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尔布莱特计画』在台湾艺术多样性与国际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讲座侧记
跨域创新课程
2024-11-10
文/音乐学系博士班 谢奇俦
2024年11月1日,康芮台风的前脚刚走,北艺大随即在基进讲堂迎来一位贵客:台湾傅尔布莱特计画(Fulbright Program)执行机构「学术交流基金会」的那原道执行长(Dr. Randall Nadeau)。在博士生谢奇俦及黄冠匀的协调联系下,他以「『傅尔布莱特计画』在台湾艺术多样性与国际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为题,在初秋宜人的校园里,为我们分享他的学术专业以及这个计画带给他的影响。
那原道博士是位优秀的宗教学者,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完成学业,主要的研究范围是东亚文化,尤其专注在亚洲宗教方面,特别是佛教及道教的精神领域,出版有《亚洲宗教:文化视野》(Asian Religions: A Cultural Perspective)、《神、鬼与祖先:宗教组织模式与『台湾认同』问题》(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 Patterns of Religious Organiza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Taiwanese Identity’)等着作。他长期执教于美国德州的三一大学(Trinity University),并分别于2014、2018年以傅尔布莱特学者的身分拜访台湾的东海大学及日本的立教大学(Rikkyo University / Saint Paul's University)进行相关研究;自2019年起接任吴静吉博士成为「学术交流基金会」执行长,致力于台美双方的文化交流。
这次的讲座,那原道博士以教育为基点,分析学习的乐趣(Fun)和快乐(Happy)的区别,他透过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育体系(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和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来陈述不同教育方式所造成的不同学习成果,并介绍艺术在其间所能扮演的角色。那原道博士认为:传统式的教育偏重于以教师为中心来执行教学任务,也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是以在大部分的课堂里,教师会期待学生「保持低调」、「要跟别人一样」、「别打扰别人」;然而博雅教育注重「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和学习者的相互依赖」,是以两者有根本上的不同;而透过博雅教育,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好奇心,并且透过讨论和专题协作,养成学生分工合作、辩论及聆听的能力。
博士并引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1943-)在其着作《思考框架:多元智慧理论》(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中的观点,认为真正的聪明其实并不是透过考试、智力测验或取得任何证照来认证,它应该广泛的体现在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动)、音乐和人际关系等各种事务上。它是用来处理资讯、解决问题、在某种文化条件下,用以创造有价值产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基本上不是只有一个面向,它是一种综合五感的联觉(Synesthesia),是可以一起开发、共同成长的!
在此,博士举了几个例子来佐证多元智慧理论:例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他除了是着名的科学家外,平时也爱拉小提琴,每逢他思考遇到瓶颈时,总习惯透过音乐来「助攻」,音乐里的节奏、和声进行的方式,其实也都和数学、逻辑能力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举世闻名的摇滚团体披头四(The Beatles),他们在创作时,并不侷限于使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文化元素,在他们的名曲〈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中,甚至加入了印度西塔琴(Sitar)的使用。
在现代的工业化社会里,这样的跨领域合作就更族繁不及备载了,譬如机器人设计,需要各种不同专业的分工合作;画家雷捷(Fernand Léger, 1881-1955)虽然没赶上机器人的时代,但在他的作品中,常使用几何形状的筒形、长方形、线条等来构成他的画作;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的《三个女人》(Three Women),图面是描绘一群妇女在一间别致的公寓里喝茶,房间背景装饰充满了纷乱却条理的冲突感,女人们烫好的头发并肩垂下,显得既科技又典雅;他将女性形象简化为一堆几何图形和有些错位的拼贴,赋予女性身体机器般的精确性和坚固性,据推测,这可能与他期待用艺术和机器共同重塑时代的希望有关。
