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岛屿:一种肉身测量
艺趣学
2020-12-10
计画执行者:欧钧淞
计画时间:2020.8.10-8.23
计画时间:2020.8.10-8.23
初识小马哥,第一位在当地认识的部落青年,在凉亭相谈甚欢,特此拍照留念。
计画内容
台湾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型国家,由本岛与诸多离岛组成。作为这片土地所养育的下一代青年,我选择踏上我未曾到达的东岸离岛(兰屿、绿岛),并选择以海洋环境来当作我创作计画的核心。拾取海岸边不与匮乏的宝特瓶,于内放置在岛与周围同样充裕的海水,并将瓶身戳洞,将海水视为色料,随着我步行绕岛,海水将沿着线性移动的轨迹,点放式的滴落,在土地上留下印记。而后又因炙热的太阳,再次回到环境自身的循环之中。
幽微亦感性地刻画,试图勾勒出属于岛屿的轮廓。
双脚扎实地踩在土地上,对于岛屿,如同初识一位朋友一样,慢慢地了解他。
核废场/令人觉得诡异、讽刺的外墙壁画,时至今日,仍然不解当初政府放置核废料的选择。
体验心得
多数人对于台湾东半部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好山好水,我对兰屿和绿岛亦是,而在一连串的行走,以及测量计画结束后,最后留在我心里的却是与许多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产生的连结,人与人的连结。
记得在出发以前,我曾告诉自己:「尽量带着不那么规划好的行程,不让内心有过多的预想,让自己完全沈浸在这块土地,这片海洋之上,静静的聆听,慢慢地走着,他会跟你说很多话的。」回到台北后,我相当感谢当初的我,给了自己这么一段话,也很感谢岛屿诚挚的接纳我这个短暂停留的过客。
椰油部落第一晚的室友们,隔天放置床头的祝福,卫生纸上简单写上的加油。朗岛冰店老板的拼板舟记忆,阿公时代划拼板舟出去捕鱼的过去。朗岛年轻人的便车与沿途閒聊夜晚钓鱼巧遇的不知名飞行物体和莫名的水中爆炸,装作没事的继续钓鱼。东清的部落青年小马哥,聊了这里、飞鱼季、拼板舟,还有关于海的一切。前来打工换宿的学妹,带我拜访渔人部落编织渔袋的谢阿姨,在那奋斗了一个下午,总算是编出了一点点东西,但依旧觉得自己的手指十分不灵光。估计阿姨也在我们离开后,把我们绑的拆掉,再重新绑了一次。渔人背包客栈老板阿贤的热情招呼,关于过去水芋田的记忆,水芋田为何是女人的海,还有阿公的阿公时代的故事。小天池初遇,在野银部落相识的台大历史学长,带着帐篷,与夥伴来到这座岛屿度过盛夏。渔人蓝色凉亭相识的银河系阿伯,活泼开朗又热情的邀请我喝酒,向我说大中午的喝酒不会怎么样,只是会很快就晕倒,最后还是不好意思的跟他说:我酒量不好啦!会倒。潮池认识的三位小帮手姐姐,在看完潮池的池底珊瑚礁后,再一同前往开元港跳港。绿岛凉亭碰到的旅行阿伯,对于我的徒步环岛计画,感到相当震惊,久久不能自己。最终留下的纪念品,都是这些与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什么,都是我相当珍惜的片刻言谈。
绿岛人权园区,八卦楼/一段不应被忽视的历史,走在里头,有中说不出的哀愁感。
而在经历两座岛屿的徒步绕行,以及人群的洗礼,当我再次踏回台湾本岛的土地后,我领悟出一句话:「兰屿是达悟人的岛,而绿岛则是汉人的岛。」
「兰屿是达悟人的岛,而绿岛则是汉人的岛。」这句话对于过去长期盘踞中原的汉人来说,不甚公平,然而,就现况而言,对于岛屿的生活智慧,在我眼里汉民族是远远不及因岛屿而生的达悟人。包括对海洋渔获的捕捞智慧,人如何与地、海共存的智慧,这是我在绿岛相较没看到的。对我来说,绿岛彷彿是一座夏日渡假小岛,随着盛夏到来,人群将至,又随着热气驶去,人去楼空。岛上生活的痕迹,彷彿没被刻画在土地上,像是轻描淡写在沙滩上,马上又被一道拍打上浪头的浪花抚平。不过这一切在兰屿,却像是雕刻在沿岸大石上,深深的,长久的被流传下来。
身为汉人的我,是如此称羨兰屿人对岛屿及海洋的智慧,却又不忍指责群众对绿岛的侵袭。两座岛屿的状态,实则无优劣之分,单纯的认为,如果每一座岛屿,都能有岛民对岛屿生活的想像,以及对待岛屿的生活智慧,那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欣喜,而这才是能真正留给后代子孙的庞大遗产。
我记得,飞鱼这么称呼兰屿这座岛屿上的人,岛上有智慧的人们。
花莲独立书店-雨樵懒人书店/作者新书分享会现场,是个舒适的空间。
展望
此次计画完成后,我更能确定一个人旅行的意义,以及如何从中与他人建立连结,交流对话的开启。虽然这次的计画从国际转向国内,某种程度依旧是在舒适圈的一部分,不过换个角度想,走访自己家园中不熟悉、不曾到访的土地,或许是我这个年纪的青年,对土地,对家园最直接回馈的方式。
此刻的我,比起去到世界的他处,更吸引我的,会是那些近在咫尺的岛屿,高山,与围绕在身边的大海,我会抬起我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走完这些路,好好的与路上相遇的每个朋友,建立连结,交换他们心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