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撰文/音乐学系博士班 杨嘉维


「北艺大博班实验室」(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TADLab)创设于 2018 年,今年迈入第三个年头。由本校各博士班推举代表组成策划团队、教学与学习中心行政协力,每学期由各院系博士班轮流策画一系列主题,针对不同艺术学科之创作、展演、研究与教育方向之博士生需求,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莅校办理讲座、读书会或工作坊,同时,不定期邀约国际重量级专家学者来台「大师讲座」,借此凝聚本校各院博士班资源、提升本校学术研究质量、促进博士生跨领域交流合作、提升学术产出质量。

108-2学期策划主题为「现ㄗㄞˋ发ㄕㄥ」,如活动海报所述,标题同时具有「现在发声」、「现在发生」、「现再发生」、「现再发声」的多重意义,也就是说:


"这个策划企图引介艺术领域当前研究与创作趋势,关注新兴研究、创作与展演议题、方法论、技术……以及研究者、创作者、展演者或创作本身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我们也期望看到个体在其领域的定位与连结,看到现下艺术领域研究者、工作者如何理解与再现自己,意在鼓舞艺术领域的未来学者拥抱研究的勇气。"
 

 作为副策划人的钧宜并进一步协助解释了这个构想,特别强调了主题中「生/声」与「存/在」的意义:


"所谓「发声—现在」,「现在」作为存有(being)的动态,作为「显露」于此时此地,而「发声」涉及到「如何可能」或「如何存有」的问题,换言之,如何凝聚思考而发出强度、如何发声成为存有的先决条件,「存有」成为命题,不再理所当然。总而言之,它涉及「发声即存有」,一种「同时」显现跟将自身锚定于某处的姿态。"
 

糾纏:跨文化實驗電影中聲觸覺的雙重位移 (攝影:蔡尹浩)
▲纠缠:跨文化实验电影中声触觉的双重位移 (摄影:蔡尹浩)


2020年开春后,因为受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影响,北艺大博班实验室这学期系列活动「现ㄗㄞˋ发ㄕㄥ」波折不断,从有限度开放校外人士填写旅游史及接触史网路表单报名,到完全仅限校内人员参加,使得与会者相对往年减少许多,但仍不减活动激起的知识流荡。


▸ 即興科學:等待意外  Improvising Science:Waiting for the Un-Waited for
3/2 (一) 13:30 - 16:30

英国认知科学家、舞蹈研究者 Asaf Bachrach 和认知科学家林映彤,带领学员进行了一场兼备理论与实作,探问自己、身体到外界的工作坊:「即兴科学:等待意外」。


▸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現ㄗㄞˋ發ㄕㄥ」系列活動分享會
3/27(五) 13:30 - 15:10 


由这学期的博班实验室成员:音乐学系博士班的我、美术学系博士班同时为本学系副策划人的许钧宜、戏剧学系博士班的莫岚兰、文化资产与创新博士班的林青梅、舞蹈学系博士班的陈代樾策画,透过策展理念、相关论述或文本的分享与探问,希望能借此促进学科间的交流碰撞。特别邀请到美术学系博士候选人的徐明瀚,作为计画开始的成员,分享彼时计划最原初的构想,让我们更理解这个计画的发想、目的与意义。


▸ 書寫台灣:想像表演藝術史101
4/10 (五) 13:30 - 16:30


我们邀请到「左手创作、右手论述」的周慧玲,透过分享她对台湾表演艺术的历史研究、过往创作与研究成果,以及正在执行与未来计画,周慧玲从社会、政治、文化与美学等不同角度探讨台湾表演艺术发展研究,与展望华语地区戏剧创作。


▸ 築巢構竅:身體流動交疊的繁殖再現
5/22(五) 13:30 - 16:30 


5 月 22 日,刚结束高雄市立美术馆个展的陶艺家徐永旭与我们分享他的成长经历与创作理念,并由本校文化资产与创新博士生、本场次提案人林青梅回应自身的困难经验与论述探讨,从观看徐永旭宏大、繁复的陶艺创作,那些从身体而出,出于本能的思维灌注的作品,探究身体、材料、艺术、生命之间的交叠与辩证。


▸ 藝術教育研究與書寫
6/15(一) 13:30 - 16:30


我们邀请到THCI 第一级期刊《艺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成员,包括现任第四届期刊顾问委员会召集人、音乐教育学者林小玉,以及2019 – 2020年主编群的戏剧教育学者容淑华、音乐教育学者陈晓氛、视觉艺术教育学者萧惠君,他们透过个人学术、教学与著述编审经验,带来艺术教育研究的当代趋势,涵盖表演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与视觉艺术教育等面向的重要内涵与议题,并与现场学员分享投稿学术期刊与投入艺术教育的建言与讨论。


▸ 糾纏:跨文化實驗電影中聲觸覺的雙重位移
6/19(五) 13:30 - 16:30


影像创作与研究兼备的林欣怡以跨文化实验电影为例,从既有与实验的影像形式与类型,透过当代议题的引述与反思,探讨各种意义上的中心与边陲,在在触发学员重新思考影像的能动性。


回顾整系列的活动,可以发现一幅众声喧哗、此起彼落的学术声景。讲者大体上都切题带来了「现在/现再」「发生/发声」的材料或课题,颇发人深省或值得讨论。但如何提升不同学科专业研究者的参与兴趣、交流砥砺,衍生此唱彼和的共荣光景,仍旧是策划者需要思考的难题。

藝術教育研究與書寫 (攝影:蔡尹浩)
▲艺术教育研究与书写 (摄影:蔡尹浩)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