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旅:艺术跨域学术专题修课心得

跨域创新课程
2022-01-10
 
北艺大戏剧博士班二年级生 李昱伶


北艺大之前身为艺术学院,在三十年前由芦洲迁址至关渡,艺术学院这艘船扬起风帆在关渡靠岸,成了艺术大学。今年是北艺大「出芦入关」的第三十年,北艺大从一艘漂泊的船逐渐长成一座城堡,吸引许多热爱艺术的莘莘学子们在关渡山头落脚。北艺大在专业分工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各院所的专业定位也更加明确。清晰的系所定位让北艺大这幢城堡无论从哪一扇窗望出去,都能看见艺术创作的不同可能性。而本门「艺术跨域」课程,则让各院所之博士生能透过课堂交流观点,分享艺术创作的各种角度。

本学术专题以「艺术跨域」为核心主轴,由吴静吉博士主持、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于国华副教授及教务长林劭仁教授共同规划,对校内不分院所之博士生开放。为达「艺术跨域」的目标,本专题以「创造力知识」重新建立学习架构,并透过「异地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艺术落实于各场域中的可能性。吴静吉博士自各种艺术形式应用于跨界合作、地方创生、商业应用之案例,归纳统整出创造力知识可分为「4P」及「4C」,课程设计扣紧此两大重点。「4P」指的是:创意人(Person)、压力/环境(Press/Place)、历程(Process)以及产物(Product)。「4C」则是:大C(big creativity)改变人类文明或生活方式的创造、专业C(pro creativity)专业领域中的创意表现、小C(little creativity)解决生活中遭遇的难题或挑战的小创意、迷你C(mini creativity)为个人从体验或经历事件中的顿悟和领略,是前所未有的新颖诠释,具有意义的,也可以说是sense making / takeaways。(注:4P与4C说明引自吴博士之课堂简报)异地教学的部分,本专题安排了两次:10月2、3日至宜兰传艺中心以及11月6、7日至南投埔里展颜山居,传艺中心执行长罗欣怡、以及展颜山居负责人廖嘉展、颜新珠夫妇,分享在推动「文化创意」及「地方创生」上的实务经验,本文将把异地教学的分享放在4P中的「环境」来讨论。

 
This is an image
宜兰传艺校外参访侧拍(摄影:蔡尹浩)

三位老师期许选课的博士生能成为英雄,将此专题定义为「英雄之旅」。我在读大学时有位教授修辞学的老师,她给我们的毕业祝福即是:成为你生命里的英雄。这句话从此成了我的座右铭,课程以此为名更引起了我的好奇。上完这门课,我感觉真正的英雄是有能力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三位老师的足智、亲和与慷慨,才让城堡内的门扇层层打开、让不同艺术专长的博士生能相遇,并点燃我们的学习热情。正因我们能「玩」在一起,才能由此激发对生命、艺术的想像与创意。本文将以吴博士归纳提出的创造力知识「4P」与读者分享本门课程之进行方式,如何激发学生们在「4C」上的创造潜力。
一、4P
(一)创意人

