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不曾拉琴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109学年度教学优良教师─音乐学系苏显达教授

看板人物
2022-08-10

撰文/教学与学习中心 许妍甄
编修/音乐学院 杨怀玉

 

 

图一、苏显达教授

图一、苏显达教授

 

 

 

学习音乐与教学历程

「我的学习音乐历程,其实是无心插柳的过程,是父母将自己的音乐梦想寄讬在孩子们身上,期盼儿女能在美好的音乐环境中成长。」苏院长分享小时候拉奏小提琴,其实是在母亲半要求、半强迫下学习的。「那时候每天准时开琴盒、准时把琴盒关上,拉琴只是例行公事,是妈妈要求的,我当时只是敷衍了事,因为练完就可以去玩。」「妈妈的目的其实很单纯,她只是想让一个顽皮好动的小男孩,借由练琴顺便训练我的专注力与定性,她并没有想要让我成为小提琴家。」
 

苏院长的音乐学习之路有两个关键时刻,首先是在国小五、六年级时,当时台南有一些热心的家长与老师,将许多学乐器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儿童乐团,因此他有机会在国小时就进入管弦乐团排练与演出。而这样的学习接触过程中,也拓展了苏院长的音乐视野。「使我不侷限在小提琴这项乐器上,而这样的经验对我影响很大。」另一个关键则是在国三时,当时面对联考升学的压力,苏院长必须要专心念书。「突然没人逼我练琴,原本以为自己一定会觉得轻松愉快,却发现自己其实是热爱拉琴,这也让我下定决心上高中后一定要赶快再练琴!」

苏院长逐渐成长后,也开始对从小学习的小提琴有了不同的想法。「我开始琢磨要如何练习才能提升自己的程度与技术,于是高二时向家人提出想报考音乐系,当下家人震惊无比,因为他们觉得学音乐只能当兴趣,拉琴不能当饭吃,未来生活经济来源为何,完全未知。但父母见我意志坚定,后来还是勉强答应。」
 

苏院长就读东吴大学音乐系期间,深受老师们与系主任器重,也得到一些机会得以磨练与精进自我琴艺。「大三时,我的老师陈秋盛也是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指挥,他组了一个弦乐团远赴欧洲参加比赛,我也是乐团成员。当时我们荣获世界首奖,接着又转至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演出,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才发现原来书上所看读到的音乐发源地,就在自己的眼前,能亲身站在这片土地上是多么震撼!那次欧洲之行对我而言是很大的启发,因为那些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内涵,一直在我内心盘旋。我不禁想未来若有机会到国外留学,我一定要去欧洲。」但碍于当时家中经济状况,苏院长只能将梦想深埋心底。
 

也许老天爷听到苏院长的心声,在他服兵役期间,突然看到报纸有一则小小的启事,上面公告着台湾与法国文化部的文化互惠计画,其中竟然有小提琴项目。其实当时苏院长已经申请到美国的音乐研究所进修,且留法奖学金也只有一年。苏院长那时心想那就先去法国一年,之后再去美国。
 

但没想到法国行竟是梦魇的开始。「第一年在法国是灰头土脸的,生活习惯不适应是一回事,我最引以为傲的专业,在老师耳里却是一文不值。」苏院长在台湾拉琴深受老师肯定,却被法国老师嫌东嫌西,当时的他非常沮丧,也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路是否正确。就在濒临信心崩溃时,苏院长决定不半途而废,毅然待在法国继续接受挑战!
 

「我很庆幸我有跌倒过,也经过许多历练,所以学生会面临到的痛苦,我其实都经历过,所以可以和同学侃侃而谈、分享我的经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让我来扮演一位好的老师,我之所以会拉琴并非我是天才,而是经历了很多的磨练与挫折。」在法国学习期间,苏院长体会到:「你唯一能够控制、能要求的就是自己要够好,才能接受各种挑战!对我来说人生永远都要面临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你永远无法预期、或没有办法阻止别人拉得比你好,你只能要求自己,让自己不轻易妥协、不给自己任何借口,你唯一能为自己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变好,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通过每一个难关。」这也是欧洲教育体制的现实与残酷,苏院长旅法留学期间深深体悟:「在一个不同的国度、不同思维的冲击中,似乎必须要经的起这样的历练才能脱胎换骨。」
 

