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計畫執行者:張家赫
計畫時間:2020.07.14-8.28



珠山聚落。聚財之水圍於村內,高處中一覽無遺,古老智慧孕育出富庶且無華。
珠山聚落。聚財之水圍於村內,高處中一覽無遺,古老智慧孕育出富庶且無華。


計畫內容

離島的複雜歷史背景和迥然不同的政治氛圍,產生出與台灣本島背道而馳的環境生態,亦造成「對立」,無論是網路上與思想學派上,都有一股聲音將金馬地區與台灣的發展排除在外,儼然成為「棄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為中華民國之疆域,卻因為種種意識形態與轉型正義的進行,產生出不團結的理念,我並不樂見。

這次的體驗學習,我選擇金門做為目標,其一是地理位置與戰略考量的「前線區域」,相比起馬祖的多山和小島林立的不易達性,金門更加適合我單一成員探索,再來,金門才是真正備受大量波及的受害者,這裡是黨國的實驗室、是意識形態的溫床,同樣掙扎在國族與民生之間的兩難囹圄。

從金門與台灣之關係,再到台灣與世界之關係,當中都有許多類似和身不由己,島內的狀況也是實質國際態勢的縮影,夾雜在多方因子的輿論操縱與政治把戲,罔顧了切切實實的「以人為本」,一個地方成為工具、淪為口誅筆伐標的,失去原本對於「人」的關懷。沒有契機了解彼此,並做出新時代必須的和解,我們在追求公義的過程,常以「一言堂」之姿,先入為主將許多歷史因素片面化評斷,也就自然而然生成隔閡。

因此,「溝通而後談正義」,乃我這次所嘗試探詢的目標。

大膽島,儼然就是金門之縮影精華
大膽島,儼然就是金門之縮影精華


遺憾:期望、檢討、省思

旅行,一如既往,就是期待著自己成為更懂得聆聽與感知的觀察家,這大概是身為創作者,最重要也最期望掌握的特質,也是成熟的藝術家必備的態度。

得知榮獲補助後,就開始實踐計畫的步驟。首先,我經由老師介紹認識了校內的金門學生,初步聊過後,就主動連繫當地藝文團隊「敬土豆工作室」,該單位也是推薦我加入「村復會」讀書社群的橋樑,我也因此知道相關場地的消息,包括「蓊蓊書店」、「舊事書房」、「我在二手書店」與「後浦泡茶間」,這些地方也成為第一趟田野調查的走訪行程。除此之外,也透過「敬土豆工作室」與「鱟劇團」的李敏德團長連繫上;另一方面,因為本計畫與政治有關聯,也接洽前金門議員陳滄江先生。

在走訪景點和歷史遺跡時,會不經意聽到刺耳的膚淺評論,比方說「這地方有什麼好看?」「沒什麼沒什麼」……等等,斷定一個地方的價值,就現代遊客的眼光,便是眼前霎時間的視覺衝擊,金門並非大山大海,也無特別壯麗富華的建築遺跡,以世俗角度來說,旅遊價值其實相當有限,但不了解其歷史與所作所為,都不太夠格。對我來說,此地之小而美及上世紀衝突蹂躪的背景,都體現出傷感之華,是一種斷崖殘壁後的新生、也是不屈不撓的精神。

翟山坑道。在花崗岩地基下挖鑿出如此工程,開天闢地之舉,只能以「鬼斧神工」讚嘆之奇。
翟山坑道。在花崗岩地基下挖鑿出如此工程,開天闢地之舉,只能以「鬼斧神工」讚嘆之奇。


我陸續走訪清單上的景點遺跡,也一一拜訪上面提到過的人事物。同時也與一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的應屆畢業生,規劃在金門聯合演出。劇本名為《若即若離》,以一對男女關係比作台灣與金門,兩人對於感情與事業之間不同的選擇,在一個暫時別離的時間點,透過相對直接的抒發與坦承,試圖解決彼此之心結。但對金門地域與背景的不熟悉、洞察的深度不足,劇本改寫到第四個版本,但排練情況不如預期,因此最後還是決定取消演出。

在金門時有請李敏德團長的導演姊姊李明華品評劇本,被說是相當年少的作品。我不否認,畢竟純淨如白紙,還沒接受社會歷練,很難生出些火花。不過每次與不同的人對談,都發現自己腦中的想法又被推翻一次,是自己核心概念站不住腳,或是理解程度尚有落差?還是堅持不懈太過鬆動?

