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美剧场设计元素探寻

艺趣学
2020-05-10
计画执行者:朱曼菲
计画期间:2019.08.11-2019.08.25
计画地点:东京、京都、大坂
 

计画内容
不受限于在学期间偏西方体系的剧场元素,充实自己对于「剧场设计」的定义,观摩学校以外现正运行的剧场设计,进而充实自己的世界观。计划在充满东洋之美的日本,走访主要城市—东京、大坂,以及文化古都—京都。
 
日本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种很多,透过国际体验学习的机会,到日本专门演出各剧种的剧场亲自感受、体验、学习。每次观戏带着随身绘本,边看剧、边速写速画,绘下触动我的场景 。剧场中的嗅觉、触觉、听觉我留不住、带不回来,但是透过手写的温度,我可以留住感受到的情绪、还有相机带不走的感动。
 
 
This is an image
图一  东京银座 - 歌舞伎座


体验心得
当我在京都看完舞踏演出,表演者在最后一刻,随着舞蹈动作轻柔的跪下,以双手将演出用的花,献给在他正对面的我。看完舞踏回住处的路上,我很快乐,全身升燃起很多能量,想把这些感动,带给更多人。隔天早上,我跟旅伴看着窗台这朵花,想着在旅途中要好好呵护她并不容易,更不能带上飞机回台湾,那为何不传承这份感动呢?在饭店退房时,我们将这朵花送给饭店的柜台人员,感谢这几天的招待。我看到他们绽放出最真诚的笑容,像个小孩突然收到糖果一样惊喜,以不熟练的英文频频对我们说:「真的很谢谢!好贴心、好开心!」我保留了花朵最美丽的时期,也让对方有个美好的早晨,留下珍贵的回忆,我是个幸福的人。
 
八月底某日,在京都被台风严重影响行程。我们原本预计参观伏见稻荷神社,搭车时不幸的铁路因台风误点停驶,大家被困在车站一小时以上。伏见稻荷近在眼前,但一出站便是狂风暴雨,路上行人纷纷壅挤地躲在车站内,等待雨停。下雨的京都别有风味,想必不少人觉得很浪漫,但我只想跳脱这些「出国滤镜」,并非出国体验到的一切都好、自己出身长大的台湾就不值得珍惜。台湾也有台风、也会有路上风雨的时候,我只觉得不论是世界何处,我们面临的问题根本是一样的,面对自然、不可抗的因素,「顺应」是此刻能选择的办法,也毋须特意崇洋媚外。
 
旅行跟生活的差别在哪里呢?我们不过是从自己生活惯了的地方,转移到别处别人生活惯了的地方,便定义其为「旅行」。旅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旅行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体悟到这件事。
 
 
This is an image
图二  一幕见席的座位是3楼最后方


歌舞伎
出发前我在网络上查找过「一幕见席」的资讯,票券会依据当天演出的曲目分段,且会因当天售票剩馀的座位而影响,因此需要现场排队碰运气。幸运的我在东京银座-歌舞伎座,买到《八月纳凉歌舞伎》第一章第二部的〈闇梅百物语〉,演出仅有一小时,而观戏时剧场内居然可以吃东西,这与台湾的剧场规定相当不同。情节虽然都是日文对白,但肢体、现场奏乐、舞台灯光服装等设计,十分吸睛,让一切跨越了隔阂,我明白剧情的走向、感受到情节呼吸的节奏,听着传统乐器三味线衬托歌舞伎的唱腔,演员进退场华丽地使用升降舞台的陷阱室,观察到很多剧情规则,像是一景正式歌吟,下一景便会有丑角出来等,萤光骨头效果、投影星星雪花落下………有机会能再看歌舞伎我一定不会错过,真的很喜欢、好精彩!
 

能剧
京都观世会馆远离观光区域,现场观众几乎都是当地人,着正式服装观赏,更有看到有观众手拿着「谣曲本」对应演员在台上的唱词。我在此观赏能剧演出《青年研究能》,曲目是〈冰室〉、〈棒缚〉与〈熊坂〉。

能剧的舞台空间呈现L型,基本上主角的进退场都在走廊那头,小角色或是黑衣人会由主舞台侧面一个小通道偷偷离去。演员的服装华丽,主要角色会佩戴面具。灯光变化不大,整体重视演员的唱腔与舞台走位。演出时旁边都有「地谣」──像古希腊悲剧的歌队,以唱念方式说明故事。戏长三小时,加上能剧步调缓慢,让我有机会边看戏边速写,以绘画留存我的印象。
 

 
This is an image
图三  能剧的舞台空间呈现L型

 
舞踏
我在京都舞踏馆观赏舞踏演出《黄泉之花》 。单一场次只有9个座位,一日只演两场。我很庆幸能买到票,近距离感受舞踏的魅力,汗水与摆动的肌理在灯光下真的很动人。舞踏比起其他传统剧种更为小众,接触的人不多,与我同场的观众多为外国人,观众坐在椅垫上,演员就在前方不远的榻榻米处演出,没有台词,只有纯粹肢体的感动。
 

 
This is an image
图四  京都舞踏馆,每场只容纳九位观众的小空间剧场

 
体验感受
旅程中刚好遇上日本当地的中元节(お盆/おぼん),从东京到关西的铁路或是夜巴都一票难求,只剩下飞机的选项。于是我们在规划从东京成田机场飞往大坂关西机场,再转乘到京都。日本国内航空的搭乘的多数是本国人,行李轻便,也因此增加我们观察日本当地人的机会。我从来没有在日本搭国内航空的经验,身边少了一些观光客,让我们能好好深入观察当地,也在前往京都的路上,复习了一下日文。
 
离开时没有太多不舍,更多的是关注在当下,并回忆这两周所看的剧场演出有多难得。甚至产生一个念头,觉得当初命运安排我进入北艺剧设,目的或许就是在铺路让我这趟来日本的时候会注意到他们的「剧场表演艺术」,并为此付出时间去研究了解、去把日文学得更好吧?
 
This is an image
图五  京都祇园甲部歌舞练场-弥荣会馆,结合各个传统剧种的「串烧表演」 


展望
剧场的魅力在于「现场的」一切。就在眼前、人与人面对面的演出,毫无后制的场景,就是这么真实的呈现。看戏的当下,待在剧场观众席的时间很多,剧场内不得摄录影是众所皆知的规矩。但是可以绘画。绘画也可以记录我当下的感受,每一次观戏时,我都会带着我的随身绘本,边看剧、边速写速画,绘下触动我的场景。剧场中的嗅觉、触觉、听觉我留不住、带不回来,但是透过手写的温度,我可以留住感受到的情绪、还有相机带不走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