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教学工坊

文/艺教所硕三 林道俊

 2 月 20 日,本校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邀请了拥有教学艺术家之父美誉的艾瑞克.・布思,Eric Booth,根据他的著作《MAKING CHANGE: Teaching Artists and Their Role in Shaping a Better World》(中文译本《把艺术变成动词:教学艺术家塑造美好世界的神奇魔法》)分享了关于教学艺术家在教育、社区参与、社会实践的角色与影响力。

这场讲座不仅提供了深刻的启发,更唤醒了听者对艺术教学意义的反思——艺术如何唤起好奇心、点燃学习动机,并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具同理心的世界。听完 Eric Booth 的分享,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艺术家」这一角色的多重面向,并重新思考自己如何将更丰富的艺术形式与方法实践于艺术教育。

「When teaching artists activate the artistry of young people, positive outcomes arise.」~Eric Booth

圖1、Eric Booth講座海報(來源:網路) 
图1、Eric Booth讲座海报(海报设计:谢佩儒)


重新思考教学艺术家的角色

与主要专注于创作与呈现的艺术家,或专注于传授技术的艺术家教师(artist teachers)不同,教学艺术家(teaching artists)拥有独特的身分。教学艺术家引导他人进入创造过程,不仅是为了教技巧,而是为了唤醒每个人内在的艺术性与想像力。

这种艺术性唤醒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场域,如:课堂、医院、养老中心,甚至某个企业的会议室。艺术教育让创造力与个人经验产生连结,激发人与人之间更深层的理解与互动。这让我反思,作为一位教学艺术家,我们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媒介,更是促进学习者与自己、他人、自然以及环境之间建立连结的桥梁。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教学习者如何使用画笔、雕刻工具或其他艺术媒介,而是可以引导他们探索自己对艺术的感知、个人经历中的情感与故事。每位学习者都拥有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而作为教学艺术家,是协助他们从这些经历中汲取灵感,发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再透过艺术的语言与形式诠释。


教学艺术家的共感启动工具 

主讲人分享了让听众深感共鸣的教学艺术家策略,其中四项自己特别有共鸣:

|先讓學員投入活動,再提供資訊(Engagement before information)

有时候在教学现场,很容易出现一种「迷思」,认为学习者学会技术的速度越快,就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可是,教学艺术家可以重新思考是否充分引发了学习者的兴趣与好奇心这一重要的学习过程。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先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让他们主动去探索与学习,教学艺术家再循序渐进般的引导,这或许能够提供学习者更理想的学习经验。


先放慢速度,再加快脚步(Slow down to speed up)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加快进度,期望能更快让学习者掌握更多技巧或者知识。然而布思强调,应给予时间让学习的动机自然浮现,因为慢下来,能够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思考与探索空间,反而能够加速他们的理解与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挖掘才能(Tap competence)

每位学习者都是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艺术家,作为教学艺术家,帮助挖掘出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艺术才能,发挥内在的创造力,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自我。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历程,也是教学艺术家应秉持的教学理念之一。


展现真实的自我(Authenticity)

教学艺术家的影响力不仅在于教授的内容,更在于如何与学习者互动与对话,于艺术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维持同等关系,共同发现艺术,并以自身在艺术的热忱与投入,激发学习者的艺术才华。

|「The Law of 80%--eighty percent of what you teach is who you are.」~Eric Booth


切入点的概念

Booth 提出一个深具启发性的观点——切入点(entry point)。这是学习者透过个人经验连结到创造过程的起点,而非资讯的灌输。教学艺术家精心设计这些切入点,创造出一个让人能放心冒险、探索并找到自我表达方式的空间与时间。

这一概念让我重新思考了艺术的教学应该如何更具启发性,如何更适切的激发学习者对于艺术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切入点的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个重要的起点,更注重于个体的独特性,引导他们从自我探索中找到创作的源泉并与艺术连结。


教学艺术家作为改变的推动者

Booth也谈到教学艺术家在传统教育以外的重要角色。在英国与美国,教学艺术家的实践场域广泛,也深获认同。在当代社会中,教学艺术家正以多元的方式介入各种场域,发挥艺术的转化力量。例如,在「社会处方」(social prescription)的实践中,艺术创作被视为支持心理健康与促进整体福祉的重要方式。于长者照护与社区建立方面,教学艺术家透过社区参与艺术的实践减少老年人的孤立感,并鼓励其自我表达、与社会连结;而在医疗场域中,艺术的介入不仅带来疗愈与喜悦,也被证实能有效降低医疗资源的使用与成本。这些实践显示出,艺术不只是教育的工具,更是一种促进社会对话与改善生活品质的力量。

在这些情境中,教学艺术家成为自主创业者(self-entrepreneur),以创造性方式回应社会需求或议题,发展出具前瞻性的艺术实践。作为一名教学艺术家,不仅可以在课堂内创造变革,还可以在社会其他领域中,藉由艺术实践来推动正面的改变。

「Teaching artistry is the sleeping giant of social change.」~Eric Booth


最后的反思

听完讲座后,不仅重新思考了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反思每个人如何能生活得更具创造力、更有觉察力并与世界对话。真正的改变可从那些小而真诚的互动开始,而艺术,当被有意识地实践,可以成为深刻的人际连结与成长的催化剂。用真诚与创造力引导学习,打造更具意义的学习场域,这不仅能够让学习者掌握艺术的方法,更希望能够启发他们,透过艺术找到自我、表达自我。我深信,艺术教育不仅是技术的传输,更是生命的启发。教学艺术家可启发学习者去发现并发挥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透过艺术语言和创造过程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圖2、作者親筆簽書(攝影:陳亞玫)   圖3、與作者合照(攝影:陳亞玫)
左图2、作者亲笔签书(摄影:陈亚玫)/右图3、笔者与作者合影(摄影:陈亚玫))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