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撰文/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 徐巧芸


秋意微涼的十月,一行人在「台湾南岛语族群建筑」课程的移地教学中,参与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原住民族传统建筑石板屋修复人才培育示范亮点计画」中部场石板屋技术传承工作坊的现地参访活动,随着许胜发老师与中部场的模型课程讲师马乐,一同拜访了位于南部场课程实作场地的旧排湾部落。


旧排湾石板屋参访

 Kapayuwanan(旧筏湾)聚落建筑群,于2020年5月由屏东县政府公告登录为「聚落建筑群」,并于2021年3月正式更名为旧排湾。由于原本的「筏湾」读音与排湾族语酒的读音vava相似,在族人反应与争取之下,乡公所逐渐将对外的文书公告与说明改为「旧排湾」。

 蕭惠美頭目家屋(左) 舊排灣聚落石板屋遺址(右)
萧惠美头目家屋(左);旧排湾聚落石板屋遗址(右)

 
排湾村的金天光长老,透过今年刚落成之石板屋猎寮向我们介绍传统石板屋的建筑特色与营造过程。石板屋,属于排湾族与鲁凯族的特色建筑,部分布农族也有石板屋所建造之家屋。石板屋建筑的墙体是由一片片的石板所叠砌而成,石板叠砌的过程中,未使用任何黏着剂,有助于石板墙的细微空隙得以通风与排烟,在里头生火可以直接从屋顶或侧墙将烟排出,因此石板屋又被称之为会呼吸的房子,传统的石板屋墙体有一定的厚度,使屋内可以保持冬暖夏凉。

 金長老在獵寮前與我們解說(左)屋內生火時從石板屋縫隙排出的煙(右)
金长老在猎寮前与我们解说(左)屋内生火时从石板屋缝隙排出的烟(右)

 
石板叠墙时,需掌握水平、交错两大重点,「水平」是指每一块叠砌墙体的石板都要尽量平行于地面,这样下雨的雨水便能顺着平面排出,反之若没有平行排列,雨水则会容易下渗。 「交错」如同汉式建筑中台语所称的「交丁」,上层的石板必须压住下层的石板之间的间隙,不能让两层的间隙重复排列,如此一来,才能叠砌出坚固耐用的石墙,这样的石墙不仅禁得起地震的考验,甚至在经过晃动之后,反而可以让结构更加密实。屋顶叠砌的部分,采用较小或较薄的石板片,以叠三或叠四的方式排列而成,意旨在屋顶重叠的部分会有三到四层石板片叠在一起,这样才能防止屋顶漏水,叠好的屋顶上方还要再压一些石板或石块,其目的是防止屋顶的石板被吹走。

建造石板的材料来自附近的采石场,在前往旧排湾的路上会经过,在采石场可以看到岩石层层分明的节理,过去的人们就是这将石板敲打下后,一点一点的搬运到部落作为建材。金长老在说搬运大片石板时,过去他们都是将石板背在背上的方式运送,石板的搬运需要相当多的时间与人力,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毅力与体力,才能打造出这些令动容石板屋。

这栋猎寮是由三位耆老、一位实作讲师与十位学员历经一个多月,依循传统工法所建造而成的石板屋。猎寮,是排湾族男子们前往狩猎时的准备站,里头摆放着狩猎所需要的工具,而屋顶上会摆放兽骨,表示狩猎的战绩。金长老也向我们说明,在部落内,我们可以透过屋顶上摆放的兽骨来判别这是猎人的家屋。传统的惯习上,当猎寮完成落成礼,正式启用之后,有着女性不得再进入屋内的禁忌。对于这次参访的女生来说,算是最后可以进入猎寮好好参观的好机会!

 屋頂上的獸骨(左)獵寮屋內擺設(右)
屋顶上的兽骨(左)猎寮屋内摆设(右)

 
一栋好的石板屋,需要有良好的工法才能完成,因此石板屋的建造技术也依文资法列入了保存技术项目。这次的工作坊亦是希望透过技术的传承,让更多年轻人学会过去的建造工法,未来才能持续修复旧有的石板家屋。

頭目家屋前大合照
头目家屋前大合照


石板屋技术传承工作坊-模型制作课程见学

离开旧排湾后,次日,来到了中部场的石板屋技术传承工作坊现场,在此是由来自茂林万山部落熟习石板屋建造技术的马乐担任模型工作坊讲师。本工作坊参考日治时期千千岩助太郎所绘制的鲁凯多纳部落和排湾族佳平部落之头目石板家屋手稿,作为模型制作对象,以1:10的缩尺比例,还原1930年代千千岩助太郎所测绘的头目家屋。课程中分为两组进行,一组制作鲁凯族石板家屋,另一组制作排湾族石板家屋。透过真实石板屋施作细节之表现,展现出鲁凯族与排湾族石板家屋之差异,制作过程会马乐老师也会与学员强调说明模型制作与实际施工的差异。

在担任一日见学生的过程中,马乐老师指导大家从亲自劈制石板材料学起,并学习如何磨制石板让其产生自然边的样貌,先学习如何备料再开始叠砌石板屋模型,循序渐进的认识与熟习石板材料。制作过程中,马乐老师以幽默生动的方式分享处理石板材料技巧与传统石板文化经验,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石板文化,以及了解石板屋结构组成。

 馬樂老師示範劈石板(左)見學生練習劈石板片(右)
马乐老师示范劈石板(左)见学生练习劈石板片(右)

 
马乐老师向我们说明,这批模型制作的石板来自多纳部落,属于板岩,在劈制石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的熟悉石板的纹理,因为要顺着纹理敲下去,才会成功,一开始真的相当困难,但多尝试几次后,就可以慢慢掌握技巧。关于石板的纹理部分,有些人是透过看的来判定;有些人是用触摸的方式来辨别,两者都是身体力行的更亲近石板的方式。除了劈石板与打料之外,叠墙是制作模型的关键,模型制作的叠墙跟实际叠墙不同,为了让模型的成品较为美观,有使用木板作为内衬以及矽利康作为黏着剂,但在排放的技巧亦遵循上述的水平与交错,所以虽然是模型,但要叠得好也是得花些心思与技巧的!

 見學生疊牆(左)今日完成之牆面(右)
见学生叠墙(左)今日完成之墙面(右)

 
1:10的模型量体比想像中的大许多,这次的见学参访虽然只协助了部分的备料与石墙叠砌,但却学到了相当多的传统石板文化知识,对石板屋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都很期待模型全部完成的那天。

▸ 中部场详细课程纪录于模型工作坊粉丝专页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