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考Maping the Green field,garden,and action in the cities
艺趣学
2020-01-10
计画执行者:曹洛
计画期间:2019.08.05—2019.08.26
计画地点:荷兰、德国、波兰 关于计画
在生态转向的21世纪,人类对于视界渴求的胃口已从真正的摄影走向事物的投射,我们接受带有一定程度上不确定性方法作为理解的基础;意即,不再着重期望全貌、完整和支配,而是容纳片段、破碎和权力转移。
执行过程纪要与内涵
执行计画的每段过程都有独特的意义,光是看着行前制作近30页的行程表和旅行资料,就能想起当时的每个状态、心情和想法。
真正确定以城市生态为计划主题后刚与柏林艺术大学的旧友联系上,正好发现彼此对「生态」拥有相似的好奇与认知上的契合,并确认八月可以过去拜访、观察她届时将参与的艺术行为介入市民农园的工作坊,所以原先的计画执行地点事实上只有德国柏林一个城市。但既然有机会和时间至生态艺术展蓬勃的欧洲闯荡,不如将邻近的荷兰也纳入,一方面扩充了原先订定的计画目标,试图将这项计画的考察发现融入紧接着就要进行的、以人类世与艺术主题的论文写作,而在这个目标下,我势必需要触碰当代社会的更多面向,包括全球气候变迁、后殖民语境、移民故事、过往历史伤痛、现代程式规划与市民公共空间、博物馆伦理和叙事转向等议题;另一方面,城市脉络形塑彼此大相迳庭的面貌,并不是要去比较甚么,而是了解这些痕迹如何来,是什么让城市拥有各自独特的调性,但有时亦可以在之中找到熟悉或相近的元素。
图二:Gropius Bau, 《Garten der irdischen Freuden》/ Berlin , Germany 图三:Botanischer Garten und Botanisches Museum Berlin / Berlin , Germany
《城市生态考》的「考」取的是「试验、检查、推求、研究」之意。我的执行重点在于带着一幅没有资讯的地图,穿梭于城市,采集生态的线索,在不断地步行、踩踏、攀登和自我提取之下,将移动的轨迹化为点、线和面,透过影像纪录与文字叙事,替移动图志添上关键的人物与事件,再作为与当地艺术、研究机构以及艺术家交流的素材。试透过身体经验和语言交流异国与在地、过往与未来、今天与明日的差异,在种种讯息中,思考城市面对永续与多样性议题的态度,讨论、反思当代人处在地球之中的位置与角色。
图四:Vondelpark / Amsterdam, Netherlands 图五:Grunewald / Berlin , Germany
最终我所选择的回忆方式,是以非线性的叙事来串连这几天的经历和故事,我想会更呼应这份计画本身所必然带有的交织和互相辉映的假设验证。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呈现和分享中,将组织起这一切惊奇与发觉,透过不断地重整、编辑,我的《城市生态考》将不止息。
飘移之后-计画检讨与反思
从二月甄选面试,直到现在执行完计画、回到熟悉的土地三周,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无论是针对计画本身的想法上,如何看待这趟旅行的态度和目的上,或是个人生活上的种种突发事件,都是目前《城市生态考 Mapping the Green-fird,garden,and action in the cities》成形的关键。
记得当初有些不确定却又充满信心地希望与正在柏林艺术大学Art in context研究所的朋友合作,进行一场workshop或是行动创作,也想方设法地将我的这些「行动」纳入未来的论文内容当中,又想不虚此行,把想去的博物馆都走过,但我最终发现,就是因为这样过多的目的性,导致我中间几个月变得非常迷失,发现这样的想法无法被实践、找不到这件事情合适的连结,纠结着究竟是自己能力不足、过于乐观,或只是哪里需要更加努力。这样的心情,加上生活上的变化,让我开始抗拒面对问题,逃避接触计画规划工作,这个状态也使得我和柏林夥伴的会议仅有六月底那么一次。
