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计画执行者:萧莉亚
计画期间:2019.07.27—2019.08.17
计画地点:奥地利、德国



计画内容

音乐是语言,听、说、读、写,如同聆赏、演奏、读谱、读文史、作曲。

这次,音乐成为我的口,我与德奥的桥樑。

音乐早已还俗,从巴洛克的宫殿出走,成为人们内心的呐喊,传达观点、反映生活,与政权、社运相连,这都是音乐说话的方式。那些我在琴房练习数千万次的音符,是德奥百年堆叠的资产,我将参加音乐营,跟随德国教授步伐,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一同在音乐里,与世界相遇。

透过音乐说话,挑战身为表演者的恐惧。也成为观众,透过音乐看见世界、聆听历史。借由深层直接的冲击、自我对话来探求,增加对音乐的信任,能反思并调整自己。


图文记事

108年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讓音樂說話─德奧的國際語言
▲ 图一 Arnulf von Arnim

我在萨尔兹堡(Salzburg)学习两周,最喜欢的教授。
Arnim 说:
用耳朵弹圆滑奏、而不是踏板。
听到每一颗音符时值的最后一刻。
永远不要弹和弦像一个和弦-要像唱歌的声音。
每个调有不同的色彩,a小调是孤单、不快乐的舒伯特调。
Arnim 说了好多,听他上课会掉泪,彷彿音符后面的那些,作曲家对生命的怒吼、抗辩、绝望、昇华、讚颂,全都呈现在我面前。


Sound of Music 我們的家
▲ 图二 Sound of Music 我们的家

萨尔兹堡(Salzburg)音乐营期间,我们住在音乐院会馆,是曾经拍摄真善美的地方。
每天晚上厨房都有不同的餐桌组合:法国人、韩国人、瑞典人、波兰人、中国人、台湾人,大家各自带着食物,聚在一起彼此分享,话题从不同国家的学制、曲目、音乐家,到流行、饮食、运动,天南地北的聊,直到时间催促我们去睡觉。


108年國際體驗學習計畫:讓音樂說話─德奧的國際語言
▲ 图三 同甘共苦

两个女孩各拖着一只大行李箱,身上还挂着包包、相机、手机、录影机,有时下雨还要分出一只手来撑伞、买东西掏钱、开门找钥匙......,常常不知道要先用哪只手做哪件事情。狼狈的时候也没有馀力可以遮掩丑态,两人彼此体谅帮忙,只想着当下怎么度过难关,好险所有器材也都有惊无险的安全回台,留下美好回忆。


在慕尼黑(Munich)往林茨(Linz)的火車上突然被趕下車,好不容易擠上接駁巴士最後一個位子,途中認識了一位奧地利人,告訴我們下午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火車事故,連他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整段鐵路都封了。 拖著笨重的行李箱,不知何去何從,所有廣播又都是德文,身心折騰。 但關關難過關關過,總是遇到貴人相助,有奧地利人幫我們問站長如何轉車,還順便交了朋友,奧地利人跟我們說:You are very LUCKY!
▲ 图四 太幸运的我们

在慕尼黑(Munich)往林茨(Linz)的火车上突然被赶下车,好不容易挤上接驳巴士最后一个位子,途中认识了一位奥地利人,告诉我们下午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火车事故,连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整段铁路都封了。
拖着笨重的行李箱,不知何去何从,所有广播又都是德文,身心折腾。
但关关难过关关过,总是遇到贵人相助,有奥地利人帮我们问站长如何转车,还顺便交了朋友,奥地利人跟我们说:You are very LUCKY!


慕尼黑皇家啤酒屋/這是放鬆下來的我。 人聲鼎沸,樂聲、歌聲、叫賣聲、各國語言、歡呼拍手聲,才剛離開安靜的薩爾茲堡(Salzburg),一瞬間感觀炸開,歡欣鼓舞地仿佛有什麼值得慶祝的大事,但嘈雜之中,一切又模糊起來。 在城市之間穿梭的感覺很奇妙,不同氛圍把不同的我展開來,無法隱藏,也來不及修飾,在不斷推進的力量面前無所遁形。 後來整理照片時很驚訝,原來以為我面對鏡頭笑著的瞬間,仍然看得到很多不同情緒,旅程開始興奮但緊張,到漸漸放鬆,然後青澀的我出現,似乎還隱含著一些逝去的憂傷。
▲ 图五 城市/我

慕尼黑皇家啤酒屋/这是放松下来的我。
人声鼎沸,乐声、歌声、叫卖声、各国语言、欢呼拍手声,才刚离开安静的萨尔兹堡(Salzburg),一瞬间感观炸开,欢欣鼓舞地仿佛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大事,但嘈杂之中,一切又模糊起来。
在城市之间穿梭的感觉很奇妙,不同氛围把不同的我展开来,无法隐藏,也来不及修饰,在不断推进的力量面前无所遁形。
后来整理照片时很惊讶,原来以为我面对镜头笑着的瞬间,仍然看得到很多不同情绪,旅程开始兴奋但紧张,到渐渐放松,然后青涩的我出现,似乎还隐含着一些逝去的忧伤。


