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點與起點之間:「英雄之旅」教學運用與學習實踐成果論壇
跨域創新課程
2024-01-10
文 / 藝教所碩三 李育容
臺北藝術大學與政治大學文學院於12月16日共同舉辦「在終點與起點之間——『英雄之旅』教學運用與學習實踐成果論壇」,參與計畫課程的兩校師生分享彼此在教學與學習上的歷程與反思。政大文學院曾守正院長首先邀請兩校計畫主持人介紹計畫核心精神,林劭仁教務長介紹北藝大「英雄之旅-藝術探索者計畫」以「自主學習」、「社會情緒學習」與「跨領域學習」作為核心精神,由不同系所老師共同延伸設計課程模組,搭建好學習鷹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林教務長亦提到在108課綱後教與學的型態已有所不同,關鍵在於如何改變。政大文學院李維倫副院長說明「壯遊.指南」計畫旨在賦予學生挑戰的力量,強調課程創新和學生自主實踐學習,英雄必經歷過失敗的淬煉,老師陪伴學生面對困難,走過失敗最終達到素養養成。
召喚|英雄之旅的教育意義何在?
政大李蔡彥校長以「喚醒熱情」、「製造機會」與「反思和鼓勵」三階段的英雄之旅來勉勵大家:老師引導學生將神經放軟心胸打開,循循善誘使其願意跨出門檻;在制度上創造許多機會,讓想搭車的人都有機會搭上車;下車後有機會反思,並且有一路同行旅伴相互鼓勵,與亦師亦友的老師時刻提點,從歷程當中豐富學習結果。政大林啟屏教務長以黑夜中照亮靈魂的點點星光為喻,以此為起點喚起熱情並指引著我們向前。強調自主學習是成為自由人的關鍵,從自主出發,自發且自律的朝理想的旅程前進,做自己的英雄,不做世俗認定的英雄,做一個有尊嚴的自由人。
召喚|如何喚起熱情?
政大哲學系王華老師分享在倫理學課程中,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保持問題意識、設計小組活動進行實務討論、練習從辯論中思考與解決問題等多元教學方法,並讓學生以自由書寫方式提出看法,王老師提到,當學生發現所說所寫被重視的時候,他會很用心投入其中。
政大哲學系林郁竣同學提出夢想啟程的關鍵須具備「底氣」,來自於對流程的掌控、產出的想像以及對自己能力的理解,在零經驗的情況下,藉由顧問引導與帶領可以幫助自己建立底氣,開啟接下來的旅程。而政大哲學系一年級羅瑋晴同則受到林郁竣學長的召喚,挑戰自我極限投入舞台劇表演當中。
北藝大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孫紹庭老師課程設計以引導學生挑戰自我為目標,學習訪問不認識的學長姊甚至路人。大家帶著器材去為他人服務,如同勇者都有夥伴,讓習慣位於幕後音控工作的學生們與夥伴一起跨出舒適圈、一起跨越重重障礙。孫老師也分享上週觀課的心得,反思除了課程階段性的設計,學習坎伯英雄之旅理論的敘事分析方法,是有助於學生在創作或表演上,呈現出豐富且具有層次的情感表達。是孫老師學生同時這學期也擔任教學助理的北藝大周筱茜同學提到,孫老師的課程如同電玩遊戲中一個個關卡,從小怪打到大怪一路過關斬將,過程中除了老師課堂所教的知識,同學們在課堂外自主學習練功升級,也坦言自己無法死背硬記知識,更喜歡這種透過實作的深度學習。
出發與歷險|不願參與?豬隊友?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歐子綺老師提出分組活動中學生害怕遇到豬隊友的問題引起熱烈討論,北藝大楊金源老師率性地回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善念會引發善念,教師可以從旁輔導幫助學生建立信心,但不宜過度干預,政大歷史系金仕起老師也傾向讓學生們組內自行解決。
北藝大新媒系黃裕雄老師則是先花一學期觀察學生們的學習狀況、先備知識與特質,邀請符合該專案工作類型的學生來參與實作,確認參與意願排除了產生豬隊友的風險。實作過程非常艱辛,甚至師生們一起工作通宵至凌晨四點,政大創新國際學院陳柏良老師向黃老師請教,如何引起同學們的參與動機以及不計時數的投入熱忱?黃老師回應,北藝大學生的成就感來自於作品是否有被認同,也會好奇專業工作者的工作過程,共同完成好的作品所產生的榮譽感是支持學生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並且完成專案學生同時也成為了同儕們的榜樣,佩服同學如此厲害的同時,自己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情。最後黃老師俏皮地說到,準備充足的食物,把他們餵飽,也是讓大家能夠專心投入於工作當中的小撇步。
「 XPlorer 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共同主持人彭心儀老師回應,現在學生的目標意識很清楚,對於自己有哪些幫助、未來職涯有什麼啟發,是學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在課程開始時向學生清楚說明需要付出多少時間,是現在老師們的基本功課,學術上的訓練必須能讓學生應用在實際的場域,讓學生理解如何學以致用。並鼓勵老師們也許可以開放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討論,讓學生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老師,在執行上也會因為有自己參與的部分而更加投入。
社會情緒學習→學生學習?老師學習?
