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与新章:李副校长葭仪教授专访—快要翻页之际,想起旧篇章的起头—筑起这里的是什么人?

看板人物
2019-10-15

撰文/动画学系 朱咏仙
编辑/教学与学习中心 魏心怡主任
吴纹绫助理
 

访谈时间:108/07/22(一) 下午3:00 
访谈地点:副校长室
访问者:教学与学习中心/魏心怡主任
摄影:电影创作学系硕士班/江诗雯
This is an image
图一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李葭仪副校长
 
文字的作用,让人们谈论时飞散在空间里的话语凝成一体,人也是,因有人将其拉在一起而成为团体。
领导者不需要是能力最强大的那个人,而是能够将团队里每个成员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的人。任教于音乐学系,身兼副校长职衔,本身也是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系第一届校友的李葭仪副校长,向我们阐述与分析她领导团队的不二法门—「主要是要有对话能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聆听,我真心诚意想要听见、听懂每一个声音!」于国外学成后归国后,回到母校北艺大,投身艺术教育的李副校长,一身温和的气质,待在空间里便存有份量,却完全不露强势的锋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好奇心重、包容心强。个人没有一定要达到什么特定目标,而是希望在一个共同愿景下,能激励协助团队成员成长与发挥。」李副校长说。
 
教学与学习中心的独立橱窗—传递北艺多元丰富的艺术新知
尽管台湾致力推广艺术教育,但艺术蔓延校园直至都市乡野的速度仍是缓慢的,每往前一推,力量却彷彿因碰触到各种现实的考量而消弭。
「艺术教育其实是一个环境工程,而艺术教育行政就是你怎么来铺陈这个环境。」李副校长说。
进一步表示,「教学与学习中心是学校行政单位里面最难以定位、弹性最大的,任务看起来也十分庞杂;但反过来说,可能也不是」。换个角度,教学与学习中心其实就是一双手,目的明确的推手,隐于艺术校园的身后,复杂在于疏而不漏,困难在于精准与力度。其建立的电子报成了校园对外的另类窗口,广纳学生撰稿、教师专访、活动讯息,各种重要的校园事务报导和讲座回响。
This is an image
二、李葭仪副校长受访
(左:教学与学习中心魏心怡主任   右:李葭仪副校长)
突破与创新—必须合作的理由为何?
「你要有与不同领域的人对话的能力。」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创校37年,系所与单位逐渐增加电子报的资讯面向更加丰富,然而跨领域的整合从不比专精于单一领域简单。
「我们在团体里面,最要培育的就是合作的能力」,李副校长如此说到,「各自分工把自己顾好是基础,但是要真的能与他人合作,那是比较需要学习的,更是必要的。如果左右两边一个是你的专业装备,另一个是跨域对话的能力,我觉得在新世代后者可能会更举足轻重。因为专业的装备也许在某些情况下自学都可以,但是除此之外,你还要能够与别人合作、和人家对话、讨论时能聚焦、碰撞得出些什么才行!然后才能够做出更厉害的东西。」

失速就如一件艺术—如何迎战未来?
尽管从家长到学子都全力筹备着就业与迎接时代的变化,而时至今日,终于人们摊手承认社会的走向已经变得无可预料。
「以现今的情势来看,似乎有些难以言说我以后要做什么,」李副校长认真地回答,「搞不好到时候连学校的样貌都会改变!也不一定绝对要有一个学期十八周,其实现在都已经开始有很多弹性的可能了。」
李副校长轻松地说:「不是有个说法吗?到2030年那时能够从事的行业或工作内容,有百分之六七十现在根本还没出现!这个世代,变化非常非常的大!我自己当年一路求学、就业,就已经可以感受到与自己父母那个年代的距离了,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呢?」
教育者无法点破未来的走势让学子一路安稳就业;孩子无法理所当然地告诉家长自己未来会做什么工作。比起虚挂保证—令周遭亦或是自己吃下一枚安心丸,有时候,回答「不知道」似乎才更像一个明眼人直视未来会给出的答案。
「面对未来,反过来说,应该是装备自己,按照自己的能力跟兴趣、发展提升自己,然后就有无限的可能,不是吗?」,李副校长如此认为着。

宁静地注视着这个翻页的瞬间—我们的精神是什么?
「时间的流逝,可以过滤出一些东西,但有些东西就好比真理似的持续引领着我们;尽管创校是在很久以前,但创校的宗旨—扎根在传统,放眼于未来,这个精神却是一直没有改变」,李副校长说。
电子报的革新,背后是教育者前瞻的目光,与之相连的是就业型态与工作模式的转型,而足以反应艺术校园正在发生什么事的电子报,如今经历的是一个翻页,与社会环境一同迎向新的篇章,此为时光河道中无法逃避的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