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HOME
電子報-藝游誌
搜尋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登入
搜尋
HOME
首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首頁
網站導覽
搜尋
Language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登入
看板人物
跨域創新課程
教學工坊
悅讀北藝
藝趣學
E-Learning
歷史回顧
第065期 (2025年01月出刊)
第064期 (2024年12月出刊)
第063期 (2024年11月出刊)
第062期 (2024年10月出刊)
第061期 (2024年09月出刊)
第060期 (2024年08月出刊)
第059期 (2024年07月出刊)
第058期 (2024年06月出刊)
第057期 (2024年05月出刊)
第056期 (2024年04月出刊)
第055期 (2024年03月出刊)
第054期 (2024年02月出刊)
第053期 (2024年01月出刊)
第052期 (2023年12月出刊)
第051期 (2023年11月出刊)
第050期 (2023年10月出刊)
第049期 (2023年09月出刊)
第048期 (2023年08月出刊)
第047期 (2023年07月出刊)
第046期 (2023年06月出刊)
第045期 (2023年05月出刊)
第044期 (2023年04月出刊)
第043期 (2023年03月出刊)
第042期 (2023年02月出刊)
第041期 (2023年01月出刊)
第040期 (2022年12月出刊)
第039期 (2022年11月出刊)
第038期 (2022年10月出刊)
第037期 (2022年09月出刊)
第036期 (2022年08月出刊)
第035期 (2022年07月出刊)
第034期 (2022年06月出刊)
第033期 (2022年05月出刊)
第032期 (2022年04月出刊)
第031期 (2022年03月出刊)
第030期 (2022年02月出刊)
第029期 (2022年01月出刊)
第028期 (2021年12月出刊)
第027期 (2021年11月出刊)
第026期 (2021年10月出刊)
第025期 (2021年09月出刊)
第024期 (2021年08月出刊)
第023期 (2021年07月出刊)
第022期 (2021年06月出刊)
第021期 (2021年05月出刊)
第020期 (2021年04月出刊)
第019期 (2021年03月出刊)
第018期 (2021年02月出刊)
第017期 (2021年01月出刊)
第016期 (2020年12月出刊)
第015期 (2020年11月出刊)
第014期 (2020年10月出刊)
第013期 (2020年09月出刊)
第012期 (2020年08月出刊)
第011期 (2020年07月出刊)
第010期 (2020年06月出刊)
第009期 (2020年05月出刊)
第008期 (2020年04月出刊)
第007期 (2020年03月出刊)
第006期 (2020年02月出刊)
第005期 (2020年01月出刊)
第004期 (2019年12月出刊)
第003期 (2019年11月出刊)
第002期 (2019年10月出刊)
第001期 (2019年09月出刊)
首頁
歷史回顧
第065期 (2025年01月出刊)
返回上一層
:::
第065期 (2025年01月出刊)
第064期 (2024年12月出刊)
第063期 (2024年11月出刊)
第062期 (2024年10月出刊)
第061期 (2024年09月出刊)
第060期 (2024年08月出刊)
第059期 (2024年07月出刊)
第058期 (2024年06月出刊)
第057期 (2024年05月出刊)
第056期 (2024年04月出刊)
第055期 (2024年03月出刊)
第054期 (2024年02月出刊)
第053期 (2024年01月出刊)
第052期 (2023年12月出刊)
第051期 (2023年11月出刊)
第050期 (2023年10月出刊)
第049期 (2023年09月出刊)
第048期 (2023年08月出刊)
第047期 (2023年07月出刊)
第046期 (2023年06月出刊)
第045期 (2023年05月出刊)
第044期 (2023年04月出刊)
第043期 (2023年03月出刊)
第042期 (2023年02月出刊)
第041期 (2023年01月出刊)
第040期 (2022年12月出刊)
第039期 (2022年11月出刊)
第038期 (2022年10月出刊)
第037期 (2022年09月出刊)
第036期 (2022年08月出刊)
第035期 (2022年07月出刊)
第034期 (2022年06月出刊)
第033期 (2022年05月出刊)
第032期 (2022年04月出刊)
第031期 (2022年03月出刊)
第030期 (2022年02月出刊)
第029期 (2022年01月出刊)
第028期 (2021年12月出刊)
第027期 (2021年11月出刊)
第026期 (2021年10月出刊)
第025期 (2021年09月出刊)
第024期 (2021年08月出刊)
第023期 (2021年07月出刊)
第022期 (2021年06月出刊)
第021期 (2021年05月出刊)
第020期 (2021年04月出刊)
第019期 (2021年03月出刊)
第018期 (2021年02月出刊)
第017期 (2021年01月出刊)
第016期 (2020年12月出刊)
第015期 (2020年11月出刊)
第014期 (2020年10月出刊)
第013期 (2020年09月出刊)
第012期 (2020年08月出刊)
第011期 (2020年07月出刊)
第010期 (2020年06月出刊)
第009期 (2020年05月出刊)
第008期 (2020年04月出刊)
第007期 (2020年03月出刊)
第006期 (2020年02月出刊)
第005期 (2020年01月出刊)
第004期 (2019年12月出刊)
第003期 (2019年11月出刊)
第002期 (2019年10月出刊)
第001期 (2019年09月出刊)
:::
永續遊學:校園共享與跨域實踐——一趟打開視野的旅程
2025-01-11
文/新媒系 陳郁晴
