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文/刘祐诚


摊开2024年02月23日在台北国际书展公布的各色沙龙讲座资讯,这些讲座主题除了涵括各种书籍作者现身介绍各自的常年关怀,也邀请观众一同认识在台湾乃至于在世界各国正在发生的常民事物。对于艺术的探寻,任何一位参与者,閒走于台北世界展览中心会场,稍加驻足、停留各个遍地开花讲座一隅,应该都能听到一种对于艺术的热切回应。同样地,这场由北艺大出版中心所举办「一起行动的剧场」书籍分享会,由林劭仁教务长主持,《以剧场之名‧在剧场之外:应用剧场的教育转向》作者容淑华教授主讲,邀请同样具有剧场与教学实务经验的大开剧团团长、亦是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刘仲伦,以及出版中心主任于善禄担任与谈人,透过讲座和观众交流对艺术的关心。

圖1、與談側錄,左起為林劭仁教務長、于善祿主任與新書作者容淑華教授。(攝影/黃冠傑)
图1、与谈侧录,左起为林劭仁教务长、于善禄主任与新书作者容淑华教授。(摄影/黄冠杰)


容淑华教授认为的应用剧场是:「以剧场元素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惟实践的场域发生在剧场之外。对应的对象可以是一般大众、弱势族群、特殊族群等。」由于对象是非艺术专业人士,涉及参与者背景文化的庞杂,因此试做任何教学课程,形成学习社群的参与者,都需要以艺术家(Art)、研究者(Researcher)和教学者(Teacher)的身份,不断进行动态思考,透过三种不同主体的相互触发,才能使其参与者不断交流与对话。

以上对于应用剧场的界定,是作者认为作为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的教师,无论是带领学生施行教案,或是自己面对群众都需要不断去沟通的思考要素。在这场讲座,作者无意再向观众们重新述说复杂的艺术观念,而是希望和与谈人、主持人甚至是现场的观众,探讨剧场的共时性,如何跨出专业的剧场环境,融入到更多的社会互动。主持人林劭仁思考到,2024年的国际书展,再次回到大家熟悉的年后时节,面对似乎随时可能重捲而来的大型公共卫生疫情,以及挟带着巨大科技优势的AI人工智能,不禁令人反思:为何这个社会需要应用剧场?以及应用剧场如何面对未来的世界?与谈人刘仲伦提到,面对AI人工智能,在大开剧团的团务运作案例,借由这些科技技术,确实可以更容易掌握观众喜好的节目类型,借以调整剧团的营运方向。

 圖2、與談側錄,右為劉仲倫教授。(攝影/黃冠傑)
图2、与谈侧录,右为刘仲伦教授。(摄影/黄冠杰)


不一样的是,这些科技技术却无法帮助人们如何去引导无法用制式语言表达清楚的情绪抒发。目前的社会经常将效率、产能,或是各项数据量化成精准的数字,导致人们思考问题越来越细致,也容易让问题思考流入碎片化的方向。而应用剧场所要达到的关怀,是透过剧场专业者经常使用的剧场相关技术,以及剧场中「真实」和「虚构」命题讨论,让它变成接触民众时成为讨论问题的重要媒介。无论未来的世界会朝向何种方向,不变的是,许多的现实条件应该会越来越严苛,这样的状况也包含情感:那些需要好好被对待的极端情绪。

在艺术工作者、教育者的观念里认为,应用剧场很难被归类在任一种范畴,并且它也无法成为任何一种专业技艺的替代用品。只是应用剧场实作的各种案例,如同观众在剧场欣赏节目一般,当灯光再次亮起,现实的光线再次映射,每个参与者都知道又要重新回到生活。或许借由应用剧场里各项参与者,他们负责角色所产生的变动心理距离,才能让回到现实的人们有意愿继续迈往未来生活的步伐。


【书籍资讯】

《以剧场之名‧在剧场之外:应用剧场的教育转向》
作者│容淑华
出版|2023年10月
定价|300元
购书由此去

撰者
刘祐诚│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博士生。来自不住在台中高铁附近的乌日。希望用自己所学到的各项有趣想法,努力分享给更多人。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