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奕祥
圖一、楊金源老師(左)、北流工作同仁(右)(陳宥吟拍攝)
談論到劇場設計學系中的「技術設計」(下文簡稱為TD)主修別,身為在「藝術大學」中的「設計」學系,我們自大一開始就需要思索「設計師」與「藝術家」的不同。身處戲劇學院的我們需要從感性的創作理念與理性的設計邏輯當中不斷來回切換,擔任劇場巨大機械當中的小螺絲們,成就一場又一場的舞台呈現。
金源老師課程中的一句名言,來自劇場前輩聶光炎老師:「劇場是千千萬萬個折磨,只為換取片刻的迷人。」戲劇創作使人著迷,而在每一個華麗謝幕的背後,少不了技術設計者的存在。為了建構導演與設計們想像中的舞台,TD將各種結構布景的製作方式、材料元素的選擇,甚至是特效機關的技法嫻熟於心。運用理性判斷出最合適的製作工法,安排人物力資源,在短短的劇場周內從無到有創造黑盒子中無限的可能。
圖二、技術設計I課堂照片 (郭珮夤拍攝)
為此,選擇TD的主修同學,除了從對於藝術創作與設計的思辨訓練,更要求對於結構、電子電機等等技術專業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理性思維佔據設計的空間,更有木鐵工等實務操作的訓練,和過往建立的文本理解與設計思維大相逕庭,以致TD在各種主修別當中人數總是相對少數。
為了讓同學們融入技術設計課程,楊金源老師使用大量的劇場實例、創作經驗分享以及大數據資料庫等等方式編寫教材、安排課程。不只提供給對TD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深入學習技術設計之可能,更能對想要選擇其他主修別的學生打破對於技術設計充滿理性科學的既定思想,從技術設計的角度開啟對劇場開展更多的想像。
技術設計本身便需要在劇場中與他人合作溝通交際之能力、稔熟不同主修別專業之跨域能力,將學習經驗不斷交會以面對更多困境之能力。其特質適合加入跨領域素養教學計畫「英雄之旅」,藉此機會運用更多教學資源,同時記錄學生們對技術設計想像改變的過程,試圖在技術設計的教育上看見不同的花火。
圖三、老師向同學們解釋滑輪繩索行徑 (劉奕祥拍攝)
這一屆學生和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108課綱」,專注於素養教育與自主學習的教育方針,在觀課過程可以發現別於過去學生上課對於討論與常識的糾結扭捏,能夠更自在的分享想法和同學交流,更具備手作嘗試的勇氣。這是在過去與同學上課過程難以想像的活力。
加入了「英雄之旅」後的技術設計課程,除了以往的觀察與實驗作業,更多了紀錄個人大事與重大消息的週記作業,以及針對各種企畫的資源輔助,更將原本期末短期的自主研究作業改為整學期的長期創作。針對學生方面,可以藉由每周的紀錄與長期規劃,將以往需要於短短數周內完成的作業轉變成一份完整規劃的大型企畫,配合老師與助教的協作以及經費輔助,可以獲得更加完善的作業品質,藉此得到更多的收穫與成就感;在教師方面,可以紀錄、歸檔學生對於研究計畫的進度,並同時更新教學模式、應材施教,並藉由「英雄之旅」資源的協助,開發更多校外參訪課程、拓展學生視野。
金源老師於今年三月十四日帶領學生與「英雄之旅」計畫團隊一同前往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進行移地教學。這趟旅程被老師定義為《老師的英雄之旅》,藉由老師自身與北流場館的合作經驗,與學生深入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後台,了解場館背後身為技術設計的艱辛過程、展示技術設計與館方合作所需的各種知識與溝通能力。
圖四、老師與北流工作同仁講解懸吊系統(陳宥吟拍攝)
當天課程從天上巨大的懸吊系統講解,為了演唱會所設計的懸吊系統不僅具備著高附載的能力,更有著防止受力失衡的監測系統,請場館人員示範操作大型桁架升降,令前來觀課的老師與同學們驚呼不已。
隨後和同學一起前往高空,離地二十米的距離腳下只有鋼棚與木板支撐,老師仍然自在的向各位同學講解高空作業選擇的各項五金零件與電子設備。
圖五、老師於鋼棚上講解高空作業之秘(陳宥吟拍攝)
走入後台地下室,屬於藝人瀟灑登場前的升降平台區域。老師向同學們講解場館建築師的建築方式與劇場設計者發生的衝突,在安全的建築結構中創造演出需要的各種魔幻手法,背後充滿了大量的知識積累與技術能力。
圖六、老師講解平台升降系統各種操作與電子控制(陳宥吟拍攝)
此次巡禮並非單純的校外教學,事前已經為同學們準備了場館的技術手冊,並設計問卷教學讓學生們深度觀察,結合過去一學期在校內製作的經驗,可以用劇場人而非一般觀眾的角度深入了解劇場結構,並將其轉化為自身藝術創作之可能,深化移地教學的用意。
配合每週的心得觀察,不難發現比起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識,同學們對於楊老師生動的講解、各種經驗分享,以及實地至校外參訪等等教學方式,更有辦法對於技術設計這一門專業有深入的了解,即便將來並非主修TD的學生,也可以從TD的觀點修正自身的設計理念,增進學習的意義。
截至落筆當下,技術設計課程已經邁入第五週,逐漸能感受到英雄之旅對於學生們的改變,已經有不少學生正建立了完整的期末作業規劃,而後的田野調查課程會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實地探索可用之零件,進一步讓學生理解技術設計選購與創作的根本,也同時能夠對陌生的五金零配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英雄之旅》針對108課綱學生「自主學習」、「社會情緒學習」與「跨領域」的教學,不只在技術設計、更是劇場教育的重中之重。期待此教學革新對於學生學習現場能進一步帶來更多的改變,用新的方式面對新的學生,避免教育流於時代之後。也期待金源老師繼續以滿溢的教學熱情,繼續用自身多年的創作經驗,讓學生在劇場藝術中發光發熱。
圖七、參訪當天與同學的大合照 (陳宥吟拍攝)
/*筆者奕祥,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技術設計主修、教育學程二年級。機緣下和楊金源老師合作參加學校「英雄之旅:藝術探索者計畫」,擔任大學部一年級「技術設計I」課程助教。同時以助教、學長、教育者、技術設計等等不同身分回顧課堂,嘗試在與老師、英雄之旅同仁們的相互分享學習當中精進自己的教育思維以及設計能力,同時提供學生更好的教學資源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