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撰文/电影创作学系 吴颖棻
摄影/吴颖棻、美术系硕士班陈柏瑜、开放工作室工作团队 提供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年度限定活动,妖山修炼场公众开放! 2022年开春之际,由北艺大美术系硕士班水墨、绘画、版画、雕塑、复媒、地美馆等众工作室联合举办,打造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开放工作室」。有别于以往的系展、级展、组别展、跨组联展、三五好友的联合展览,美术学院首次对外且扩大举办,串联美术系馆、美术系特殊教室、地下美术馆驻馆工作室等三处研究教学场域。此活动的意义不仅是打开工作室,更毫无保留地展示创作者们日日埋首于工作室的创作状态与思考脉络,企图搭建学院内、外的交流,希冀能增进更多讨论与火花。

近年来,美术学院的空间有很大幅度地变动。工作室位置必须抽签、登记,教学与实务教室的重新配置、分间、改建,甚至删除展览空间「八又二分之一」。在未来,地下美术馆的使用权,也可能不在归属于美术学院。学生们备感担忧却又手无缚鸡之力能抗辩。

版画组硕四的池枻龙和我们分享。他八年前,还是大一的时候。因为展览空间足够(相较于今日),学生们会积极地向办公室投件申请在「南北画廊」、「水墨走廊」、「八又二分之一」等展出的机会。相较于学分科目表内的技术课或是思辩型课程,学生们也会去上述提及的空间观看作品,直接向创作者请教、讨论实务技法的运用,交流创作构想。活络美术学院的创作能量,成为创作者、同侪间强大的支撑。

每从北艺出发到市区看展,最少也得花上一个小时。如果没有特定的动机,同学们不会去外面的画廊看展。使这群从大学部到研究所都选择就读于北艺大美术学院的学长姐们来说,长期待在学院内闭门工作,又缺乏交流的状态下,大家都待在舒适圈,做出来的作品是否登得上台面,或着如何走入市场呢?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作为这次主办群的硕二生颜政豪(绘画组)、邓宇絜(水墨组),恰巧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故于2022年扩大举办「开放工作室」活动。虽挂名于美院底下,但从筹备、执行、宣传、行销等,都是由美硕生包办。更主动地写信邀请学院外的艺术机构、机关、策展人来观看。不只是练习推销自己,也望学界与外界合作的可能。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静态展,而是艺术行动。除了把门打开,邀请大家进来看看,他们平常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创作,还写实地展示其工作时所用的器具、草图、半成品、失败品、定稿的作品等。颜注意到作品媒材不分类似乎是近几年的趋势,所以将院内所能使用的空间也都布满同学的作品。若观者无法于第一眼就能主观地指认出说,这件是平面画、装置、雕塑等形式也无所谓。能让人在心里种下因子或想到什么酷点子,才正是二人所希冀的。

论工作室之于美院学生的意义。邓表示,这不仅是一个安静且私我的场域,更可以透过同组生的聚集,观察、观摩其他人在做什么。颜则认为比起坐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课,工作室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与同辈或年纪相仿、想法、习性相近,都是美院学生兼艺术创作者,透过闲聊近况,分享在意的艺术问题,往往能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从日常汲取经验,萃取些喜怒哀乐,将其化为创作的灵感与动力。透过坦诚布公,想向学校宣告,请每个美院的学生都能有使用工作室用的学权。工作室不只是个空间,而是他们用来表现其世代的所思所想,活动的所在之地,生命史的一部分。

展期仅有三天。以下内容我将透过短访艺术家及照片侧拍,带各位一探究竟。


【水墨组】

上图:《神游I》、《神游II》、《避静III》李孟育;《牙套》、《喜喜》严文㚬
下图:《梅雨季》邓宇絜;《灵安社》、《元宵》蔡浚胜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蔡浚胜,外号蟾蜍先生。笔触强烈鲜明,为人称道。比起其他的创作者,蔡在回答其创作题旨时,只说了三个字「看热闹」。看卡通、电视剧、漫画时等,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会将自己投射进情境内。蔡大方地承认,自己是看热闹的人,也喜欢看热闹。所以他把纸张当成舞台,希望作品是一场戏。试着让出现在画作中的文宇、图像也形成某种暗喻或明示,如同戏台。将观者导入他设计好的剧情,循着他所想的方向,邀请观者一起想像,或是落入不自觉地幻想自己就是剧中人。这正是蔡产量惊人的原因。他不知道这些画会有谁喜欢,也不知道观看者们在想什么。但对蔡来说,这正是创作好玩的地方。因为我们都在戏里面。

