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第074期 (2025年10月出刊)

文 / 新媒系碩士班三年級 陳政維

今年是北藝大新媒系第三次受邀參展林茲電子藝術節,林茲為奧地利第三大城市,亦為奧地利最大的重工業城,每年九月初舉辦的林茲電子藝術節更是全世界最大且歷史最悠久的電子藝術節。從1979年開始,林茲電子藝術節透過藝術不遺餘力地探討科技、社會與環境等議題,本次吸引來自全球各地一千四百七十二位藝術家、科學家、倡議者以及超過十二萬兩千位觀眾共同響應盛事,節慶期間全市彷彿科技藝術嘉年華般熱鬧,而今年也是POSTCITY最後一次作為主場館使用,別具意義。

這次北藝大所參與的Campus計畫由王福瑞主任領隊,王連晟老師及林晏竹老師共同策展,偕同北藝大新媒系優秀藝術家及其作品於電子藝術節展出,帶來涵蓋聲音藝術、互動藝術與結合人工智慧之創作,包括郭展良的《聲態系_共鳴》、沈宇軒、郭敬棕、陳寬睿和楊浚加共同創作的《囂》、鄭芳宜的《截圖的影像》、羅慧綾和沈宇軒共同創作的《蹦》以及與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Future Vision Lab合作的《穹形語法》單元播映圓頂影像作品,呼應本次北藝大策展主題《向星門的回聲》。藝術家鄭芳宜亦以作品《信任試演》參與行為表演計畫「Flood the Zone with Courage」。

圖1、展覽空間一隅(攝影:鄭芳宜)
圖1、展覽空間一隅(攝影:鄭芳宜)

圖2、觀眾參與作品 - 《聲態系_共鳴》(攝影:鄭芳宜)
圖2、觀眾參與作品 - 《聲態系_共鳴》(攝影:鄭芳宜)

 

Campus計畫為電子藝術節中,特別針對大學及研究所之藝術家所設的展覽計畫,邀請世界各地電子藝術相關科系之學生參展。相較於節慶中的主題展區與得獎展區,我作為研究生在Campus展區中獲得了截然不同的體驗與啟發。學生作品製作時,在預算、時間與空間上總是較為受限,但這樣的限制並不影響藝術家的創造力,反而激起他們透過更實驗、創新的手法呈現作品,充滿生命力與爆發力,我認為這是在觀看Campus展區時非常深刻的感受。

校際之間的往來亦是參與Campus計畫的重要環節,此次本校便與臺灣的清華大學以及瑞士的蘇黎世藝術大學,透過作品的相互介紹,促成三校的深度交流。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得以了解同樣年紀的學生藝術家,在不同的背景之下,如何透過藝術創作面對各自欲處理的命題,以及在創作手法、藝術思維、議題轉化上有何異同,交流互鑒下,視野變得更加廣闊。

圖3、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蘇黎世藝術大學三校交流(攝影:陳政維)
圖3、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蘇黎世藝術大學三校交流(攝影:陳政維)

 

本系展間在節慶期間亦吸引眾多參觀者,每位藝術家皆能積極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接收來自各地的不同觀點。這種國際的大型電子藝術節,往往會吸引來自全球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參與,每位觀眾不同的文化脈絡會帶來對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與觀感,這種來自不同背景的觀點碰撞,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詮釋,也促進了藝術家與觀眾間的深刻對話。

面對現今全球局勢動盪,今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以《Panic Yes/No》作為主題進行有力的叩問,並在展覽現場每天進行一個Yes or No問答投票,讓與會者共同參與,像是:「你是否信任演算法勝過你的朋友?」、「你對於保護地球是否感到疲倦?」值得注意的是,在現場看到一對父子來到投票牆前,面對後者的問題,父親按下No鍵,年幼的兒子思考了一下,走向Yes鍵按下。那一刻我感受良多,看到世代間面對相同議題截然不同的態度,對下一代保護環境的正面回應感到欣慰,同時感受到民主讓我們能在同一個國家甚至同一個家庭中發表歧見。

主題展覽及得獎之作品也透過藝術家各自的創作詮釋,回應節慶主題與社會現狀,其中不乏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之作品,以下將列舉數件:

作品《Liminal Ring》是來自韓國的藝術家Jin Lee所創作的大型機械裝置,這件作品由碳纖維3D列印和循環風扇建構而成,利用空氣、煙霧及燈光創造出一個視覺強烈的環形動態氣流,旨在探討人類試圖創造秩序並將對稱性加於渾沌中的嘗試。本作於POSTCITY地下室的廊道盡頭展出,展出位置與作品相得益彰,帶來一種隱藏於城市角落的異星科技感。

另一件引人注目的作品《Dynamics of a Dog on a Leash》為日本藝術家Takayuki Todo的裝置作品。一隻受鎖鏈束縛的機械狗,試圖以充滿攻擊性的姿態衝向它無法觸及的範圍,即便其爆發力與破壞力十足,卻因受困而跌倒、掙扎,讓觀者在它無法觸及而自然形成的外圈觀看。機械狗本身不會有感受,我們卻會對其投射出悲慘、不安或恐懼的情感。藝術家本人表示,他創作這件作品是為了透過欺凌一個機器人,來喚起人類對受虐動物產生同情心,並進而探討在人類與機器日漸複雜的關係中,人類該如何看待機器生物等非生命體。

《Requiem for an Exit》為今年林茲電子藝術節,New Animation Art 類別的得獎作品,是一件大型影像裝置。中心由一座四公尺高的液壓機械手臂結合巨型的人類臉部雕塑所構成,透過光雕投影將逼真的臉部影像投在雕塑之上,並透過 AI 合成和人類表演共同產生的聲音,訴說著對「暴力」的反思。拉開簾幕走進黑暗的展間,巨大的人頭仿若浮在空中,隨著倒數結束,人頭進行動態位移,配合著投影效果在彩色與黑白之間變化,觀賞上帶來的震撼強烈,藝術家以此手法進行所想傳達理念的表述,深入人心。

在碩三這年來到林茲參與電子藝術節獲益良多,看到世界各地優秀的藝術作品刺激了自己在創作上的想法,與其他藝術家的交流也是很珍貴的經驗,期許能帶著這樣的悸動邁向創作之路的下一步。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