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
:::
:::

文/施颖彬


在2024年2月2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一馆中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新书发表会。此次盛会在「台北国际书展」的大学出版社联盟展位上隆重举行,以南管古乐的优雅旋律为背景,向往来的观众发出了入座的邀请。这次的焦点是一本关于南管音乐学习的教材《南管曲唱有声行动教材》,由资深南管学者林珀姬教授执笔,并由其所指导的「台北市华声南乐团」以传统南管演奏的程序「起指」、「落曲」、「煞谱」来开启新书发表会的序幕。

圖1、林珀姬教授(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退休教授)所指導的「台北市華聲南樂團」以傳統南管演奏的程序為新書發表會揭開序幕。(攝影/黃冠傑)
图1、林珀姬教授(作者、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学系退休教授)所指导的「台北市华声南乐团」以传统南管演奏的程序为新书发表会揭开序幕。(摄影/黄冠杰)


南管音乐为台湾一项重要的本土化传统音乐形式,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近300年间于台湾深植的文化意义。林珀姬教授在南管音乐领域耕耘多年,本次出版的新书集结了她在南管音乐教学上的丰富经验与心得。从认识南管音乐,引领读者们了解该乐种的「演奏形式」、「美学观」、「乐器」、指谱曲的「音乐内容」,其中还特别加入了一些南管人常用的「行话」乐语单元,使读者能更轻松地融入南管音乐的世界。对于一般人或许陌生的「工尺谱」记谱法,书中亦提供了对于音阶、琵琶谱字、节奏等关系的诠释与学习法则,让读者能更清楚明白的认识南管工尺谱以及开启后续的自学之路。

圖2、林珀姬教授講解南管音樂的基本知識。(攝影/黃冠傑)
图2、林珀姬教授讲解南管音乐的基本知识。(摄影/黄冠杰)


接着以南管的入门曲开始,每首乐曲会在「曲诗内容」部分,解说与阐述该曲的渊源与词句释义(毕竟在南管曲「泉州话」的唱词中,处处充满了民间俚语与古语用法,以前的学习是以「馆先生」的口传心授,现在老师则是选择以文字诠释传承给后辈子弟)。再以「乐曲导聆与习唱」把该曲需要注意的曲韵与音乐性做一提点,帮助读者在习唱时理解声情、结构特点、骨干与加花音间的取舍,以及其他诸多的特殊用法等说明。其后的「曲诗」,则是将该曲的分句与尾韵做一清楚完整的编排,让学员们可以跟着有声资料的QR code,聆听、学习与演唱。

其中的选曲更是由初阶的入门曲编排至进阶曲,让读者对南管音乐的风格与曲韵能有一初步的掌握,是一本南管的最佳学习工具书。《南管曲唱有声行动教材》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结合了现代科技的学习工具,旨在让南管音乐的学习与传承能透过文字的解说,与用手机就能扫到音档的现代科技,把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更容易被当代人接受而达成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发表会上,林珀姬教授介绍了南管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并着重说明了创作《南管曲唱有声行动教材》的初衷和目标。她指出,传统艺术的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和接触机会逐渐减少。因此,她在建构这本书时,便想着要让一般的读者,能从「零」开始到「进阶」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科技和教学方法,将大众的目光再次的拉回到传统艺术领域上面。书中的五十见曲目有声资料,有个人南管演唱会,也有这二十年来在教学上的录音资料;其中录音的对象除了林珀姬教授本人,也有其所传习的华声南乐团以及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系的师生。

而本次的新书发表会上,台北市「华声南乐团」的精彩演出无疑为活动增添了一份特别的光芒。从悠扬的「起指」序曲,有着情感丰富的「落曲」转折,再到最后的「煞谱」完美总结,每一个环节的转换都巧妙地展示了南管音乐那独一无二的魅力与深邃情感。透过现场演奏,与会者不仅有机会深刻体会到传统南管音乐之美,更能亲身感受到《南管曲唱有声行动教材》所带来的创新学习体验。正如林珀姬教授所提,透过有声教材的发行,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反复聆听,犹如流行音乐的哼唱,不要有太多的压力,唱出兴趣后,再从工尺谱上来学习」。

圖3、華聲南樂團帶來現場演奏,希望觀眾駐足聆賞。(攝影/黃冠傑)
图3、华声南乐团带来现场演奏,希望观众驻足聆赏。(摄影/黄冠杰)


在座谈会中,林教授深入比较了东西方音乐的节奏韵律、语言与音乐依字行腔的关系、以及西乐强弱音与南管轻重音的不同表现方式,也向现场的观众阐释了从工尺谱入门学习南管音乐的必要性。此外,华声南乐团也在现场赠送录制好的CD,为有学习兴趣的观众提供了一套珍贵的资源。同时,团长郑静芬还介绍了华声南乐团于每月一、三周的周日上午在台北孔庙,以及每周六下午在大稻埕「有记茶坊」二楼的定期演出,为想学习南管音乐的民众提供了现场观摩和体验的绝佳机会。而座谈会也在与观众的问答后,圆满的结束本次的新书发表介绍与解说。

《南管曲唱有声行动教材》


【书籍资讯】

《南管曲唱有声行动教材》
作者│林珀姬
出版|2023年10月
定价|350元
购书由此去


撰者简介
施颖彬|毕业于英国雪菲尔大学的民族音乐学博士班,待英国与在北艺大的大学加研所时间几乎相同,在东西间的传统异同性中深受感动,因而爱上关于「传统」的一切讨论。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