以上种种,无非就是说明博雅教育对于智慧发展的重要性,而经由有机的互动,不只拉近彼此距离,同时也建立了可以持续发展的连结,而这样的连结,就是博雅教育的目的。这些透过连结所促成的智慧(Intelligence),说明了学习(Learning)和实做(Doing)是一体两面,它可以结合研究(Study)和嗜好(Hobbies),让教育变得事半功倍,并同时增进各个不同领域的能力,而因为这样的特性,将使学生有能力掌握多元知识、练习不同的思考方式,并获得全面发展。
「傅尔布莱特计画」自开办以来,就不侷限于奖助单一学术领域,它的宗旨:「带来多一点知识,少一点冲突,提倡对国际事务的关心,并促进国际之间的和平与友谊。」简单来说,就是强调美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当然,也着眼于各个不同领域之间的串连与相互启发。这个由美国国务院、美国在台协会及台湾外交部、教育部、县市政府和民间企业团体共同支持的团队,在过去70馀年间,已选送近1700位台湾学者赴美交流,其所涵盖的领域遍布社会科学、教育、商业、资讯、技术、公共政策、人文与工程等各层面;近年来,基金会为加强艺术文化方面的奖助力道,除与吴静吉博士共同成立艺术文化奖助金,推荐专业人员和资深学者赴美之外,更与文化部合作,设立「台湾文化部艺文专业人才奖助计画」,奖励艺术行政、管理、技术、策展和评论人员赴美研习,为致力于艺术产业的专业人士开启了拓展视野、增进文化体验的大门。
而在适合艺术学校学生申请的奖助金方面,那原道博士建议同学可以考量「专业人员暨创作艺术家奖助」(Non-academic Professionals)、「研究生奖助」(Graduate Study Award)及「协助华语教学奖助计画」(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sistant Program, Chinese Teachers from Taiwan, FLTAs)这三个计画。
「专业人员暨创作艺术家奖助」是为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专业人员所设立的,主要的奖助对象是艺术、教育、传播媒体、管理、公共政策与社会服务方面的人才,目的在建立与美国专业机构长远合作与发展的连结,其申请交流的机构不限于一般大学,就连非营利组织、实验室、剧院、博物馆等单位亦包含在接待机构的名单内。云门的林怀民老师、朱宗庆打击乐团的朱老师都曾经是这个奖助金的受奖人。
「研究生奖助」的奖励范围涵盖硕士与博士生,凡是钻研人文类、自然或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硕博士生都可以申请,每次的奖助以一年为期,学业表现若达标准且学业尚未完成,还可以续约一年。若有需要,还可以请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代为申请学校。
至于「协助华语教学奖助计画」,主要目的在赴美教授中文,只要是大学毕业的学生就可以递件申请,每年最多可以有60个名额,通过的人员将由IIE安排接待学校,并由学校及傅尔布莱特计画提供生活费和食宿、学费等经费支持,没有教师证照或非华语教学科系毕业的人员,基金会还会提供教学的师资培训等资源。如果同学有意愿增进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体验美国生活,这将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那原道博士的演讲之后,教务长林劭仁老师及学术交流基金会的前执行长吴静吉博士在问答时间也分享了自己的交流经验,鼓励同学们跨领域学习,努力争取奖助。林劭仁老师曾是2009-2010年度的受奖人,旅美期间在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进行学术交流;吴博士则仔细说明了各个奖助金的资格规定和执行期程,包括申请的时限、奖助的金额、可以赴美滞留的时程和已经成功争取到奖助的艺术类别人员案例等等。而在吴博士的授意之下,我个人也就逗留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期间的生活、文化交流及小朋友的教育、家人的工作状况等个人体验作了重点式的分享,这虽然不属于专业领域的范畴,但对于一位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准」学者来说,其重要性却也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后且最关键的是:奖助计画不仅仅提供留美期间的资源,更着眼于后续全世界学友网络的联系,受奖人若是未来在创作(事业、研究)上有需求,需要专业上的谘询或实体支援时,透过美国国务院所构建的交流渠道,学友们可以在上面收获具体且有助益的建言;而这,就是傅尔布莱特计画的核心价值,也是计画所强调,透过连结、分享而达致的最终目标。期待在不久之后,还有更多本校的优秀同学、艺术工作者们,可以借着这个计画自我实现,筑梦踏实。
more info: 学术交流基金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