我檢視這一次的創作,田野調查不過幾天,就將草草寫完的劇本視為囊中之物,就準備演出。經過這次的經驗,我必須更謙虛面對,並開闊胸襟去接觸,編劇應吸收的知識,永遠不會嫌多,一草一木,都該是創作的靈感,固然這次有些準備不足,還是鼓舞自己初生之犢不畏虎那樣衝撞的勇氣,切勿好高騖遠,相信抱持這番熱忱,能前行更遠。

「鱟劇團」排練《彩虹鳥》的戲,受李敏德團長之邀,參與童叟共組的排練情況。
「鱟劇團」排練《彩虹鳥》的戲,受李敏德團長之邀,參與童叟共組的排練情況。


當然,此行並非一無所獲,特別是受「敬土豆工作室」推薦後,閱畢《前線金門》一書,當中內容幾乎顛覆許多舊有認知,換個角度說,是開拓其實本該思索到的常理細節,比如說,「八二三炮戰」除了教材中塑造那樣不屈不撓的精神外,哪方面的資訊透露出一點「單打雙不打」下的生活紀實?戰爭時期多被宣傳的是英雄,而辛苦耕耘、受苦受難的民眾,一生被宰割、遭支配,卻沒受到普及教育的同情。《前線金門》帶給我相當多創作靈感與參考背景,當我實地走訪,在了解更多歷史的前提下,每個角落,都特別有感觸。

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與金門的有志之士在「後浦泡茶間」的導讀與討論。出生與成長於台北的我,抱持著不盡相同的想法,也因此交流起來更加有趣,大家熱切歡迎,還啤酒一瓶瓶招待,客氣卻也舒服。若有幸長住金門,這樣的關係肯定更加自在;這是我在金門的最後一站,果然是完美的收尾,將好幾天的想法,彙整起來,與書本做連結,將這段日子的所見所聞,轉化為一種內心深處不停反覆思考的源泉,好像又激盪出不少點子。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想法,縱使是金門人,對於當地的議題情況,也持有不同的看法;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就是人之所以建立的社會如此有趣又龐雜的原因吧。

與Kayla 聊金門之感,對她來說,這兒的靜謐遠重要於意識形態的扭曲
與Kayla 聊金門之感,對她來說,這兒的靜謐遠重要於意識形態的扭曲。


很多人說,金門是個蕞爾小島,來個兩三天,就會想著回到繁華之中。然而,習慣快節奏的生活型態,我在悠閒步調的國境邊陲,卻顯得有些上癮。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過慣都市生活的天龍人在說閒話,但這樣的怡然自得,我實在很難在五光十色的叢林中尋獲。

回朔到國族認同之議題,既然金門如此之靠近對岸,討論起「統獨」會不會來得更有意思?或者更風險?與一些居住台北的金門朋友聊過後,我認為炒作意識形態之舉,似乎過於缺乏意義,受這類大外宣荼毒深重的島嶼,如今卻要面對與其教化深信已久的思想完全相悖的新概念所批判,這任誰都無法心服口服,我認為,台灣與金門之關係,不論是不是冠上「台灣人」這個身分有沒有共識,是不是同一條船上的人、有沒有發聲溝通的契機,那才是根本所在。

此趟旅程有失落,也有意外收穫。但能確信的是,我想繼續以「創作者」、「寫手」、「編劇」和「旅人」這樣的身分,去探查世界各地;我很難如同切格瓦拉那樣大無畏懼的勇猛直前,但不見得人人得成革命家、游擊隊,有初衷、有理想,也許曾經勢單力薄,堅持住信念,至少無愧於心。我就如揮舞正義之劍的騎士,形同唐吉軻德,以許有些傻,卻充滿希冀。

參加「敬土豆工作室」舉辦的「軍管時代下的生意經」導覽,穿行後浦,連結古今。
參加「敬土豆工作室」舉辦的「軍管時代下的生意經」導覽,穿行後浦,連結古今。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