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路上的「新活水」─北艺大剧场艺术创作研究所表演组「表演I」课后心得
撰文/刘馨桧
我曾经是这门课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幸以助理的身分回到这门课,记录上课的过程。在台上与台下,切换了不同的视角,对这门课也有了不一样的观察与体悟。
剧艺创所表演组的学生来源都不同,有侨生和外国生,有经历丰富的演员,也有像我一样,没有表演经验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的我,在刚开始接触这堂课时,就像是一场震撼教育,每一堂课都必须全神贯注,维持健康饱满的精神与体力,才能跟上所有的训练。第一次接触这些练习时,我常常搞不懂规则,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就掌握到要领,虽然倍感压力,却激励了我往前进的动力,希望能够追上同侪们的脚步。也因为学生不同的背景,老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将大家的水平拉齐,日后全班才能一起往更高的目标迈进。如今,每每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挫败时,我都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坚持下去,所有的辛苦必然会在日后看见收获。
这是一堂每周二,从下午到晚上,共八小时的表演课,结合动作与声音的综合训练,再辅以文本的呈现。在表演I的课程中,老师都会强调研究所的学生不能再从「我」来思考角色。认识自己固然重要,那是基础表演的第一堂课,也是演员一辈子的功课,但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是有限的,以「我」来思考反而会限制了角色。所以进入到研究所的训练,老师会希望学生从「中性」出发,才能探索角色更多的可能性。在前三个月的课程训练中,老师强调找到演员「中性」的身体与姿态,摒除演员个人的惯性与习性。有时候,老师会请学生们观察、模仿,甚至是谐仿我们眼中的彼此,每当看到同学扮演自己时,常常都是笑料百出,我惊讶于自己在他们眼中的模样,原来是那么的笨拙。有很多动作的小细节,如果没有被放大提醒,那是很难被自己察觉到的,在舞台上,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被视为是角色的讯息,若自己的惯性与角色的动作是违和的,那也难以说服观众,进入到戏剧情境里。经过这些训练,同学之间更快速地认识,很快就打成一片,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与安全感。
「中性」的训练,也包括了节奏与空间的练习。以「空间游走」为例,老师会希望我们全班就像是空气中的粒子,集体平均分布在课堂中,宛如所有人成为一体。这些训练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耐心且专注地练习,提升感受力与敏感度,才能找到共同的呼吸一起前进。碍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在初尝了这些训练之后,学生们还需要额外花时间,不停地锻鍊,才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进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表演训练的这条路上,是没有捷径的,唯有反复的练习,再加上自我的反思消化,领悟其中的细节,才能追寻自己向往的高度。
在不知不觉中,每周的集体训练所建立起的默契,让学生们越来越快能够达到老师希望的目标,进而挑战难度更高的训练。在很多训练中,演员必须进入极端的情境里,如果没有对剧场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和敏捷的身体,那都是相当危险的。以「七级张力」的练习为例,所有人同样是在空间中,平均地前进,老师会给予情境,让演员的节奏与情绪张力慢慢爬升,从第一级的「No Energy」,到第五级的「Big Trouble」、第六级的「Emergency」,到最后第七级,是濒死前的那一刹那。若要达到这样的极境,演员必须要对周遭的人事物非常敏感,信任台上的夥伴与对手,在达到戏剧张力的同时,也同时在要求演员身体的控制力,才能避开危险。与同学们在台上奋战的每一刻,也建立起我们之间的革命情感,这是让我最感激与最怀念的事。在舞台上,演员不是只有一个人在奋战,唯有互相支持的夥伴和对手,才能成就彼此,甚至帮助彼此触碰到更高的标竿。
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学生每周都还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与夥伴们排练文本的呈现。从读剧本、设计舞台、准备服装、背台词、排练走位与技术,到完整的呈现,都由学生们自己规划,共同讨论与发展。在表演训练之外,老师也希望透过每一次的呈现,训练学生们导演的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在日后工作时,能够快速地举一反三,达到导演的需求。呈现结束后,老师会与同学们,讨论各组的呈现内容,也借此培养学生「看见问题」的能力。研究所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很多人会往表演教学发展,这些回馈也同时在训练我们,如何引导场上的演员,给予明确且有效的笔记。每一次和老师讨论表演的过程,我都是战战兢兢,深怕自己说错了什么,但老师非常鼓励学生发言,以及回馈自己的感受,老师会再往下追问我们感受的来源,让我们练习将口语表达说得更清楚,这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分析表演,保持演员的理性与感性。
每一次准备文本的呈现,都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与同学排练的过程,在排练场互相激荡出的火花,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演员在台上的每一场演出,都是独特且无法复制的,常常也会发生我们无法预测的「意外」,老师不断强调,对于演出要执行的技术点与台词,一定要非常熟练,才有馀裕应付演出当下的所有状况,将「危机」化为「转机」。老师所给予的文本题材,所横跨的年代非常广,从古希腊、法国宫廷、美国当代、台湾现代……随着这些文本,穿上这些年代的服饰,也带着我走进不同的时空里。在业界,其实鲜少有机会做这样的尝试,如今想起还是觉得那样的好玩。此外,在进入研究所以前,我的阅读量其实并不算高,为了对这些角色有更深入了解,每一次接触到新的文本,我就会挑选那个年代的相关电影或书籍来阅读,也间接地养成了这个嗜好。
如我前述,我所谓的震撼教育,不只是因为进度而感到压力,而是这堂课让我遇见了我没开拓过的世界,打开了全新的感知能力,还有完成了我以为我无法做到的呈现。硕一结束后,让我意识到自己身体训练上的不足,所以在日后也持续练习与舞蹈相关的训练,要不是当时老师严格的要求,我的人生也不会有所剧变。
日本导演蜷川幸雄用「千刃之眼」来形容观众对于舞台上演员的目光,有一千种人,就会有一千种角度来看待角色,观众的目光也犹如一把利刃,检视舞台上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演员这个职业,势必得承受这些高压的批评,不屈不挠地再站起来,才能完成演员与观众,在戏剧中的「魔幻时刻」。老师的严格要求,其实都是在保护我们,让我们日后能承受观众的「利刃」。在课上、排练场的各种尝试,也许是拙劣的,但唯有经过这些「不完美」的尝试,我们才能突破,找到表演的「新活水」。对内,我们彼此严格要求,虽感挫败,但互相扶持,疗伤再往前;对外,只要站上舞台,就如上了战场,没有后路,只望凯旋而归。这是我的第一堂表演课,也是我最重要的一堂表演课,我由衷感谢老师为我打下了这些基础,让我在表演的路上,持续勇敢前进。
「表演I」开放式课程请详见北艺大开放式课程平台:https://ocw.media.tnua.edu.tw/km/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