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漫长的路其实还满值得的!:109学年度优良教师——电影创作学系江美萱助理教授
文/教学与学习中心 许妍甄
图1、 江美萱助理教授
「对于未来,北艺大有非常多的艺术领域、可以培育人文素养的课程,我也非常鼓励电影系学生,多多利用其他学院的资源。来自不同领域的学生,其实可以激发很多不同的创意,也可能带给艺术教育各种新的可能性,这是北艺大学生得天独厚的资源。」
绕点路,其实很值得
大学时期唸英文系开始接触大量的电影与戏剧,后来到美国念比较文学,转而吸取文学精随课程,如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后殖民论述、现代主义理论等等,经过两年的修业,感受仍对电影情有独锺,特别是亚洲电影,因此博士班申请亚洲语言与文化研究学系,聚焦在华语电影与视觉艺术的探索,虽然是以电影研究为主,但是仍然接触不少文学、历史领域的课程,在这些领域的学习,老师说有助于深化探究电影的领域,找到自己最关心的议题,就是早期六、七零年代台湾的国语电影。「好像绕了很多远路,但其实我还满喜欢这趟远路上的风景和体验,这条漫长的路其实还满值得的!
魔鬼藏在细节里,你的观看不能只是看
在教学的路上,美萱老师初期留在美国任教,教授亚洲电影、流行文化及文学,回到台湾到北艺大任教,首先面对一个满大的冲击是,学生不再是单纯文学背景的学生,而是电影创作学系,面对以创作为主导的学系,作为一个电影研究的老师来说,能够为这个系所带来什么样的贡献呢?
第一个,提供学生观看与讨论电影的工具,美萱老师提到过去在文学的学习上,非常重视文本分析,现在学生所谓的「看电影」,真的是看了电影吗?老师接着分析,现在的媒体工具非常便利,学生可能在家利用电脑、手机,甚至一边做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一边观看电影,但是电影里的细节、场面的调度、光线的变化、声音的层次等等,学生未必注意到,美萱老师也分享曾有学生跟他说,自从上过老师的课之后,看电影就不再只是放松的看电影,脑袋会很自动的去观看细节、思考,对老师而言,听到学生这样的回馈甚是欣慰!
第二个则是批判思考的能力,注意到电影的细节后,开始要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我觉得去培养学生独立批判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美萱老师提到批判思考是一种开放性的、不带偏见的评论与思考能力。举例来说,一般观众或许会认为商业片不过就是不需经过大脑思考的爽片,但美萱老师特别提到,「就算是类型电影,背后还是有值得去思考的地方」,老师也举例,「譬如说恐怖片可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去探讨;九零年代日本恐怖片里,以电视、录影带、手机带出的情节,是不是也是一种对科技的恐惧或不确定性」,又如老师所研究的黑帮电影,背后所隐含的国族主义等等,换句话说,每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文本,对电影创作学系的学生而言,观看电影并不是单纯的看电影,而是在观看的同时找到自己的观点。
批判思考的训练须要透过很多的练习,「但是首先必须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到重要性,也要提醒学生们「小题大作」,任何的小细节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将这些环节建立和学生的关联性,会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是辩论,老师说他在课堂上会当起小恶魔,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辨,「如果他们真的要从我的课堂带走一样东西,就是带走这个东西吧,因为这可能对于他们人生未来发展还满重要的部分。」
「对我来讲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历史是一种以古鑑今,「知道历史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现在的定位」,「电影不只是一个艺术的文本,他其实是紮根在社会、源自于社会,你可以说他反映,甚至批判了,更甚至是有机会去重建社会概念,他捕捉了当时整个时代、社会集体记忆,透过电影了解在地历史记忆文化等等的,这也是我希望透过自己本身历史的训练可以带给学生,不只是历史的重要性,也是去意识到电影在历史书写和纪录上很特殊的地位。」
文火慢煮,丰厚人文素养