SCoT(Shared Campus of Taiwan)係由國立暨南大學、國立宜蘭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四校成立的共同結盟,在「跨領域」、「跨區域」、「跨校院」的基礎上,共同開展課程與教學活動。「永續遊學:校園共享與跨域實踐」這堂核心課程作為濫觴,內容圍繞著全球共同的「永續」議題,除了知識上的學習,也會輪流前往每個學校,更包含實地參訪四所校園及戶外場域,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化對永續的理解。
分成六次的集中式授課中,首先由北藝大的于國華老師講解現況:目前地球正面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與生物多樣性損失,水資源短缺與糧食危機都會造成社會的動盪。
「永續不能單憑一個人的善念,而是需要全球性的行動」
政府以及國際之間,曾陸續擬定了《京都議定書》、SDGs等目標,那作為人民、作為學生,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呢?回顧日常生活,如飲食習慣、包裝、消費、交通,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皆能為地球帶來貢獻。
2020-2022年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的生活模式,同時也讓「藝術永續」成為熱門話題。恰好十月初在北藝大校內舉辦「2024藝術永續國際論壇」,課程便安排大家一同前往聆聽。在演講子題「社會青年的永續實踐」中,講者分享各自關於藝術永續的實踐經驗。
袁浩程老師講述山峸製作設計推動劇場道具的永續供應鏈,精準計算成本加上重複利用,減少大型道具用過即丟的浪費。謝建國老師的「閃亮亮 戲劇服裝永續共生空間計劃」則是以服裝作為關注核心。此外還有二手樂器媒合平台——樂器銀行,樂器送到偏鄉或是需要它們的人手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作為藝術科系的學生,不禁開始反思自己創作過程是否也無意識浪費不少木材、電子零件,甚至在展演結束後,也應審慎考慮如何處理作品。藝術與永續並非彼此獨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透過永續的思維,藝術不僅延續其價值,更能帶來社會影響力。未來的創作中,我希望能更加關注資源的選擇與使用,讓作品不僅傳遞美感與思想,也能實現對環境的友善與責任。
圖1、2024藝術永續國際論壇(攝影:陳郁晴)
北市大的課程中,藍嘉俊老師講述了「走路學」的概念,而後帶我們走出教室,親身踏進台北市區內的小巷弄——青田街。這趟走讀讓我們拋開網路的干擾,親身感受空間與歷史的連結:日式老建築經過整理,保留住歷史痕跡,也延續了生命;處處都是古物的錦安市場;或是抬頭細看才會發現的建築細節。這次的走讀,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空間與歷史的連結,更啟發了在日常中重新發現城市之美的可能。
圖2 、青田街走讀(攝影:陳郁晴)
第四次課程由官淑蕙老師講述「農業淨零與永續旅遊」,永續旅遊的定義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兼顧環境保育以及當地居民權益」,旅遊目的是了解自然資源、文化,過程中不改變原有生態系統,且將所得回饋當地保育,為居民創造經濟利益。課程中,老師引用了日本福島的「造町運動」,成功地以多面向的活動推動社區營造。此外,官老師先介紹了周末即將前往的內城社區,除了瞭解歷史脈絡,也提示我們屆時需以「永續旅遊」的五個面向,觀察、檢視內城社區是如何規畫遊程。
緊接著周末即前往宜蘭。在宜蘭大學,黃聲遠建築師向我們分享永續建築的實踐案例。
「做建築常考慮的不是怎麼被看見,而是怎麼融入地景不被看見。」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不只是談建築設計、不只談形式與空間,談的是對住在這個地方的人的情感。許許多多的案例中,他的建築並不一味追求造型美感,而是會融入當地地形,甚至考量空間的使用者,這些建築實在是貼近生活的藝術。
圖3、宜蘭大學(城南校區)建築(攝影:陳郁晴)
最後抵達內城社區進行導覽體驗。鐵牛力阿卡是早期農業耕耘的機具,現已轉型成觀光用途,不但能協助在地農民就業,也能成為串聯地方文化的媒介。一路晃動的鐵牛車穿梭在田間小路,去看宜蘭的水源地。水也和印象中的埤塘不同,藍綠交織的水面與清澈水質令人動容,也激起了我們保護自然的意識。
圖4、宜蘭內城社區 鐵牛力阿卡(攝影:陳郁晴)
第六次課程移動到南投,第一天於國立暨南大學進行戶外探索教育課程——中高空繩索實務操作,在低空的區域練習平衡與團隊完成任務,而在中高空的繩索區,則是考驗大家的膽量、專注度以及身體核心,經過這些遊戲與訓練,也讓大家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第二天前往日月潭月牙灣,進行水域運動特色課程——SUP實務操作。立槳(SUP)是一項在槳板上或坐或站,划水前進的運動,沒有太複雜的技巧,但想平穩的站立仍須拿出一些勇氣!身處視野廣闊的日月潭中,不禁讓心情也開闊了起來。
這兩天的戶外課程不僅僅是玩樂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習與團隊共同完成目標,以及體現挑戰逆境的精神。
圖5、暨南大學戶外探索教育中心(攝影:陳郁晴)
在課程的尾聲,同學們要分組呈現提案報告,每個小組都會包含四所學校的成員。提案以永續為主題,參考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且不限報告形式,讓不同科系的組員各自發揮所長。例如《線食搶GO》的組別結合食農教育設計了一組桌遊,將料理拆解成食材,在遊玩賓果遊戲過程中,不但能訓練策略思考,也促進社交互動,是一項規劃完整且可行性高的提案。
藉由這學期的課程,師長淺顯易懂的教學讓我們對永續議題產生興趣,實地參訪時吸收實際執行經驗,進而思考自身能做出什麼行動。更難能可貴的是,與完全不是藝術領域的同學切磋學習,發現除了藝術,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同樣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