马水龙老师的惜才,也是开启苏院长踏进教职的契机。「当时我刚返回台湾,接受马水老师的邀请,开始于国立艺术学院担任老师。当时我也是战战兢兢,不晓得自己是否为一个好老师。我认为在教学相长的情况下,也许能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舞台上所吸收到的能量,与许多学生做经验交流」。苏院长也分享在法国读书期间,老师从来没有不带琴上课的,而这样的教学风范,也深深影响着他。回到台湾教学的三十多年,只要是上课,必定会现场拉琴教授学生,因为「提琴本身的示范与讲解,才是最好的说服力」。苏院长进一步解释:「若在演奏技巧上无法亲自做到,那也没有任何立场教导学生,因为『一根手指伸出要求学生,但别忘记有四根手指是指向自己!』」只有老师自己先做到,才能要求学生。
 

 

疫情下的冲击与应变

苏院长回想两年前COVID-19疫情刚爆发时,不得不停课的那段日子,对教学与学习无疑是一大挑战。「疫情对教学的冲击当然非常巨大,因为音乐是需要亲临、去聆听,若透过线上课程其实非常辛苦,耳朵也很痛苦,因为无法听到真实的声音。」苏院长与系上老师尝试运用各种线上视讯软件,也参考国外网络教学做法,最终找到失真率较低的麦克风。「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沉淀、静思一下。我鼓励学生静心读谱,因为在读谱的过程中,会发现拉奏时所没有发现的关键细节。我期许学生能反向思考,虽处于不遂人意的处境中,我们总是能找到其他方法来做有效率的学习。」
 

 

坚持初心

「现在学生的价值观、艺术领域的发展,皆变得更加多元化。每个人的喜好与想法本就不同,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你如何去定位自己。」随着世代发展,学生们接触的事物也更加多元,苏院长也以《Strings Music In Print》一书来勉励学生。「这是一本表列所有絃乐作品的书,里面记录上千首絃乐曲子。我拉琴已数十年,但书中大部分所列的作品,我都没有机会拉奏过,由此可见,人类多么渺小,倘若你认同『学无止境』,那就永远都要追求学习动力!」「若你心中没有热情,做任何事情都走不远,你必须了解自己学习音乐的初衷到底为何,为了要超越、达到艺术成就,你就必须要下更多的功夫。」苏院长常在课堂上分享音乐大师们的风范与典故,借此勉励学生们,努力在音乐道路上学习与追求卓越并坚持自己的初心!
 

面对每位学习者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最怕的是把学生复刻成类似的艺术家。」苏院长有感台湾根深蒂固的填鸭式教育,很多学生都失去自我创造的能力,但在北艺大的教育训练中:「我反而鼓励学生自己摸索、思考,因为只有自我寻找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事实上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我们只是散播音乐种子,并期待种子能茁壮、发展得更好。」音乐系的老师许多都是从美国与欧洲各国回来的音乐菁英。「以台湾来讲,我们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音乐厅、优秀的人材,各方面资源都丰沛,所以这块土地的养分是绝对不缺的,缺少的只是亲自去体验国外的氛围、环境,增长自己的历练与见闻。」
 

 

图二、苏显达教授

图二、苏显达教授

 

 

 

储备实力等待机会来临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对我而言,每一个不曾拉琴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苏院长常鼓励学生要常看书、常接触不同艺术之美,从不同专业领域中,再触类旁通到自己的专业。「相信会有许多不同的启发,不能只是井底之蛙,蒙着头只在自己的领域里面钻研,那你学到的东西不会有层次有深度,视野也有限,唯有不断去扩展吸收不同领域养分,再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会发现有很多色彩是你料想不到的。而这种快乐,也有可能很难与别人分享,你必须学会独处独享的怡然自得与喜乐,这种内敛的喜悦,若能透过你的技术传递出来时,你就会成为独一无二的典范。这就是内化的过程,对于艺术而言非常重要,你必须熬得过才能蜕变成美丽的蝴蝶!」除了储备实力之外,热爱自己所做的事也非常重要。「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专业,热爱所学的东西,如果没有热爱的心,做任何事都走不远。」
 

 

回馈社会创造生命价值

除个人专业领域的提升,苏院长也鼓励学生「当你达到你所希望的目标时,也不要忘记回馈社会,对这世界尽一份责任,用你的专业与热情去不同的地方和许多人分享,我相信当你能够这样做,才能真正得到生命当中的圆满与价值。」苏院长常到孤儿院、安养院、医院等机构进行义演,现在也是渐冻人协会的音乐义工。「我们要常感恩自己所拥有的点点滴滴,我常从义演中得到许多感动,感觉自己在做对的事情。我的义演也带动系上许多老师与学生,我们带着乐器主动走到社会各个角落,让大家感受『来自北艺大的音乐关怀』,让学生从义演中学习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并回馈给社会。」「让你所热爱的音乐带给大家心灵的滋养、生活的能量、生命的力量,而奇妙的是,那也会成就你所需要的一切,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快乐富足!」
 



TNUA影音知识库>>专访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