等方式呈现教学成果。

搭著鵬鳥遊淡水─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校內成果分享會

 
在课程规划中,将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一小组皆由三个相异学院的同学所组成,学生以音乐、影像、肢体、色彩等专业作为媒介,集结不同感官的创作者,开展一场知与学的对话。每周的课堂时间由致宏老师以一周一单元的方式,解读〈逍遥游〉、〈其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等篇章,期待学生不拘泥于文本中的句读与辞义训诂,而是能透过庄子思想,反思学习的本质,并且去思考问题的产生与背后的脉络,以王弼的「意象言」三层次做为思维引导,如同张艺谋导演之电影《英雄》,以「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的层次推进,带领同学以不一样的视野,提升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终能成走向「莫若以明」的境界。

透过期末问卷质与量之统计,同学表示阅读能力与问题思辩的能力皆有明显的提升。致宏老师也提出教学实务中的反思,其一为同学文本能力强弱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同学基本阅读能力;其二为增强通识课的学习动机与意愿,促进同学自主学习与参与动机,为重要的思考方向。

在讨论的最后,舞蹈学院的晓玫老师分享她的实际经验:「上共同科能与外系同学一起上课,是很棒的学习刺激,也在共通科的课堂中得到许多创作的来源。当同学们创作碰见瓶颈时,不一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能够解决,而是可以到不同的知识面去成长」。师长们期待能够带给同学的,不仅是一门通识课程,而是在走出校园之后,漫长从艺的道路中,一路伴随的生命气质。

搭著鵬鳥遊淡水─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校內成果分享會


「流域美学艺术启动计画──行动教室」/涂维政老师

 
在听完教室内的学习样貌之后,接续由维政老师分享,他如何带着学生缘山而行,开启面朝大海的「行动教室」。维政老师自身的创作之中,其内涵多与想像中的考古有关,包含共同文化记忆、虚构的考古事件,以及将社会体制收纳于多宝格之中的方式呈现。

维政老师以自身的创作为本质,结合服务学习、美感教育与特色教学、深耕计画与USR等较学计画,最终以「行动教室」的概念作为教学方法。

少了建筑物去界定教学现场的范围,维政老师的行动教室学习场域不限于校园,学习对象也不限于老师。在非典型的展场框架下,他带着学生进眷村踩大街、在遗址旁演奏浮球乐器,用艺术踏遍淡水流域,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与社会、企业、环境连结,进而形成学习、沟通,最终创造艺术事件。

在行动教室里,老师与学生是名为「ASUT」艺术启动团队,在团队中有在职班、大学部学生,分别带着各领域专长与相异的人生经验,却共同有着无目的性、无功利性、反思性的特质,一同在团队中进行行动与计画。随着时间的团队的成员因毕业或入学的来去,在这个充满流动的组成中,多种的创作形式与多元的观点,如同活水般汇流成河。

在淡水河的流域与北艺人的领域之间,维政老师带领着ASUT艺术启动团队执行过「整船的咱」、「大字漂向西北」、「流域美学艺术创生活动」等行动计画,透过学生与艺术家、当地居民与场地三者的互动,学生以身体感实际参与,思考流域文化特质与自身创作脉络之关系,融合在地符码进行一场艺术创作。

搭著鵬鳥遊淡水─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校內成果分享會


本学年的流域美学艺术启动计画,分别为「占领淡水河──战略形势估量行动」、「净河──垃圾艺术嘉年华」两件。 「占领淡水河──战略形势估量行动」的起源,来自于乘载淡水流域记忆的竹围工作室,在25年周年时决定结束经营,团队以访谈的方式纪录过往的历史,所集结的作品开始有种战略意味,因此取名为「占领淡水河」,除了展示人与淡水河互动的艺术,也进行「艺起行军」行动艺术、「如果大地是一封信」工作坊,以观音山的沙土进行创作,在工作坊课程中,学员拂去历史的尘埃,进一步了解在地脉络,深刻的连结在地文化与作品内涵。 「净河──垃圾艺术嘉年华」则是号召一般民众、北艺学生与天下杂志合作,前往社子岛进行净河,并且以垃圾制成艺术作品、服装,举办歹物仔(pháinn-mih- á)、歹物仔衫裤(pháinn-mih-á sann-khòo)为题的比赛,因疫情严峻,原先规划的沉浸式剧场、手作工作坊无法展示,期待明年再接续执行此计画。

在分享的最后维政老师也提出执行的反思与实地执行上的不易之处,像是艺术家是否会工具化的程度与拿捏,或是在缺乏沟通与配套的情形下,艺术家、地方民众与公部门三方无法取得共识,如何去缓和意见的拉扯,在走出教室与创作之外,也带着学生实际上了社会责任这一课。

搭著鵬鳥遊淡水─109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校內成果分享會


名为北艺的起飞地

在PBL与行动教室教学法中,致宏老师以庄子为轮,维政老师以淡水流域为轴,两位老师以引导者的姿态,重新建构学习的样态,看似相异的教学法中,本质上都是带领着学生回到自身,开启面对外在事物的觉知与人文关怀的能力。

课程会在有限的时间内结束,而创作是无尽的学习累积而成,在教学实践研究计画校内成果发表会中,两位老师让我们看见教学现场的样态,如同维政老师在结尾所说:「艺术,是开始」,教学现场的各种可能,也在各种面向进行着。


109年度教学实践计画校内成果分享会影片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