蔡从小就跟着家里到处看戏,滔滔不绝地跟我们分享,传统戏台如何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节目,如北管戏、京剧和昆曲等。他特别着迷于布袋戏。偶别于真人演员,既可以表演出人体工学无法做出的动作,穿戴着精细的服饰,说书人流畅的口白再搭配上炫目又恰奇如分的声光效。而台湾很多仪式都有表演性质,在法会时法师分饰男女、神鬼或舞蹈音乐,相互唱问中完成仪式,法坛就像戏台。 眼见所及的演出是「明示」,若细心留意,传统戏台上有很多文字,屏风上有题字,门与柱子上也有文字等「暗喻」。 「一言道出千古事」、「十指能操百万兵」、「五经不读登科举」、「六礼未行入洞房」这些文字看似与演出的剧目无关,但都与戏有关。

水墨与水印木刻皆是东方古老的绘画媒材,水墨让他创造出幽微而细腻的情调,而水印木刻除了常见的民俗年画神仙画,古代大量的经典文字也属同技法,使蔡的作品更接近他钟爱神仙世界。

邓宇絜赴北京交换回台后,开始注意到「日常」的个人经验之独特。在台湾习以为常的生活步调,甚至讨厌的气候,到了中国后,竟成为她思念的情愁。 「开放工作室」并非是从成果见真章去检视一个创作者能力到哪里的活动,所以她选择展示较小件的作品。墨韵朦胧的氛围是她关注且不停歇地的技法习练,描绘的景物多为潮湿的台北或植物。

先从墨色变化及晕染做尝试,一层一层地盖上去,看可以做出怎样的厚度。也有过不可控的结果,叠加到有点太端太暗。接下来她改选用不同的纸张,不一样的湿度去作画,持续观察墨韵的变化。



【绘画组】

《限时动态系列:生活是很美好啊、坏掉的交通、那句话》、《碎景与破边》 傅宁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绘画组的傅宁将其作品展于南北画廊,并在每一幅画的周围都附上巨量的草图。公开艺术家从构想到下笔的构成,让观者挖掘并去对照、参阅。描绘图像是她转移心境注意力,镇静、排泄、消化心境状态的重要途径,维持生活运行的过程。良性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发想创作,但焦虑也总是如影随形地纠缠着创作者。

傅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网路滑到的截图或是日常拍摄的照片,从中选择觉得合适(有趣)的构图后,经过多次的临摹,就直接进入到画布。即使已经将战场从纸张转移到画布,傅仍在思考自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一张从商场买回来的纯净的白布,我画在上面的东西是什么,而完稿后,这个画布又能成为什么呢?是作品,还是不同质地的草图?有没有可能在下笔的阶段,它还是一个草图?

以中排右侧图为例子,我们可辨认出图有树木有草。但在画布之前,她是先抓出某个局部来取个轮廓,剩余的发生都是跟着手的运动还有颜料运动痕迹反覆去叠加。所以她就把其中一个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局部给放大,把它当作草图,重新再画过一遍。她用打底剂技法尝试画布能乘载颜料、图像的极限。反覆厚涂再打磨,维持原厚重肌理的笔触却又有光滑平涂的流动性,画布也得以承载这些颜料。

以下排左图为例,傅则反向操作,先底子先染成萤光色,之后再反覆加摆。它的状态就比较不像是刚刚的打底剂,而用打底的程序要求一个很光滑的平面的结果,让它变成跟这些颜料是相对等价的东西。

由于她平时并没有在学校用工作室。不可能随时拿这么大的图到课堂上给老师看,老师也不一定有空。较于课堂上的口头谈论,或是用电脑给老师看图。开放工作室则提供了一个机缘,藉由互相打开,不仅达到教学相长,也看到不同的创作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版画组】

《囹 城》 曾婉诗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版画有三要素。第一个是媒介。可从版模将版画分为四大类:凹版画,凸版画、平版画、空版画;材料上常见PS版、金属版、木版,压克力板等板材。第二个是转译的媒介。像是墨汁、釉料。第三个是乘载物。陶、瓷等物件。

曾婉诗,香港人。其创作多为在她生长、身处的城市里所见的事物,将它们撷取下来,再偷渡一点幽默进去。当香港特首亲口说出「寿终正寝」,曾不禁感慨,世间万物是否必然有结局。于是有了用素胚塑形,釉香彩作画,反复刻的茶具组《禾汩巷制》的念头。根据曾的考究,此物原本是皇帝在用的——有权力地位的人在使用或制造的器具——印有「万寿无疆」表吉祥。但在某次战乱斗争中,皇帝仓惶逃命。大量人民涌入皇宫里偷东西,将王朝的贵重物品转卖。后为坊间大量制造,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组类似的杯具。