美萱老师也常在思考,现在的世代大多数都是靠网络获得知识、技术,可以透过网络学会摄影技巧、理论概念,「那身为艺术的教育者的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提供?」,「所谓人文素质或关怀,他其实是很慢、很慢的去培养和累积」,美萱老师点出培养人文素养与关怀的重要性,当一个人有很高超的技术跟技巧,反而显出空洞,获得人文素养的养分不见得是从电影中,他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社会议题,可能是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领域,在速食文化下,很容易让人趋近功利主义,太过计较利益、成败得失,找不到生活的温度,只仰赖技术的电影,也难获得电影的青睐,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文火慢煮,细细品味一部电影,找到自己的观点,成为创作滋养的基底。
网络让学习变得便利与即时,但缺发系统性,经常是零碎、断裂的,「我觉得在这种时候,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反而能提供清楚、明确的架构,至少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这样或许可以去补足学生很零碎的知识获取」。
好莱坞西部片导演John Ford说,「『一点艺术美学上的挫败不算什么,但是足以给你一个死刑般命运的,其实是你商业上的失败』,但是他这句话背后其实还有一个转折,他觉得一个导演,你要怎么样带给观众满足,但同时间也不能忘记自己的个性和视野」,美萱老师以此鼓励学生们,商业电影或许是生存很重要的部分,但其实还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你可以说在公式化电影发展的类型之下,他还是有个人风格和色彩,可以做为既有的、带给这个僵化的类型公式下的修饰音,其实也是一个带来不一样东西的机会!」
线上让我们缓慢,实体让我们充满感谢
美萱老师坦言疫情造成的改变在教学上是很大的冲击,老师从研究生时期就开始在授课,但是线上教学是第一次,无论在技术上、心态上都是很大的震荡,也总是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网络连线的稳定度、学生有没有听到、听不到学生的声音、看不到反应等等,我想这也是因疫情改成线上教学时,大多数老师都会面临到的困境,也让美萱老师不得不跳脱舒适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因为疫情的线上教学,让美萱老师开始缓慢,过去教学总是急着、快得,要将身上绝学都倾倒给学生,「线上教学开始让我去思考,说的多还是说的让学生听到」,在疫情前,老师总是提供学生大量的知识,因为疫情、因为线上教学,很多事情不得不停下来、不得不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等待,「我希望我可以透过慢慢地改变去传递给学生,但到底具体成果如何,可能还要再一些些时间,再回来看到底有没有传递出去。」,「线上教学是满崩溃的,很高兴回到教室里面。」
图2、 江美萱助理教授
创作跟思考是不能分开的
美萱老师说艺术教育很常会区分成创作跟艺术鑑赏评论,看似有点对立的状态,「其实创作的整个过程,他不是只有创作这件事情,包含创作前的研究、初步的创作尝试、反思论述、再次修改、再创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若直接进到创作,好像就容易落到市场主义导向,「怎么样去平衡个人理念和市场机制」。学生往往是拍摄完作品,才回过头来写创作论述,「创作跟思考是不能分开的!」,「要从很初期时就带入这些概念,透过艺术教育支持,至少让他们多一点力量,或许可以带领他们在某些商业市场主导之中,保有一些个人视野与个性」。
反过来看另一部分,「会不会我们很着重在理论,譬如说社会议题、性别、自然生态、多文化等等,然后我们反而离艺术远了?」,「这是我这几年自己在思考的,很多时候在知识之外有更多的东西,包括回到艺术的感受性」,「我觉得我可能还在艺术教育这条路上学习,怎么带给学生所谓感性的力量。当我们一再评论、一再赋予知识的时候,最初的感动和艺术性,他其实也是很值得在艺术教育中被强调的,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老师举美国着名的作家和评论家Susan Sontag《反诠释》,「艺术的这种精神性、重要性,他是不能被知识所取代的,我们不断去诠释、赋予专有名词,但是不能忘记最根本的精神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