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的身分证:越南胡志明市

艺趣学
2020-03-10

计画执行者:马怡蕊
计画期间:2019.08.08-2019.8.21
计画地点:越南胡志明市


关于计画
战争是胡志明市公立博物馆相当重要的题材,从早期与中国历朝争夺政治权利的战争,直至近代二次大战和越南战争,塑造越南为不断面临外来入侵、但又自强不懈最终独立建国的国家。战争的残酷和创伤以照片形式,广泛使用于博物馆,来加强如此的形象建立。
然而博物馆叙事过于集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越南对外抗争史,缺乏对过去与现在人们生活描述。期待透过实地参访,了解越南博物馆如何书写越南史。

 

This is an image
图一 机车王国的交通,相较于气定神閒自寻出路的当地人,旅人往往胆战心惊举步维艰啊


体验心得
越南对我而言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从小到大的历史教育,以中国史角度观看越南,它是个偏远的南疆地带;以近代史角度观看越南,它是个被西方列强所征服的又一块殖民地。越南通常不是主体,它的声音被淹没在他人的论述中,而被我们刻意地忽略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历史上的越南曾长期受到北方中国的统治和侵略。15世纪,越南再次短暂被中国明朝统治(1407年–1427年),但不久后又重新独立直到被法国殖民为止。
胡志明市位于越南的南部,未实际受到中国统治。早期越南王朝称此地为嘉定,法国时期改名为西贡(Saigon),南北越统一后又再度改名为胡志明市,用来纪念越南共产党领导者胡志明先生。相较北部某些发展已久的城市例如河内,胡志明市可说是一座较为年轻的城市。市中心的第一郡保留许多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例如红教堂、中 邮局、胡志明人民委员会、西贡歌剧院、越南历史博物馆、胡志明市博物馆、胡志明市美术馆等等,因此甚至有「东方小巴黎」的称号。
我想像,如果越南作为一个掌握叙事的主体,它们会如何处理这段越南近代史?他们又是如何发展本土的论述?如何透过博物馆的机制,传达了什么样的声音呢?
博物馆与认同的议题往往关系紧密,馆方借由展出与诠释文化物件,向参观者传达特定叙事观点;民众参观博物馆,从中找到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包含的其实就是一种想像,投射超越自我经验的情感与归属感,但规划在国家社群的界线内。透过走访越南胡志明市的博物馆,我希望从中发现有别于中国以及西方殖民者观点的越南史。而在另一方面,以漫游的姿态穿梭在这座城市中,找寻属于台湾观点的越南史。
我发现越南博物馆里并不会特别处理族群问题。尽管博物馆提及越南有54个民族,但是也描述着「越南是一个有着多元民族的国家……一千多年来,这些民族之间互相保持着和谐的关系。」刻意忽略自古以来便存在不休的族群冲突与文化交流,也缺乏对于移民社群的描绘。博物馆的展示充满着浓浓的革命气息和爱国教育,形塑出「我们都是越南人」的家国想像和情怀。

This is an image
图二 战争遗迹博物馆展板《美国独立宣言》,相当讽刺地了美国一个好大的耳光。


检讨及反思
胡志明市区的公立博物馆,中午通常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不开放。由于计画执行重点是观察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手法,故采取较为精细的观看方式,需三至四个小时才能参观完毕。若太晚前往博物馆,可能无法在闭馆前参观完毕。若是刚好在开馆时间进去,又可能会遇上博物馆还没准备好迎接访客的状况——我在南方妇女博物馆开馆半小时后进入,但当时该馆的展览厅灯光根本还没有打开。
原订计画是只用上午或下午参观博物馆,其馀时间进行城市漫步。但经过三天的计画执行,发现这样反而造成参观品质和心情受到影响。检讨和思考过后,决定放缓脚步,把博物馆行程与城市漫步间隔开来。参观博物馆当天上午累了就吃饭休息附近閒晃,养精蓄锐后下午便能够继续参观,没有必要把时间压缩的很紧。

 
This is an image
图三  南北越统一后,从自由街(Tự Do)改名为同起街(Đường Đồng Khởi),为「全国革命」之意。

展望
由于我的专业是博物馆领域,自然期望能不断增长自己对于博物馆或类博物馆的认识。尽管在我的生涯规划中,实际在博物馆内工作是我的期望,但并不是我唯一的选择。我所喜爱的是透过这个学科以不同角度观看世界的面貌,因而这终生的行动。期许未来我也能够保留这种热情,以此次计划作为开端,继续在每次的出走都能有所斩获,并将个人旅程的结果产出。目前规划以文字、照片或影像纪录旅途中所见所闻,例如描述与分析博物馆的展示手法与意图,以及个人的参观经验与感受。或许能够将此趟旅行的收获,整,整理投稿于相关的网络平台(例如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除了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我所了解的越南,也为自己留下旅行的回忆,述说自己的故事。


 
This is an image
图四 战争永远是艺术的热门题材。胡志明市立美术馆的这幅画,似乎诉说着女性在抗战建国革命的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