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教所 林道俊、孫意涵
緣起
《英雄之旅》112學年度上學期開設的一門通識核心課程,修課學生皆來自各個不同領域(音樂系、電影系、美術系和動畫系),課程設計融入「英雄之旅課程模組」概念,透過「啟程→啟蒙→回歸」三階段歷程,在過程中逐步經歷歷險的召喚,最後完成藝術永續學習任務。此課程同時受教育部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劃補助,有更多的資源引導學生透過生命經驗分享和移地體驗學習,反思自身和環境的歷程意義,此課程也以藝術永續為主題,將合作完成專題製作。目標在於培學生成為多元發展的藝術人才,增進自主學習(自我察覺)、社會情緒學習(社會互動)和跨域學習(跨領域合作)等核心素養。本課程由本校教務長林劭仁教授、研發長于國華副教授、陳俊文助理教授、林益仁教授以及楊金源副教授共同授課。藉由本課程內容之設計,期許學生在這段學習歷程中,有目的或意外地成為「英雄」,完成北藝大跨領域學習之「歷險的召喚」。
本課程於10月27及28日在基隆天顯宮、正濱漁港舉辦了兩天一夜的移地教學活動。來到基隆的第一夜,以劭仁老師、國華老師和俊文老師所帶領的「生命故事分享」作為移地教學的開場,透過一段段真實且青春的故事,讓同學們分享進入北藝大前的生命軌跡。第二日的活動,由林益仁老師協同2位基隆在地講師曹銘宗老師和藍秀鳳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基隆在地走讀。藉由走讀活動,增進學生瞭解在地文化的演進、人文特色的淵源、歷史發展的脈絡等知識與認知。
啟程:生命故事分享
移地活動的第一天,師生們從北藝大來到基隆天顯宮,這裡不僅擁有全島最好的視野位置,更有其豐富悠久的歷史,早在距今約近兩百載之前的清朝中葉,此地便已成為當時移民的信仰中心。天顯宮一樓的文物館,為「生命故事分享」的場域,在教務長說明分享生命故事的核心理念後,研發長以逃學到遊樂園為題,談及生命中意料之外的選擇卻成了最好的轉機。助教與學生們接續以家庭、情感、生涯等不同面向輪流分享,這些真誠、有趣的故事,多依循著求學或升學歷程的軸線,更在在體現108課綱學生的心路歷程。生命故事的分享作為召喚,師生與學生間,皆進一步加深對彼此的瞭解與認識。
第二天的課程,師生們在基隆陰雨綿綿的天氣中,徒步前往基隆白屋與林益仁老師會合,正如英雄受到召喚後需踏上冒險的旅程。為確保走讀品質,將修課學生分二大組,每一組分別由一位本校老師、在地講師、教學助理同行。一早益仁老師先進行簡單的開場,簡述基隆關於移民的歷史,並簡單介紹今日的走讀行程。二組人馬便兵分兩路,正式開始此次的走讀活動。走讀行程包括——白屋故事:日久他鄉成故鄉、牧師之子與正濱社區、日本人的現代想像:正濱漁港、五百年前的島嶼異鄉客:西班牙聖薩爾瓦多城、和平橋畔:八尺門的阿美族悲歌、大陳義胞的故事、和平島的漢人心靈寄託:媽祖廟、琉球人與韓國人在基隆以及彩虹屋的社造經驗。針對以上不同主題進行各式場域的探訪,在實地分享與該建築、社區、團體等相關的歷史與脈絡,談基隆如何狹地利之便,而成能夠海納各方異鄉之士的樞紐,卻又隨著天時流轉,在資源枯竭後逐漸沒落。透過深度的走訪,讓學生們看見不同於觀光客的視角,認識除了海產與彩虹屋之外的基隆。
最後二組師生齊聚白屋,由陳俊文老師與林益仁老師針對一日的走讀活動進行收合,總結所見與所學,將重點再次聚焦。分享的過程中,有同學提到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其劇集便實地取景於基隆八尺門,其故事涉及不同移民社會的生活,看過這部戲劇的同學表示在實地走訪後,其故事的震撼力更加深。有學生提及走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市場的攤販和客人彼此都相當熟識,這樣的鄰里關係相當溫馨,是自己和家人去逛市場時無法感受到的。除了對市景的觀察,也有學生表示領路的講師藍媽媽,多年深耕於地方,從事社區營造、熱心公眾事務不遺餘力,今早已是退休的年紀,仍奔走於社區之中,其精神令學生相當感動,在這一日的探訪中,能感受到藍媽媽對其社區的熱愛。
回歸:收束與聚攏
老師們也為這次的移地教學活動,設計了延伸活動,修課學生須針對走讀經驗進行分組簡報,以「異鄉人的故鄉」為主題,思考異鄉人如何融入基隆的生活環境、遊客對基隆在地發展帶來的影響、改變和現象等議題;分享走讀的體驗、感受、收穫與啟發。此外,每一位學生也須針對走讀活動,進行個人體驗的書面報告,將走讀過程中所見、所聞、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與自身的體會連結並化爲文字,書寫出來。希冀透過走讀體驗的分組簡報與個人書面報告,激蕩出不一樣的思維與感受,讓學生得以從多元視角去理解與感知在地文化的發展脈絡與潛在意涵。
最後,透過生命故事分享、走讀體驗學習,誘發學生於歷程中時刻保持自動自發的學習態度、與同儕互動和協作的積極性、理解在地藝術與人文的融合等素養,並緊扣自主學習、社會情緒學習、跨領域學習之核心理念。期許修課學生在藝術學習的道路上,不斷精益求精,以生命影響生命,創造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