我把日記寫成明信片寄給朋友。 每個晚上和旅伴一起趴在書桌前振筆疾書,也一起溫習今天種種,不管多累,都靜下來把一天的生活咀嚼成文字。 回到臺灣後收到朋友們的回饋很感動,透過這一小張長方形的紙,能將旅程與朋友連結在一起。 我不是一個太樂於分享的人,但包括明信片圖案挑選、當下的文字,不管是直覺或是思考過的,我嘗試去表達那些心意,最後發現,這個行動所乘載的溫度和重量,遠超過我的想像。
▲ 图六 明信片的旅行

我把日记写成明信片寄给朋友。
每个晚上和旅伴一起趴在书桌前振笔疾书,也一起温习今天种种,不管多累,都静下来把一天的生活咀嚼成文字。
回到台湾后收到朋友们的回馈很感动,透过这一小张长方形的纸,能将旅程与朋友连结在一起。
我不是一个太乐于分享的人,但包括明信片图案挑选、当下的文字,不管是直觉或是思考过的,我尝试去表达那些心意,最后发现,这个行动所乘载的温度和重量,远超过我的想像。



体验心得
前言

一开始的动机简单但强烈,我在古典音乐环境里弹琴15年,从兴趣到专业,最憧憬的就是去到学习音乐最专业的地方─奥地利与德国。那些我所演奏、在琴房练习数千万次的音符,都是来自这里,是来自他们的文化、语言、舞蹈、建筑、美学,我梦想过无数次,并开始学习德文,就是想与这些作曲家、西方音乐数百年所堆叠出的伟大资产,更靠近一些。

我还想要了解他们对待自身古典音乐的态度,它仍然流行吗?现在的艺术走到哪里了?而他们的教育如何保存并延续这些资产?如何将艺术从学校带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或许,身为艺术工作者的我们,也能够为台湾社会注入艺术素养,而并非一昧崇尚流行,我们是否也能保存自己的艺术资产,并且与社区、城市互动。


筹备

第一次自由行、去欧洲、参加音乐营、订机票……,好多的第一次,有烦恼也有成长。从开始的焦虑,到慢慢筑起蓝图,除了偶尔请教身边有经验的朋友,其他几乎全部自己一手包办。其中,最紧张的还是参加音乐营,担心自己程度不够、教授不喜欢我、语言沟通不良等等,因此在行前每天疯狂练琴、读德文,还好担心的问题一件都没发生,我爱死音乐营了!


观察省思

抵达奥地利第一个想法是:空气也太好了吧!人少少的,步调不快不慢刚刚好,好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一个位子,不用急急忙忙地去争取什么。

萨尔兹堡(Salzburg)没有受到战火摧残,所以建筑仍保留传统风格,虽然称不上富丽堂皇,但那可爱且各自独立的房子们,总带给我欣赏的快乐。这里没有什么是整齐划一的,你可以跟别人不一样,照着自己步调。

萨尔兹堡(Salzburg)充满了18世纪的音乐,到处都是莫札特。莫札特的音乐很天真、充满希望,但台湾人总是弹得很僵硬,像空白纸张,不像萨尔兹堡(Salzburg)的很自由、挥洒趣味。在这里,好的音乐唾手可得,就连他们生活中学生、街头艺人所弹奏的音乐,就算没那么细腻,但也充满生命力,总是让我驻足观赏,舍不得离开。

我觉得那是一种真,对音乐的真,活成自己的真。

这里根本不需要将音乐带入居民生活中,他们的音乐就来自生活。也许没有专业的鑑赏标准,但他们喜欢音乐,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居民们会来听学生音乐会,那是一种来自当地的了解、尊重、以及支持。

对于演出,我仍然有很多不信任,就像当我没有把握自己会被接住的时候,就会把自己关起来不说话一样。我期待一个很大的爱来爱我,让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成为想要的样子,但我找不到,找不到那样的环境可以表演。而萨尔兹堡(Salzburg)的人们似乎在告诉我,是我把自己圈了起来,当你爱着的时候,就准备好要受伤了,那个伤并不会真正伤害你,而是会成为你爱人的温柔和能力;而当你不再害怕的时候,就有机会可以享受。

慕尼黑(Munich)的氛围和萨尔兹堡(Salzburg)截然不同,林茨(Linz)介于慕尼黑(Munich)和萨尔兹堡(Salzburg)中间,维也纳(Vienna)则是另一个样子,比较花枝招展些。二十天观察下来,我把每个地区风土民情和盛行艺术风格连结在一起,觉得格外适合。萨尔兹堡(Salzburg)是古典自然的莫札特、林茨(Linz)是内敛刚硬的当代艺术、维也纳(Vienna)则是辉煌的历史底韵与现代商业。


展望

我觉得我爱上萨尔兹堡了,或许也爱上旅行,爱上冲刺与燃烧。我想,这个旅程与成长之路还很长,不会太快结束。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