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撰文/陳俐霖


繼上一屆新媒體藝術學系、劇場設計學系與音樂學系合作籌辦的展演——《游泳克》,2019年關渡光藝術節的跨域展演《壞運動》由新媒體藝術學系、藝術與科技中心和舞蹈學系合作,結合眾多藝術家與新媒體藝術系新一屆學生們的創作,給大家帶來新的感官體驗和思維模式。在本次活動中,我有幸以排演助理的身份參與本次製作,並在籌辦過程中接收到多方訊息,讓我能夠以有別於一般觀眾的視角與心態看待這場演出。

不同於觀賞《游泳克》時觀眾坐在觀眾席的固定式視角,《壞運動》以環境劇場形式結合新媒體藝術與當代舞蹈演出,設計出行動式的多視點觀看視角,讓觀眾可以通過自主移動,選擇觀看視角,這是此次關渡光藝術節一大新突破。

游泳館作為兩屆關渡光藝術節的展演場域,卻擁有不一樣的意義。歷屆的展演比較傾向於發展泳池與新媒體元素之間的可能性(比如水與光的碰撞),同時拓展游泳館的另類用途,試圖顛覆大家對於日常的想象與感受。而在《壞運動》中,已經故障、待整修的游泳館或多或少與《壞運動》名稱中的“壞”互相呼應。在這個“壞掉”的場所中,所有的空間被巧妙地運用,用特別的方式描述著歷史中敗壞的人心。以這種場所狀態為基,舞蹈中肢體的拉伸、重組,亦為“運動”賦予了新的定義。太空人、隕石為本次展演一大看點。華麗的宣傳照中,這些乍看以為是通往未來未知領域的符號,卻與歷史、政治息息相關。二十世紀美國與蘇俄之間的太空競賽、台灣日治時期的廣播體操,你可曾想過他們真正代表了什麼?在《壞運動》中,你或許能從一切的設定中找到線索。

圖1: 代表歷史幽靈的舞者們重組成猶如異形的生物
圖1: 代表歷史幽靈的舞者們重組成猶如異形的生物

圖2: 具有歷史與政治意義的太空人角色漫步於廢棄的泳池中
圖2: 具有歷史與政治意義的太空人角色漫步於廢棄的泳池中


《壞運動》整體展演流程並非局限於游泳館內。觀眾其實是從游泳館站開始,經過作品《光/赤道》與《戲童II》,進入到操場中參與每日不同的、猶如日常派對般的戶外聲音表演,隨後在一個對的契機進入游泳館內。這一整段都屬於展演的一部分,也是讓觀眾進入角色的一種安排。直到展演最後一章,置身於游泳館外的演出舞者,代表著與觀眾之間進行身份的互相交替的結局。當然,我們也不排斥每位觀眾對於展演中所發生的事件懷有不同的想象。

圖3: 窗外拉鋸的身影與場內失去活力的舞者形成對比
圖3: 窗外拉鋸的身影與場內失去活力的舞者形成對比


在場內,經過整合的裝置作品與聲光、舞蹈演出,皆散發著一種陰沉且喧鬧的氛圍。這種氛圍在這場展演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確實需要對歷史有一些了解,經過一番推測才能領悟到其中細節。藝術,就是點出某件事,讓你知道它的存在,引發大家對它的好奇,並在反覆咀嚼後可以慢慢抓取到其中的重要訊息。我覺得這次的展演非常精彩,在展演結束後也收到了各式各樣的觀眾由衷的讚許。展演後,相關教師與藝術家主講的講座與體驗營大大提升大眾對於新媒體藝術與跨領域的認識,展演後的作品展覽亦讓創作者的作品有機會抽離聲光表演,產生一個新的獨立觀看的模式。

這場盛大的跨領域展演不僅結合新媒系的作品、舞蹈系的編舞及焦點舞團的表演,還請來了在各領域的專家。也間接拉近了不同年級甚至不同系的同學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對於如何把原本屬於不同領域的藝術合併於一體、提升藝術的層次,有了更深的體會。

圖4: 舞者扮演雙身兒在游泳館儲物間內與作品《複域共生》結合進行舞蹈演出
圖4: 舞者扮演雙身兒在游泳館儲物間內與作品《複域共生》結合進行舞蹈演出


圖5: 失意的歷史幽靈與利用游泳館原有玻璃磚墻發展而成的作品《滿目窗痍》進行互動
圖5: 失意的歷史幽靈與利用游泳館原有玻璃磚墻發展而成的作品《滿目窗痍》進行互動


除了創作,新媒系的創作成員都必須在製作過程中各兼一職,因為在這種多視點觀看的展演中,管理的場所更大,需要的人手更多。作為排演助理,我主要是負責協助節目編導的事務執行,同時也會協助記錄舞蹈編排的情況。由於舞蹈演出與各類作品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或多或少都需要了解到舞蹈、作品雙方的情況。這讓我有機會看見各方的努力與協調。

在這場活動中,大家皆不遺餘力地在各自專業上為整個演出提供許多專業的意見,傾注了很多創意與想法。無論是觀看方式、氛圍、節奏、外觀、互動形式等展演元素,都是經過了各方縝密的思考與修整後才定案,最後終於於人前將《壞運動》的故事娓娓道來。在進行這個龐大的製作時,我們學習到作在矛盾中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優點為團隊付出。

這次的展演,讓不曾接觸大型演出的我大開眼界,得以見識到舞臺監督、劇場技術統籌、燈光設計等職務的專業。演出中,他們輕而易舉地把複雜的元素環環相扣;每個組別看似各司其職時的同時又能完美地互相襯托、成全。缺乏經驗的我們大部分還未能擔當如此重任,但我們在籌辦過程中可以提早體驗職場工作,參與跨部門溝通的過程,同時也考驗每個人執行事務的責任感。

同時,作為創作者的同學們通過這次活動,亦可大展拳腳,有機會打造出規模較大的作品,並挑戰與主題的切合,讓作品最終可以有更多的呈現方式。而擔任創作助手的同學們,在輔佐藝術家/老師/學長學姐們的時候,亦能透過他們吸取許多創作養分,除了思維上的磨練,也有機會練就更專業的技法與規劃能力。

日後若還有此類跨領域展演,同學們不妨主動投身於創作或製作團隊之中。雖然籌備的時間較漫長,也必須歷經各種磨練,但必然能成為大學生涯中亮眼的一座里程碑。師生之間的合作,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體驗。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