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弹性、跨域学习、往下紮根:110学年度教学杰出教师——建筑与文化资产所黄士娟副教授

看板人物
2023-06-10

文/建文所 邬家颍
 

 

图1
 

 

 

安排多元化课程实地感受建筑

士娟老师任职于建筑与文化资产研究所,教授有关建筑史、古蹟保存修复等课程,老师分享「建筑是三度空间构成,尺度也大,这些很难从照片与文字让学生理解,局部的照片也不容易感受尺度大小,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空间构成、尺度与质感。」因此老师的课程中,尽可能安排校外参访,透过实地观察感受建筑、环境与人的关系。这些都是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走出教室、走进文本,才有机会体验建筑文化、打开眼界。
 

老师分享过去硕班课程带学生从嘉义坐火车到阿里山,看到从热带、暖带到温带林相的变化,也看到铁道如何因应地形而建。也曾带学生到日本参访世界遗产富冈制丝所的修复过程,学生实地参访之后,对建筑及文化资产之保存活化才能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老师同时也教授通识中心的艺术鑑赏(建筑)的课程,课程中让学生分组做建筑模型,学生需要自行蒐集该建筑的相关资料,寻找制作的媒材,最后制作完成并且分享,透过制作模型理解传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之差异。士娟老师也发现北艺大的学生制作模型时,会发展出故事性,这与建筑系的学生非常的不同,学生会借由颜料的层次表现出时间性,或是添加人、家具、灯光,让房子生动化,而这也是学生在经由阅读、讨论后,呈现出他们所理解的建筑样貌,是艺术相关科系学生所发展出来具有特色的表现方式。
 

 

图2
 

 

 

「跨域」能扩展视野,从多元角度认识世界机会

「北艺学生跨域合作的机会很多,若在大学或研究所时多认识不同领域的朋友,或是了解彼此在学什么,就能扩大、延伸自己的基础,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成就。」面对现在的社会变化快速,士娟老师希望学生能在就学期间让自己多一点的弹性,人的性格在年轻时的可塑性与包容性像未吸水的海绵一样吸收性最好。因此,文资学院会跨所合开课程,当不同背景的学生一起课堂讨论、外出踏查时,更佳了解不同领域的观看角度,学习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世界。
 

 

图3
 

 

 

引导、辅助学生完成人生第一本着作

「俊铭老师(硕士指导老师)认为论文是学生的第一本着作」,将论文题目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想做的题目,士娟老师感谢硕士班与博士班的两位指导老师给予很大的空间与自由度。「研究是孤独的自我追寻过程,若是自己喜欢的题目,会在挖掘资料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求知慾,在孤独写作生活中不断地和自己对话,这是一辈子难得再有的时光」,因此士娟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态度是,从旁引导、辅助学生在挑战与摸索中培养出独立研究的能力。他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由度」与「独立研究能力」能使学生对于题目有更多的想像,并且结合各自专长、兴趣发展出研究的多样化,鼓励学生提升论文完整度,陪着学生一起完成自己的「第一本着作」。
 

 

图4
 

 

 

保持自身弹性与多样性,及做好每个当下是连结现在与未来

近年对于文化资产的角度与价值观有很大的变化,如何面对转变?士娟老师说:「时代改变,价值观也会跟着调整,当我们面对多变的环境,保持自己的弹性很重要」。过去文化资产以重要、气派的建筑为主,例如:总统府等,而这几年则转变为关注常民文化,开始注意日式宿舍、学校、工厂等类型,还有文化资产的认定范围扩及整体环境,使文化资产不再只有华美的建筑。同时也鼓励「做好现在每一个当下,现在所见、现在所做都有可能是五十年后的文化资产1,因此每一个当下如果没有好好做,就没有未来的文化资产,这是一个可连结当下与未来的课题」。因为当初前人用心地设计、建造或付出,后人认真维护以及古蹟修复与再利用,现在才能留下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文化资产可以述说故事。
 

 
1 〈文化资产保存法〉第 15 条 公有建造物及附属设施群自建造物兴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或公有土地上所定着之建造物及附属设施群自建造物兴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所有或管理机关(构)于处分前,应先由主管机关进行文化资产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