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投入是唯一的秘密」──陽光劇團即興創作技巧工作坊

教學工坊
2022-09-10

撰文/戲劇系 羅予杏
 

即興就像是工具,幫助演員有趣地回應各種狀態,創造出故事、角色、情境。這構成了演員的世界,他總是和想像力一起工作,像是投入不斷追尋的任務一樣。
 

最一開始在系上公告的工作坊資訊中看到法國陽光劇團的資深表演者亦為此次的授課講師──Maurice Durozier所述的這段文字,我便深深被其吸引,在完成報名資訊並通過系上的遴選機制後,抱持著興奮、期待的心情展開為期四週的即興奇幻之旅。
 

 

相見歡

由於防疫的相關規定,Maurice老師與我們第一次相見是使用網路視訊的模式。老師很有耐心地一個個認識我們,讓我們輪流上前自我介紹並讓我們決定在接下來幾個禮拜的工作坊期間內想被以什麼方式稱呼。我們與老師交流的語言通常是使用英文直接溝通,或者是講中文再由翻譯──崴瑒翻成英文與老師對話。中間有同學本身會法文,想直接以法文和老師自我介紹,反而被Maurice老師要求改以中文或英文,原因是往後這幾個禮拜要一起工作的對象不僅僅是老師而已,讓身邊的夥伴們認識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往後工作的期間內我也深刻地意識到在劇場當中「夥伴」是最重要的元素,深深地體悟到劇場就是一群人做好一件事。

 

圖1 :Maurice Durozier老師與學員們大合照。

圖1 :Maurice Durozier老師與學員們大合照。

 

 

布幕

進入實體排練場後,學員們在助教同時為此次的翻譯──崴瑒的帶領下,在空曠的T2103教室掛上布幕。此布幕在往後的工作過程中非常重要,它區分了舞台內和外,並在角色的第一次亮相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幕如何被拉開?角色以什麼樣的姿態被看見?角色要如何出場?等等問題都和這塊布幕有所關聯。而一如Maurice老師不斷強調的:「角色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一從幕後出現在觀眾眼前就要讓觀眾能迅速抓到這個角色的特質。對演員而言,這塊布幕不單單只是一塊布,更像是心裡上的一種劃分。在幕後可以緊張、可以手足無措,但當Maurice老師大喊:「準備好了嗎?どうぞ(douzo) !」布幕被打開的那一刻,不管演員本身是誰、心情如何、現實生活遭遇了什麼事,此時此刻就是以角色的身分存在於舞台上、被觀眾看見。

 

服裝與角色

工作的過程中「服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以往在表演課學習的經驗讓我理解到服裝可以幫助演員快速地進入角色,在這一次的工作坊中此一要點被更加地重視。除了前幾屆學員工作後所留下的服裝、披肩和這屆學員們自發性帶來的服飾,我們亦從服裝間租借大量、不同風格的服裝。Maurice老師特別重視妝髮的部分,甚至會親自為學員們描畫角色所需的鬍子或是老妝。在我們的服裝間中老師特別要求空間上要讓鏡子那一面保持乾淨,原因是當演員著裝完畢必須要看到自己現在的樣子。這一個照鏡子的動作並不是要讓演員覺得自己多美、多好看,而是要讓演員藉由外在形象的改變認知到自己現在是在什麼樣的角色狀態中。對我而言,這是一個「見證」和「成為」的儀式。很有趣的事情是,在工作坊的一開始老師就請我們準備絲襪。這個絲襪並不是要穿在腳上,而是要套在頭上包住頭髮的。在飾演修女的時候老師就有請我們套上絲襪,對我而言讓頭髮被隱藏起來可以快速地讓自己切換身分,到後期甚至大家只要是嘗試「修女」一角,都會自發性地在頭上包上黑色的絲襪。從妝髮上達成一個對角色外在形象的共識,再由接下來在場上的即興去發展每一個演員所飾演的修女性格上的不同以及細節,由「外」而「內」一步步建構出立體的角色。

 

圖2:即興練習時飾演修女一角的學員們需使用黑絲襪包裹住頭髮,並著黑衣。

圖2:即興練習時飾演修女一角的學員們需使用黑絲襪包裹住頭髮,並著黑衣。

 

 