本期专题课程共有十四名博士生选修,成员专业分布如下:四位音乐所、一位美术所、一位戏剧所、一位舞蹈所,文化资产与艺术创新博士班最多共有七位。修课学生皆非全职学生,职业别以国小、国中、高中、大学老师佔最多,亦有心理谘商师、民意代表、公务员及基金会总监,学生多元的工作背景及学习经历能与课程内容相呼应,也能在课堂交流时激荡出火花。关于艺术如何介入社会议题、如何让艺术融入于生活都是很大的提问,就像是一个孩子望着一头大象,无法一眼看得完全。透过与不同背景的同学讨论议题,便会像有人看到大象的脚、有人看到大象的鼻子、有人看到大象的耳朵一样,借由每人观察角度的不同,进而勾勒出大象的样子。创意的起点,正是不同专业的人彼此交流。
(二)压力/环境
异地教学是很生动有趣的学习经验,但紧凑的行程安排与密集的小组讨论,让它既有趣也产生适度的学习压力。而异地教学的环境「宜兰传艺中心」与「展颜山居」则让博士生能在实地参访的过程中,观察「文化创生」及「地方创生」的概念如何在场域中落实。
(三)历程
本期专题共计上课六次并需缴交六份作业。首堂课上以陈恺璜校长的讲座「从出芦入关到四十不惑:北艺大的定位、发展与责任」揭示课程目标,第二及三次上课为异地教学,第四、五次之课程内容为每小组需思考艺术能解决哪些社会问题,并据此设计一份跨领域合作的艺术计画作为最后一份作业。作业不少但每一份都很有趣,例如:个人生命年表、分享最喜欢的艺术作品、视为良师益友的艺术家或专家、分享最喜欢的一本书等等。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整理生命经验,进而更加了解自己是谁,并透过课堂上的作业分享,快速地增进彼此间的认识与了解。
(四)产物
作业六是学生们以创业计画、博论方向或政策规画为发想方向完成的计画书,在两次课堂上的讨论修改后,最后在校长出席的发表会上呈现,当是本专题课程最重要的学习成果。但除了这六份作业外,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学习成果」应该是在友善、轻松的环境里认识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不仅打开视野,也为未来合作种下无限的可能性。

 
This is an image
埔里桃米校外参访课程讨论侧拍(摄影:蔡尹浩)


二、4P与4C
本专题课程中的4C能力透过六次的作业来锻鍊,并在「大C(big creativity)改变人类文明或生活方式的创造」的脉络下,自林会承教授的跨域讲座了解有形文化资产的考察、探勘、保存与人类文明间的关系。缴交的六份作业中,则以生命年表最让我印象深刻。

「英雄之旅」这个课程名称气势磅薄到令人觉得害羞,以致于我在选课之前不断和所上助教确认选课资格,担心自己不是当英雄的料。于国华老师在第二次上课时援引了神话学大师Joseph Campbell乔瑟夫•坎伯的《千面英雄》解释「英雄之旅」的意义。于老师反复提到「入世的智慧」,「入世」即是「上路」的意思,鼓励我们带着艺术专业往有社会问题的地方前进。在关渡山头快乐读书的我们,要有将艺术带下山的勇气。所谓「英雄」就是敢踏上征途的人,他的成长会经历十二个阶段:1.平凡世界2.历险的召唤3.拒绝召唤4.遇上师傅5.跨越第一道门槛6.试炼,盟友,敌人7.进逼洞穴最深处8.苦难折磨9.奖赏10.回归之路11.复甦12.成功归返。「英雄之旅」的概念不仅成为好莱坞编剧的经典参考范本,也成为心理学及自我成长上的重要探索工具。其中苦难折磨的阶段被比喻为鲸鱼之腹,无底的黑暗正是子宫的原型。如果受苦的人能冲破浓稠的绝望感,那绝望反而能成为滋养他的羊水,赋予他新生,助他一臂之力蜕变成凯旋而归的英雄。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气面对自己,才能让别人从自己的创作里感受到生命力。因此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作业便是个人生命年表。对于生命里或好或坏的经验我都记得很清楚,但我从没想过要怎么将它们说给别人听,长久以来我都把这些事情当成神写给我的咒语,我认为这些咒语只对我有法力。但当我们在宜兰的民宿里围成一圈开始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时,赫然发现原来我的咒语对别人有法力、而别人的咒语对我而言也产生了效应。那一夜,我们产生了美好的共振,这份作业是英雄之旅完美的起点。

「英雄之旅」是北艺大首次开办的跨域专题课程,谢谢学校搭建了这艘航空母鑑,让我们每组都能拥有一架鑑载机。


 
This is an image
埔里桃米校外参访侧拍(摄影:蔡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