在构思物件该长成什么样子的来回想像中,曾意识到日常中许多物件都是在因体制而制。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杯、碟、碗,其大小、花纹的约定俗成是怎么来的呢?人民生活必需所以工厂量产,经过多层工序后再售卖,辗转到我们的家里来。假如市面上流传的只有一种样貌的器皿,我们就得因而接受,一个有违大众的期望的「东西」吗? 《禾汩巷制》是一个仿传统风格而成,借用传统餐具的刻板印象套用在现今香港的政治制度上,本应是祝福、吉祥的话,现在却呈现出一种怪异、违和感。



【雕塑组】

《碱性梨子水》 张瑞哲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你都说饺子喔,我都说水饺」

在物质过度充沛的今天,提供热量似乎已经成为即食食品最不重要的功能,规格化生产提供成千上万如出一辙的稳定并快速的进食过程;另一方面,透过包装与宣传,这些即食食品的外在形象连结到的是无论精致或粗俗,都使人联想到手工的生产流程,并强调独一无二的进食体验,指向个人化的欲望。其外在与内涵通往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官经验,却透过将有限选择不断细分的过程中的某个平衡点,使得两造矛盾的立场得以合理的并存;与其说即食食品透过技术得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再现以往独特的进食体验,不如说是热量的团块被宣传与包装赋予了食物的形式。

另一方面由于量产的需求,即食食品的内容成分与比例都受到严格的控制,尽管这种消费模式是建立在明了并信任生产过程的规格化上,但每份食品仍(在政策要求下)煞有介事的印上了完整的成份与营养标示这些消费者除了保持身形比例外并不会过于深究意义的内容;不禁使人联想起创作者面对机构或藏家生产作品时,为了成为能够安放于容器中的异端的态度。

本作品透过可溶解塑胶的挥发性溶剂滴流于即食食品包装上,仿佛缓慢的消化这些食物的形象,使得内在=超出运输贩售时间线并逐渐腐败的食品缓缓浮出,现场介于中元普渡跟中原大学日常宿舍之间不够明确的陈设连同弥漫的溶剂气味,逐渐使人迷晕在浪漫的午后与你共进下午茶和把你进贡给午夜查房的舍监之间。这个可供消化的对象逆转的过程,也许可算是创作者对于生产,并开放生产过程的自我诘问吧。



【复合媒材组】

《公路肖像计画:台一线》 林书纬

借我看一下你在幹嘛:北藝大美術學系碩士班「開放工作室」
(左图为由车外风景,展于三楼平台。右图则为车内视角,展于男厕小便斗墙上)


从台北到屏东,台一线的行驶需要花上十三、十四个小时。林书纬用了两台4K行车记录器,一面朝车窗外、一面朝车窗内,将其档案做成约每六秒一帧,共近四千帧的缩时影像直喷于铝板。试图让点与点、区域跟区域(县、市、区)之间的断裂填补起来,拼凑出公路的肖像,再现时间和感知的尺度。

选择以金属作为喷墨的媒材,其实是风险很高的尝试。如果不小心剥落的话,就是整片被撕下来。但若先喷在纸质或塑胶等较好吃墨之质物,再贴上铝板的话,成品显色出的视觉感就无法达到林所想要的冷冽感。有了《台一线》和《台九线》(后者未于此活动展出,详见IG)的经验,林将继续搜集台七线、横贯公路、西滨、国道等公路。

复合媒材组为学院体制下未能于以上水墨、绘画、雕塑等,能被明确分类的创作方式。这不代表东拼西凑的东西,就可以被归属于地。承此件作品续作讨论,他在处理光跟时间的压缩时,可对应到早期印象派绘画派中的肖像概念。林用数位的手法将其延伸,使影像生成逻辑。



北艺大美术学系硕士班:2022春季开放工作室
TNUA Master of Fine Arts : 2022 Open Studio


◆ 展期 Duration:2022年02月24日(四) 至 02月26日(六)
◆ 开放时间 Opening hours :10:00-12:30、13:30-17:00
◆ 地点 Venue: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系馆、美术系特殊教室、地下美术馆驻馆工作室
◆ 地址 Address:台北市北投区学园路1号
◆ 合作工作室 Studios:水墨组工作室F203A、绘画组工作室F309、版画组工作室、地下美术馆驻馆工作室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