北藝大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陳凱馨同學認為英雄之旅概念導入專業課程,對於學生的學習幫助有加乘的效果,在音響傳播工程導論課程中除了必須小組讀文本與校內音控練習,更進一步將學生們推到校外進行實作,實際與客戶進行溝通,學生了解客戶需求後架設音響以及現場音控,陳同學幽默地說,過程中有各種狀況要排除,這時候就讓子彈飛一會兒,面對之後就會知道以後該怎麼去處理。她也了解到理論與實作之間存在著差異,除了必須擁有專業知識也要懂得傾聽客戶需求,以及組內協調分工培養默契,正是社會情緒學習的一部分。
回歸|如何自主學習,成為素養?
北藝大劇設系楊金源老師強調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做的重要性,如同馬蓋先在危及時刻運用所有科學知識和一把瑞士刀解決問題,面對導演或編劇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用心思考學習如何解決問題,挑戰自己的極限盡情探索嘗試。同時楊老師也反思過往劇場模型設計課程當中的團體學習動機較低,於是安排實際舞台參訪讓學生與專業技術人員對話,以及小組共同完成永續論壇的佈置,學習如何與他人分工與溝通。楊老師感性的說,陪伴學生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老師也在學習,老師所獲得的知識有可能一半是學生陪自己一起走過,沒有任何旅程會白白走過,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目的地會突然出現,所有旅程上的磨難與痛苦,都是通向目的地的重要節點。
回歸|真實情境的挑戰有效?
學生在面對真實情境的挑戰時,往往怯於表達擔心拖累同學因此錯過許多機會,北藝大于國華研發長請教心理學專家政大文學院李維倫副院長,對於學生在面對挑戰時心理狀態的看法。李副院長回應有許多學生會出現冒牌者症候群,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低分高就,於是不敢行動、不敢離開原來的軌道,害怕暴露了真實的自己。政大哲學系林淑芬老師以自我揭示方式拉進與學生的距離,師生共同討論冒牌者症候群現象,並扮演陪伴者的角色陪伴學生提升自我認同與信心。
北藝大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孫紹庭老師則提出儘早協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可用性,面對不安全的心理給予肯定與鼓勵,增加學生的安全感。政大哲學系畢業生蔡雋濤同學也分享,目前任職於民視新聞部助理編輯,身為公司新進人員經常擔心不是最頂尖的而不敢發言,但受到主編與同事的鼓勵,以及過去參與計畫學習歷程的自我覺察,了解到即便不是最完美,只要知道自己有那個可能性,就會有動力向前。
回歸|失敗與承擔-->如何善後?
北藝大劇社系四年級劉奕祥同學聽完上午老師們討論挫折與失敗是很重要的學習之後,決定鼓起勇氣與大家聊聊,他最近搞砸同學大型畢業製作的失敗經驗,連續八週不眠不休卻換來三位同學的畢業製作差點開天窗,劉同學反思他並非不努力而是沒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腦中所想的與實際做起來落差太大。面對失敗,劉同學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面對並修補,所幸在同學大力幫助下順利過關,只是從言語中可聽出他的自責,並了解到應當捨棄過往的天真與自負。同時身為楊金源老師課程助教的他,期許自己除了是教學者也是陪伴者,在學弟妹徬徨無助之時,自己能成為他們學習路上的一抹風景,讓他們可以看見前人失敗的經驗,讓他們可以從中學習。
回歸|素養如何評估?
政大文學院李維倫副院表示素養其實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即實踐學習,學生周遭有許多資源,從中抓住機會開始歷史旅程,而這些機緣與資源,串連起來之後就是自己獨特的英雄之旅。北藝大林紹仁教務長則表示,蒐集學生的成長證據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教師把制度設計好、機制做好,每個人會走出不同的旅程有不一樣的學習效果,未來怎麼走?這個問號期待讓老師與學生們自己去發現。
「在終點與起點之間——『英雄之旅』教學運用與學習實踐成果論壇」在師生們熱烈的分享當中結束,如同政大文學院曾院長所說,我們希望這個終點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各位英雄們收好今日豐碩的果實,準備向下一個旅程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