或许是真的太焦虑了,出发的前两周,我强迫自己必须重新提起这件应该要被好好珍惜的事,而终于在一次自我挣紮中想通些什么。我不再预期这趟旅行「应该」带给自己什么,而是想着做好目前能做的所有准备,再来看它会成长成什么模样。在一周之中,我将行程钜细靡遗地安排好(也是降低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国所产生的焦虑感的方法),研究好所有可能的突发状况的解决办法;然后诚实对夥伴说出自己的转变和接下来的看法,承认一、两周时间能做到的也许只能作为初步观察,做纪录的程度,一起讨论可以怎么继续下去。我将自己调整为观察者角色,而不是行动者,对于行前事先选择的这些地方、还有到时候才会走到/未知的地方的想像为何?调整心态以后,才终于开始带着少许的紧张、期待我的旅行。
意外的是,我发现在当飞机离开台湾土地的那一刻,过去几个月心中的担忧和不愉快几乎不再出现,也能够在异地快速融入当地生活,完全地享受那些自在的日子。可能正因计画拥有一定的开放性,旅程中所遇见的人、事、物也不断让我的思考延伸,许多巧合幸运地让我的计画默默成为辅助我蒐集论文素材和研究的途径。这就是行前许多人得知我的困扰后告诉我的:你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然后看看旅行会带来什么。此行带给我最大的省思,就是理解自身在压力之下会有的各种反应,接着再来思考需要多大的力气和方法从谷底里拉自己;另一方面也很开心透过这份计画,终于知道自己独自在国外生活的样子大概会如何,鼓励未来的自己维持积极态度以完成梦想。
经过这一次,我很确定《城市生态考》的主题会吸引我持续踏查。下一次,我会以更长的筹备时间,试着联系当地机构研究人员进行访谈,补足这次以个人观察为主所缺少的客观资料。
谢谢教育部青年署大专院校国际体验学习计画提供我机会与动力来完成一直想做的事;学校所订定的题目──洲际飘移-艺术实践的城市镜像-在我看来,能够让计画参与者在制作提案、执行计画、整理心得时回顾自身,而非只是对新闻的好奇反应。加入计画的数个月以来,我发觉教学与学习中心给予我们很高的自由度,让人感觉十分被信任,得以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激发各式可能,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对自己的计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负责。
精彩成果>>北艺大影音网「108年洲际漂移─艺术实践的城市镜像」
计画期间:2019.08.05—2019.08.26
计画地点:荷兰、德国、波兰 关于计画
在生态转向的21世纪,人类对于视界渴求的胃口已从真正的摄影走向事物的投射,我们接受带有一定程度上不确定性方法作为理解的基础;意即,不再着重期望全貌、完整和支配,而是容纳片段、破碎和权力转移。
执行过程纪要与内涵
执行计画的每段过程都有独特的意义,光是看着行前制作近30页的行程表和旅行资料,就能想起当时的每个状态、心情和想法。
真正确定以城市生态为计划主题后刚与柏林艺术大学的旧友联系上,正好发现彼此对「生态」拥有相似的好奇与认知上的契合,并确认八月可以过去拜访、观察她届时将参与的艺术行为介入市民农园的工作坊,所以原先的计画执行地点事实上只有德国柏林一个城市。但既然有机会和时间至生态艺术展蓬勃的欧洲闯荡,不如将邻近的荷兰也纳入,一方面扩充了原先订定的计画目标,试图将这项计画的考察发现融入紧接着就要进行的、以人类世与艺术主题的论文写作,而在这个目标下,我势必需要触碰当代社会的更多面向,包括全球气候变迁、后殖民语境、移民故事、过往历史伤痛、现代程式规划与市民公共空间、博物馆伦理和叙事转向等议题;另一方面,城市脉络形塑彼此大相迳庭的面貌,并不是要去比较甚么,而是了解这些痕迹如何来,是什么让城市拥有各自独特的调性,但有时亦可以在之中找到熟悉或相近的元素。
图二:Gropius Bau, 《Garten der irdischen Freuden》/ Berlin , Germany 图三:Botanischer Garten und Botanisches Museum Berlin / Berlin , Germany
《城市生态考》的「考」取的是「试验、检查、推求、研究」之意。我的执行重点在于带着一幅没有资讯的地图,穿梭于城市,采集生态的线索,在不断地步行、踩踏、攀登和自我提取之下,将移动的轨迹化为点、线和面,透过影像纪录与文字叙事,替移动图志添上关键的人物与事件,再作为与当地艺术、研究机构以及艺术家交流的素材。试透过身体经验和语言交流异国与在地、过往与未来、今天与明日的差异,在种种讯息中,思考城市面对永续与多样性议题的态度,讨论、反思当代人处在地球之中的位置与角色。
