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跨域創新課程

文/許芷芸

在這學期的《人工智慧生成內容藝術應用實作》課程中,冒著風雨也要來參加資策會Living Lab+的參訪。這是一個結合科技與創意的實驗場域,讓我跟朋友親身體驗了多種創新互動科技,並深入了解其背後的設計理念與應用潛力。


展場導覽:沉浸式的科技體驗

一走進Living Lab+,映入眼簾的是開放且多功能的空間設計。一開始其實不清楚這些滑軌的功能是什麼,到Living Lab+人員親自解說之後,才明白這是一個百變的空間。場域內配備了可移動的軌道白板、模組化會議桌椅、三面互動投影牆,以及白色無縫牆/綠幕直播攝影棚等多元設備,為各種展示與實驗提供了超級彈性的空間配置及發揮利用空間的最佳效益。空間氛圍給人一種非常開放又具創意感的感覺,好像什麼點子在這裡都有可能實現!


互動賀卡

我首先體驗了「互動賀卡」裝置。這個裝置結合了觸控技術與影像投影,使用者可以透過觸摸螢幕,製作個人化的賀卡,並即時看到動畫效果。這種結合視覺與觸覺的互動方式,讓我感受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潛力。雖然互動邏輯不算太複雜,但從創意的角度來看,是個很適合各個年齡互動的設計。


AI 試衣間

接著,我來體驗「AI 試衣間」。這是一個結合人工智慧與影像辨識的大型螢幕裝置。使用者站在螢幕前,系統會根據其外貌特徵,推薦適合的服裝風格,並即時呈現穿搭效果。這種虛擬試衣的方式,不僅提升了購物體驗,也展示了 AI 在時尚產業中的應用可能。雖然還不到完全精準,但對我來說,這個過程其實蠻有趣,也讓我想像如果未來家裡有這種裝置,衣服店家再提供一些衣服材質的布料給客人,實體店試穿衣服會不會就慢慢減少,甚至被取代。


地墊套圈圈

「地墊套圈圈」是一個結合感應踏板與投影互動的裝置。使用者踩在地墊上,系統會偵測其動作,並在螢幕上呈現相應的套圈圈遊戲畫面。這個裝置是與高齡者踏板製作公司合作開發,原本用於復健訓練,現在則轉化為互動遊戲,兼具娛樂與健康促進的功能。這讓我感到蠻驚喜的——原來復健設備也可以這麼有趣!從課程的角度來看,它的互動設計比我想像得更實用,讓我重新思考設計不只是好玩,也可以有實際功能甚至之後發展成有潛力的商業價值產品。


香氛音像館

「香氛音像館」是一個結合聲音與氣味的多感官體驗空間。參觀者可以選擇不同的唱片,播放對應的音樂,同時觸發擴香儀釋放相應的香氣。這種結合聽覺與嗅覺的設計,營造出獨特的沉浸式體驗,讓人印象深刻。對我來說,這個裝置的藝術性特別強,也讓我聯想到我們課堂討論中關於多感官輸出的應用,像是氣味是否能成為記憶或情緒的觸發裝置?我趕緊把這個靈感紀錄下來,之後做作品時可以參考。

 圖1、同學仔細研究香氛音像館外觀(攝影:許芷芸)
圖1、同學仔細研究香氛音像館外觀(攝影:許芷芸)


互動式桌球

最後我到了「互動式桌球」。這個裝置結合了傳統桌球與投影技術,當球擊打到桌面時,系統會即時投影出球型形狀的影像,並根據遊戲進行,變換背景畫面。我本來以為就是普通的桌球,結果一打下去看到視覺效果出現真的很驚喜,也激起大家的好奇心,會一直想多玩幾次看有什麼變化。
 

 圖2、互動式桌球體驗(攝影:許芷芸)
圖2、互動式桌球體驗(攝影:許芷芸)


中場分享:深入了解 Living Lab+

在中場的分享環節,Living Lab+的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了場域的背景與服務項目。Living Lab+是資策會於 2023 年成立的創新基地,旨在透過跨域合作,發展能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數位創新服務。他們提供多功能的空間租用服務,適合舉辦講座、媒合會、展示會等活動;同時也提供創新實證服務,協助新創公司或學術單位,透過實際使用者體驗回饋,驗證產品的市場潛力。

除此之外,Living Lab+也提供跨域顧問服務,連結創意方、技術整合方與資金需求方,協助創新實證後續資源的連結與取得。他們還有一項我沒想到的服務——智慧運動健身。原本以為這裡只做展覽或互動設計,結果竟然還能支援智慧健身的應用,這種跨領域的整合讓我覺得蠻酷,也讓我對「創新場域」的想像更多元了。
 

圖3、中場分享:深入了解Living Lab+(攝影:許芷芸)
圖3、中場分享:深入了解Living Lab+(攝影:許芷芸)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與此次課程內容結合

在這次參訪中所體驗的多項裝置,與我們課程中學習的《人工智慧生成內容藝術應用實作》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AI 試衣間運用了影像辨識與生成技術,實現了即時的虛擬穿搭;香氛音像館則結合了多感官的輸出,創造出沉浸式的體驗。我開始思考:如果是我來設計,我會怎麼運用 AI 呢?或者說,我能不能跳出傳統互動設計的框架,加入更多個人經驗、情感、甚至是意外的元素?這次參訪也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在課程中的創作,有沒有太依賴技術本身,反而忽略了觀眾的感受?這些反思讓我更期待之後的創作挑戰,也更清楚自己想試著在作品中傳達什麼。

 圖4、沉浸式影像互動體驗(攝影:許芷芸)
圖4、沉浸式影像互動體驗(攝影:許芷芸)

整體來說,這次參訪Living Lab+給我的感覺就像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偷看到未來的創作可能會長什麼樣子。以前總覺得科技是一個工具、一個手段,現在慢慢開始體會到,如果我們只是炫技,那作品很快就會失去吸引力;但如果能夠讓人「感覺到什麼」,就會產生一種連結,那才是真正打動人的地方。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不是哪個裝置多厲害,而是我開始想像:如果是我來設計,我會想做出什麼樣的互動體驗?我想讓人感覺到什麼?我會怎麼用技術去輔助情感?這些問題雖然還沒有標準答案,但值得我一再去思考整理。之後的創作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去融合不同媒介和元素,也更願意試著跳脫框架,試錯、嘗試、重新來過。這次參訪就像一場創作前的熱身,不只是充滿靈感的收穫,也是一場很真實的自我提問與重新定位。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