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文/建文所 鄔家潁

林怡棻老師是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七年一貫第一屆畢業生,而後加入雲門舞集2,在2007年獲教育部留學獎學金赴美國猶他大學攻讀舞蹈碩士(MFA)
▲ 怡棻老師是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七年一貫第一屆畢業生,而後加入雲門舞集2,在2007年獲教育部留學獎學金赴美國猶他大學攻讀舞蹈碩士(MFA)。


學習歷程對於專業教學的影響

怡棻老師回憶在舞蹈系時老師們的付出,創造讓學生們都想共同投入、一起努力的環境,使學生自發地把握每個練習與上場的機會。同時老師們也不吝嗇指正,曾在太極課堂後被當時的老師留下談話,才正視到自己只是漫不經心地跟著做,沒有真正體會到練習太極的意義,為此覺得自己虛度了課堂時間而非常懊悔;還有一次因為班級事情,延誤與老師約談的時間,本想與老師解釋,但老師卻很嚴肅的說:「不行,你已經錯過了。」這讓怡棻老師了解到「準時」是舞者最基本的功課,沒有把握機會,再多藉口也是枉然,自此更加謹惕自己。「每個人都想當好人,但真正在意你、希望你更好的人,才會把真相告訴你」,因此怡棻老師認為在教學中要創造支持學生的環境,但同時也要透過真誠的回饋讓學生明瞭自己的狀態。

此外,擔任雲門舞集2舞者的經驗,更讓怡棻老師真正體悟到「為什麼舞者的第一課就是要從打掃做起」,「愛護環境、節約資源」不再只是學生時代師長的耳提面命,而是真正發自內心地實踐,打掃是具象的掃塵,亦是心靈上的洗滌。「成為舞者必須願意謙卑地蹲下來靠近地板」,怡棻老師認為舞者暖身從整理環境開始,不僅因為這些動作本來就是最好的暖身,也因為清潔時懷著共好的心情付出,而開闊自己的胸襟、寬廣視野,如果只是交差了事就太可惜了,因此在每學期貫一的術科課,也帶著新進學生打掃,透過引導帶學生體會「打掃即修身與修心」。在教學上怡棻老師也很願意去發掘學生的潛力,因為她永遠記得當時自己要申請國外學校時,收到一位重要的前輩老師所寫的推薦函「我讀著內容,心理想著我根本還不到老師寫的一半好」,但也因此讓怡棻老師在出國後,更願意跨出舒適圈,努力回應老師的期許,同時拓展自身能力。「後來我才明白,老師的那些美言是『點石成金啊!』——原來當有老師願意相信你,做學生的也會努力讓自己發光」。

怡棻老師相信「舞蹈是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的經驗」,曾經多次參與兩廳院的樂齡計畫,也去到桃園女子監獄教學。還記得一如往常地教學中,大家面向圓心閉著眼、手牽手,一起體驗從地上站起來,再下到地板的練習。


真誠舞動人心

怡棻老師相信「舞蹈是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的經驗」,曾經多次參與兩廳院的樂齡計畫,也去到桃園女子監獄教學。還記得一如往常地教學中,大家面向圓心閉著眼、手牽手,一起體驗從地上站起來,再下到地板的練習。課後有位學員回饋:「剛剛圍圈牽手,我感覺到我的族人就在我旁邊、和我在一起……沒辦法回去……我好想念他們……。」怡棻老師發現「舞蹈的訓練常常讓我們對於動作『太習慣』,甚至容易對看似日常的動作『無感』」,因為習以為常,以及舞者對於動作能反射性的執行,反而很少用心去感受動作的力量,以及思索背後更深一層的意義。「果然是教學相長,這些所謂非科班的學員反而教會我很多!」怡棻老師也將這樣的經驗和學生分享「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動作,要懂得在舞動時品嚐動作」。

「讓舞蹈更有生命力的不一定是訓練的強度,而是更豐富的生命經驗」,因此怡棻老師參與學校英雄之旅計畫,和「老家生活藝文空間」合作,帶著即興課的學生到苗栗,將地方走讀與即興舞蹈結合。透過工作坊老師的帶領,師生在旅途中感受大樹的紮根,體驗捏陶時對於選擇的練習、力量的運用與內在的自我對話;最後在「參」的練習中一起即興共舞,「參」張椅子、共同「參」與,一字雙關,既是代表數量三,也代表著共同完成,用不同方式結合舞蹈學習與反思。從中怡棻老師發現學生很需要拋開被打分數的壓力,褪去習以為常的框架,不帶目的的跳舞,「才能真正發自內心的動、也被感動」。


教學即藝術

在不同的課程中,怡棻老師都鼓勵學生要多思考,「舞蹈人不能只是多愁善感,更要有感而發」,舞蹈要能回應身處的環境與社會,不能只有陷溺在自己的情緒裡」。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的小宇宙很豐富,擅於利用科技呈現,怡棻老師相信即便在未來,科技與生活越來越緊密,但科技始於人類,人們一定能藉著科技再創造出更豐富耀人的世界,因此「舞蹈人更需要有獨立思考、批判性,以及對於議題的關注」,不能只說出自己的感覺,要把感想議題化,勇敢地走出去,跟其他人有所對話,練習將舞動的感受付諸於文字與語言,才能進一步反思與分享。

怡棻老師不論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或是英雄之旅以素養為導向的計畫,所有對於課程的嘗試和教學上的調整,都思索著如何回應當下的世代、如何與學生分享,「我覺得教學就是在創作——老師透過課程就是在分享自己想要倡議的觀點與內容,同時也要巧妙的透過教學,運用適切的策略去傳遞」。

最後怡棻老師勉勵學生:「在充滿競爭的環境裡,我們總是看向遠方,為了畢業後的出路忐忑不安、為了即將到來的徵選處心積慮,這樣的時刻往往就忽略了『當下』,忽略了那些此刻可以好好把握住的人事物。其實只要踏穩了眼前的每一步,路就會被你走出來,過程中累積的經驗值才是逐夢的基石!」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