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艺大博班实验室系列讲座《跨〔欲〕•初心•仪式》

跨域创新课程
2023-09-10

文/策划人 黄冠匀
 

究竟,何以艺术之为艺术?又或艺术是否只能是所谓的艺术呢?长期盘踞在脑中的疑问似乎能在2023年10月至11月北艺大博班实验室系列讲座《跨〔欲〕•初心•仪式》中,瞥见一缕曙光。
 

 

一、《跨〔欲〕•初心•仪式》之发想

「跨〔欲〕」、「初心」与「仪式」三者间乍看风马牛不相及,却隐藏着无数关键串联,使其彼此交融,却又不易觉察:

 

谈到跨域

是艺术上的跨域,还是跨〔欲〕?
我们处于科技充斥、资讯爆炸的智能时代,艺术上的跨域应已超越了形式化的创作行为或场域活动;而〔欲〕,不仅是慾望的字眼,更是一种需要或是企盼,无论是主动的传递,被动的接收亦然。
 
谈到 初心 
也许,回到初心的〔欲〕,能成就所有跨域:
探寻本质,回到艺术分裂成各专业领域前的那个源头,那个「初心」。
 
谈到 仪式
仪式」是所有艺术形式的发端,它并非跨域,因其本就是一统一实体。
在语言建立论述的时代,我们总是小心翼翼,深怕在传统学问或学术的约定俗成与制约中被排除,「仪式」则如同所有艺术形式具备之呈现特性,成为我们得以安适之所。
 

确实,发想的本质总是建立在众人的成果之上;但,发想之边境却应仅存于个人情感与文化承载当中。在全球化以及科技产业的推波助澜下二者已然难辨,彼此消融、伪装,成为了说服的有利依据。

 

也许,我们应该做的,且唯一能做的,便是回到「初心」──一种个人经验与情感脉络的寄讬。

 

 

二、一场关于主视觉的实验

秉持着实验室的精神,担任本学期北艺大博班实验室策划人的我,于海报设计之初,便决定尝试借由文字发想,引导出视觉的创作设计,一段以《跨〔欲〕•初心•仪式》为发想的短文就此诞生: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既虚幻又清晰的圆,她好像非常柔软,却因为材质不明,让我们始终无法给她一个称谓。我们姑且称她为〔光〕吧!

 

〔光〕的外围由层层或稀或稠的黏土包复着。这些黏土很是奇特,似乎有着〔光〕的亮丽质地,外观却又阴沉暗浊。它们无时无刻不仰赖着光的引导与照拂,若远离了〔光〕的滋润,便会逐渐产生龟裂。

 

显而易见,这个需以〔光〕而生的黏土,越是发展,龟裂处就越发地不可收拾。聪明的人们试图利用胶水防止龟裂,却始终抵挡不了从内往外膨胀的力量。因此,当裂缝处越裂越大,人们便开始害怕,害怕它终有一天会崩解。

 

说也奇怪,这些担心黏土龟裂的人们,长久以来以使用〔光〕的样子作为原型,企图抢救它免于崩解。无需责怪与无需归咎于他们,他们也只知道利用这样的形态罢了。

 

黏土似乎是这个世界的主要组成物质,众所周知,其黏性能拉近人与人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些汇聚的黏土,彷彿是夜晚星空中的一片暗黑,星星则像极了〔光〕。

 

整个〔光〕由内而外出发,如同气态、液态再到固态,成了世界组成的重要成分。〔光〕与〔光〕之间看似必须借由黏土交流,然而在穷尽〔光〕的深处,是一条年久失修却又依旧完好的通道。此通道彷若但丁笔下《神曲》中,直探地狱深处方能通往炼狱,那洗涤的源头,就在于本心巡礼过后的救赎渴望。

 

写于2023.06.06 黄冠匀


 

 

三、《跨〔欲〕•初心•仪式》系列讲座

我身为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博士生,体悟到博士班在学其间的所学所感,于现今社会中,即为追求学历之生命礼仪,而《跨〔欲〕•初心•仪式》系列讲座同样是作为提升和解惑的一趟知性仪式。纵然社会仪式性已然被资本社会的分工与精致化所冲淡、修饰,经由所谓传统仪式中赤裸生命的展现──舍弃装饰美观的矫柔造作──是否不失为一种向内追溯,直指「初心」之契机?

 

北艺大博班实验室于本学期即将推出四场不同艺术面向的讲座,以此来回应《跨〔欲〕•初心•仪式》主题,并分别邀请两位领域背景迥异的讲者进行对话,企图激荡出不同于以往的深刻内涵与跨域火花:

 

第一场〈仪式:从人类学到艺术史与美学〉将以「仪式」出发,由现任北艺大博物馆研究所教授:美学博士廖仁义主讲,透过哲思视角阐释艺术的仪式性。并与台湾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人类学家林开世,进行一场从艺术史至田野研究的跨域对谈。两位学者的丰富博物馆实务经验,更为仪式主题添加了更多可能性。

 

第二场〈从世俗到神圣〉,现任中正万华立法委员暨闪灵乐团主唱Freddy林昶佐亲自现身说法,从音乐本体视角分享他的音乐创作经验。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吴荣顺教授担任主持人和与谈人。一场重金属摇滚与音乐学术之间的跨域对谈,探讨表演形式的世俗性与演出仪式的神圣性,在嘶吼的演唱底下,似乎也隐藏着最初「初心」的那份悸动。

 

第三场〈创意转向与环境人文:地理学及科技与社会研究的视野〉,科学史背景出身的台湾大学洪广冀副教授将探讨地理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环境科学与人文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场,由台湾师范大学助理教授:哲学博士纪金庆,以〈从海德格与班雅明的哲学视角看现代科技文明下艺术何去何从〉作为艺术存在之现象与本质,与之回应。

 

第四场〈身体观•功夫论•真理〉以心性论视野回归「初心」。当国立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杨儒宾以传统形气论的重新诠释对上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名誉教授锺明德的身体行动方法──当王阳明遇见葛罗托斯基──究竟,东方与西方、古往与今来的身体观、功夫论,能否为我们寻得真理,觅回「初心」呢?讲座前,特别邀请Akash阿喀许老师带领苏菲转工作坊,使所探讨之抽象概念得以由「仪式」性活动中实践。

 


【讲座资讯】

〈仪式:从人类学到艺术史与美学〉

时间:10/13(五)13:30-16:30

讲者:廖仁义(台北艺术大学博物馆研究所兼任教授)

   林开世(台湾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暨人类学系兼任副教授)


〈从世俗到神圣〉

时间:10/23(一)13:30-16:30

讲者:林昶佐(中正万华立法委员暨闪灵乐团主唱)
   吴荣顺(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及音乐学研究所专任教授)


〈创意转向与环境人文:地理学及科技与社会研究的视野〉

时间:11/13(一)13:30-16:30

讲者:洪广冀(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学系副教授)

   纪金庆(台湾师范大学助理教授)


〈身体观•功夫论•真理〉

时间:11/20(一)13:30-17:30

工作坊:Akash阿喀许苏菲转

讲者:杨儒宾(国立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讲座教授)

   锺明德(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名誉教授)
 

This is an image




欢迎追踪「北艺大博班实验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脸书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