提議與合作

有別於以往多數的表演學習經驗是先有文本再開始工作,這次工作坊的模式是Maurice老師先寄了一封信告訴大家這次的工作的內容將聚焦在:「瘟疫蔓延時的莎士比亞」。信中內容簡述了瘟疫蔓延的1592年到1594年,莎士比亞如何在封城和劇場被迫停業的狀態下持續創作。Maurice老師針對這個情境整理出了地點列表、角色列表,包含英國女王、莎士比亞的仕童、幫忙運送劇本的貝居安修女等等。工作的方式是我們以這個情境為基礎,分組討論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這些角色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將此梳理成一個簡單的故事大綱,討論彼此要扮演哪個角色就前往著裝,接著就是上場即興,通常每天早上會有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讓有想法的人提出他的提議、籌組團隊討論。由於沒有劇本的文字可以讓我們跟著發展,所以場上充滿了高度的有機性。「聆聽」在這種工作模式下變得極為重要,將重心放在對手演員的身上、順應場上的所有變化是此次工作非常需要的能力。如果總是想著「我要做……」,想著自己要被看見,對場上正在進行的即興創作反而是一種阻礙。我發現「簡化」在這種工作方式中是一個關鍵要素,大家一起做好「一件事」時通常是場上最精彩有趣的時候,一如Maurice老師所言:「每一個細節都應該好好地Play!」專注在當下感受場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而去選擇自己的角色在此情境下應該做些什麼。先「聽」再「做」,會比焦急地一直丟出新的東西要對場上的即興有幫助許多,也會大大地減少自己像是無頭蒼蠅抓不到使力點的時刻。

 

開放的心態

在即興工作的過程中,Maurice老師如果發現場上沒有事情在發生或是表演者們做出不符合角色的選擇,他就會立即的喊暫停、給出建議,讓大家修正後再重新來一次,也因此同一個片段很有可能會重新做三、四遍直到沒有問題為止。而這是我覺得整個工作坊中最有挑戰性的部分,因為我們原本設定好的劇情很有可能和老師覺得可以去的方向是不一樣的。在工作的過程中我漸漸地發現保持開放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緊抓著自己想要做的設定不放,就很難聽進Maurice老師的建議,但老師會給建議通常就是因為場上出了問題或是更慘的是場上沒有任何事情在發生。「放下個人的執念」、「學會去聆聽」我認為是這次工作坊中每個人的大課題。而在和舊學員討論的過程中,我也了解了幾年前這個工作坊舉辦的用意之一就是希望能在台灣推行這種排練的工作方式,但我們一致的認同這種即興的工作方式要能夠行得通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都信賴並且能精準地點出問題的領導者,一如Maurice老師之於我們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有一個人可以客觀地觀看、打斷、給出建議,讓產出的創作能夠有脈絡可循地被收攏在一個大方向上,而不會演變成觀點混雜、如同多頭馬車似的作品。

 

音樂的重要性

此次工作坊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音樂」的使用,在每一次的即興開始前,Maurice老師會先問每一組呈現的時間點為白天或夜晚,來簡單地調整場上的燈光讓情境更符合每組想像中的畫面。而第二個問題就會是:「想要什麼樣的音樂?」學員們會根據自己的提案內容回覆Maurice老師幾個形容詞,比方緊張的、滑稽的等等,老師則從手邊現有的音樂庫中選出他覺得最貼近這幾個形容詞的音樂。除非學員有特別要求演到什麼特別的技術點音樂再出,否則工作的模式通常是音樂下、幕開、演員出。在場下觀察時我發現,這樣的工作方式讓觀眾第一個受到刺激的是聽覺上的體驗,由音樂先讓觀眾對場上的氛圍有一個大方向的想像、拉出一個大的骨架,當角色陸續出場、產生情節後就像是在這個骨架中長出肉來一般。而作為演員在場上即興時我覺得音樂是一個很大的幫助,不光光是對在場下的觀眾而言,對場上的表演者來說音樂先出也能幫助自己快速地掌握該在什麼狀態內。有時雖然大家先用語言說好哪一段要是什麼氛圍,但僅僅用語言定義不免會有太過籠統的疑慮存在,就好比:「一開始大家要在緊張的狀態內。」可是我的緊張可能是快節奏的,對手演員的緊張可能是被嚇到無法動彈的慢節奏的。有了音樂的加入可以讓場上的大家定調在同一個速度上,因為音樂本身有自己的編排、呼吸和轉換,當場上的大家跟著音樂的轉變一起變動的話就可以保持場上的所有人在同一個「流」當中,降低大家各做各的詮釋、表演亂流互打的機率。

 

結語

這個夏天能有機會跟著Maurice老師以及這群夥伴們一起工作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學習到了很不一樣的劇場工作模式,同時也深深地體認到好的表演者是時時刻刻都專注在「當下」的,沈浸在當下的音樂氛圍當中、感受當下對手演員丟接的能量、享受當下場上所有可能的改變。而要達到此一專注的境界,一如Maurice老師在工作坊結束後寄給我們的信所言:「認真投入是唯一的秘密。」當大家都認真地投入在場上時,這是一股充滿生命力且強韌的劇場能量。能在這個夏天被這股能量所感動,我真的是一個很幸福的學習者。

 

圖3:學員們於服裝間合影留念。

圖3:學員們於服裝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