图四:Vondelpark / Amsterdam, Netherlands 图五:Grunewald / Berlin , Germany
最终我所选择的回忆方式,是以非线性的叙事来串连这几天的经历和故事,我想会更呼应这份计画本身所必然带有的交织和互相辉映的假设验证。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呈现和分享中,将组织起这一切惊奇与发觉,透过不断地重整、编辑,我的《城市生态考》将不止息。
飘移之后-计画检讨与反思
从二月甄选面试,直到现在执行完计画、回到熟悉的土地三周,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无论是针对计画本身的想法上,如何看待这趟旅行的态度和目的上,或是个人生活上的种种突发事件,都是目前《城市生态考 Mapping the Green-fird,garden,and action in the cities》成形的关键。
记得当初有些不确定却又充满信心地希望与正在柏林艺术大学Art in context研究所的朋友合作,进行一场workshop或是行动创作,也想方设法地将我的这些「行动」纳入未来的论文内容当中,又想不虚此行,把想去的博物馆都走过,但我最终发现,就是因为这样过多的目的性,导致我中间几个月变得非常迷失,发现这样的想法无法被实践、找不到这件事情合适的连结,纠结着究竟是自己能力不足、过于乐观,或只是哪里需要更加努力。这样的心情,加上生活上的变化,让我开始抗拒面对问题,逃避接触计画规划工作,这个状态也使得我和柏林夥伴的会议仅有六月底那么一次。
或许是真的太焦虑了,出发的前两周,我强迫自己必须重新提起这件应该要被好好珍惜的事,而终于在一次自我挣紮中想通些什么。我不再预期这趟旅行「应该」带给自己什么,而是想着做好目前能做的所有准备,再来看它会成长成什么模样。在一周之中,我将行程钜细靡遗地安排好(也是降低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出国所产生的焦虑感的方法),研究好所有可能的突发状况的解决办法;然后诚实对夥伴说出自己的转变和接下来的看法,承认一、两周时间能做到的也许只能作为初步观察,做纪录的程度,一起讨论可以怎么继续下去。我将自己调整为观察者角色,而不是行动者,对于行前事先选择的这些地方、还有到时候才会走到/未知的地方的想像为何?调整心态以后,才终于开始带着少许的紧张、期待我的旅行。
意外的是,我发现在当飞机离开台湾土地的那一刻,过去几个月心中的担忧和不愉快几乎不再出现,也能够在异地快速融入当地生活,完全地享受那些自在的日子。可能正因计画拥有一定的开放性,旅程中所遇见的人、事、物也不断让我的思考延伸,许多巧合幸运地让我的计画默默成为辅助我蒐集论文素材和研究的途径。这就是行前许多人得知我的困扰后告诉我的:你只能做好万全的准备,然后看看旅行会带来什么。此行带给我最大的省思,就是理解自身在压力之下会有的各种反应,接着再来思考需要多大的力气和方法从谷底里拉自己;另一方面也很开心透过这份计画,终于知道自己独自在国外生活的样子大概会如何,鼓励未来的自己维持积极态度以完成梦想。
经过这一次,我很确定《城市生态考》的主题会吸引我持续踏查。下一次,我会以更长的筹备时间,试着联系当地机构研究人员进行访谈,补足这次以个人观察为主所缺少的客观资料。
谢谢教育部青年署大专院校国际体验学习计画提供我机会与动力来完成一直想做的事;学校所订定的题目──洲际飘移-艺术实践的城市镜像-在我看来,能够让计画参与者在制作提案、执行计画、整理心得时回顾自身,而非只是对新闻的好奇反应。加入计画的数个月以来,我发觉教学与学习中心给予我们很高的自由度,让人感觉十分被信任,得以拥有充分的想像空间,激发各式可能,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对自己的计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负责。
精彩成果>>北艺大影音网「108年洲际漂移─艺术实践的城市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