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艺术家教师的师培之路:109学年度优良教师——师资培育中心吴玉铃副教授

看板人物
2022-12-13

文/教学与学习中心 许妍甄
 

 

 

 

图1、吴玉铃副教授

图1、吴玉铃副教授

 

 

深植于心的社会学指引

玉铃老师回想大学时期就对教育怀抱理想,民国七十六年进入台大社会系,这一年台湾解严,大学四年正是台湾政治与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湧的时期,「那时候几乎都是跟着老师在街头上课!」这个时期,也是台湾经济高速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跻身开发中国家的关键时期。课堂内、外,各种社会政治经济议题的讨论,从阶级、贫富、公平正义到两性平权等等,这些对于社会变革的学习与关怀,也成为往后所有生涯与价值选择的重要指引。
 

大学毕业之后,老师选择投入教育,一心想到偏乡教育的现场,认为教育现场是社会变革的最前线。老师回忆当年,报名参加代理教师甄选过程中,从报名到面试,一路遇到所有人狐疑的眼光,台大毕业生为什么要选择来国小当代理老师?!所以,也没意外地,别人十分钟面试被穷追猛打,老师只要三分钟说服考官自己为何要来小学代理,然后就榜首录取,「有一点像天命,从此以教育作为一种自身社会实践的路径」。
 

 

以社会实践为起点的艺术教育

一年的代理教师之后,硕、博士阶段研究重点分别在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到性别教育。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初任大学教师第一年,就被指派接任该校学生辅导中心主任,接任三个月内,接二连三学生自杀、自伤事件发生,老师形容那三年真的是终身难忘的学习历程,从社会学、教育、到辅导专业的学习,整个一路的历练,直到来到北艺大通识教育中心任教,之后又转任师资培育中心,老师说「我觉得来到师培是完美跨域学习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此,以艺术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路径,从个体身心的觉察、安顿、教育,到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连结、变革的呼唤,从微观到钜观,从感性到理性,「我觉得很具身、很浪漫、更多可能性被有感的连结在一起,对所有差异的关怀,能够透过更有张力的方式去表现出来、实践出来,身处在艺术人的世界里,我觉得很幸福」。
 

正如同老师所说,她在2015年第一次参访由北川富朗所策划,每三年一展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感受到艺术所蕴含的强大社会创新动能,感觉无比震撼。大地艺术祭自2000年开办以来,已成为世界知名、透过艺术创造地域再生行动的经典案例。透过艺术家的创意,在人口外移、老化、交通不便与每年积雪长达半年、耕作不易的山区丘陵地区,利用废弃学校、老屋、梯田景观、地震、土石流灾变现场的山川地景,邀请来自日本及世界各国艺术家进行创作、透过艺术为人口老化、疲惫凋零的山村重现生机,不仅重新创造人与土地、人与家乡、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关系,重现老人家脸上的笑容,同时也为地方带来高度社会经济效益。因着看见大地艺术祭所创造的巨大社会实践动能,真实感受艺术如何重塑人与环境及社会关系、带动地方重生,为老化乡村里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关系带来改变。这些看见于是启动了老师对于艺术与偏乡教育议题的关注,体察到孩子本身才是改变自身命运与家乡未来最重要的人,而艺术人文领域老师所能做的最美好的事,不就是教会孩子如何站上舞台,勇敢的表达自己,学习用自己的创意为家乡上妆!
 

玉铃老师来到北艺大的第二年就被任命担任教学与学习支援中心(后改名为教学与学习中心),是CTL第一任主任,建置非常多基础制度、数码学习系统的根基,如TA制度、数码学习平台艺学园的建置等等,所有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基础制度与平台建置告一段落之后,老师常问自己要如何更贴近地做到「促成教师间对话与交流」?心里也有很深的自我怀疑「一个不懂艺术的人,到底要怎样去支持艺术大学老师的教师社群发展?」于是她与当时的教务长张中煖老师提出「艺医共学计画」,将艺术领域多位老师与医学领域老师连结在一起,这也是推动跨域合作发展课程计画的创举,以身体出发开启艺医跨专业的对话,计画第一年就召开过52场大大小小共学会议,现在想来仍然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现在的教学与学习中心依旧在当时玉铃老师所建置的根基下,努力创造教学与学习的最佳场域,听着老师分享CTL的过去,万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与偏乡艺术教师共学之路

在这次教学优良访谈前,与玉铃老师的接触是107年教育部教学实践研究计画,老师申请的学门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教育学门,我在心里默默觉得能够申请通过的,大概不是魔就是神!那是各种教育理论竞争的兵家之地,老师顺利通过,是我第一个佩服的地方,拜读计画书与成果报告之后,也让我重新看待北艺大的师培教育及偏乡艺术教育。
 

「以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方法去进行偏乡教育的支持、跟偏乡教育工作者一起合作,这件事让我变得很有感觉」,玉铃老师分享带着师培学生踏进偏乡其实很不容易,遇到过无数挫折,老师形容一开始很像一个人带着一群孩子行走在孤岛上,没有可以共鸣和相接应的人,随着开始到艺教所开课,认识贡老挝中曾品璇老师,「那真是一位用生命在偏乡教学的老师!」,「我觉得那是一拍即合,有了现场老师一起共学,一起辅导师培学生,学生也因此得到很好的支持」。
 

教育无法速成,培养一个老师的路很长,「要让年轻师资生打从心底认同将艺术教育当作创作般地去面对,我知道这不是口说就能做到,这需要时间去实践跟验证」,老师心目中的艺术教师,绝对不是艺术专业表现不够好的次要选择,相反的,所有艺术家教师都是最专业的艺术创作者。
 

 

 

 

图2、吴玉铃副教授

图2、吴玉铃副教授

 

 

跨域共学共创的北艺师培教育

玉铃老师说,师培就是一个小北艺,师资生来自全校所有系所!「这在北艺是很珍贵、很独特的学习社群,是最能够深入跨领域合作共创的场域」。以师培服务学习的艺术教育史怀哲营队为例,「从教案设计到营队筹办,营队出队每次就是一个礼拜、十天,大家日日夜夜一起工作,所以通常回来不是变仇人就是一辈子的战友」。玉铃老师以跨域统整的方式,带领师培生运用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可执行且永远充满创意与惊喜的教案,透过营队的合作学习建立起革命情感,从修课、营队到一起组成读书会面对毕业后的资格考试、一起成为艺术教育现场的工作夥伴,「那些难关与冲突只要能够跨过去,就会到另一个境界」,也淬鍊出深获各界肯定的艺术家教师。
 

艺术教育如同艺术创作,美感很抽象,所有人都必须经验过才会理解那种感动,「艺术是可以串联不同领域,并且将不同学科整合的」。108课纲之后,老师看见艺术教育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可能性,艺术成为统整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表现方法,艺术成为创新与跨域统整教学的灵魂。以近期积极推动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与多媒体音乐教育的师资培育为例,我们此刻不开始,那就永远是零;然而,一旦开始,即便初期只能做到10%的成果,那未来就无限可期了。作为教师,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行动和勇气。看见了问题,就很难视而不见,然后就是想方设法采取行动、积极介入让改变发生。说到底,教师的生涯就是一段行动研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