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只是年齡的分界線──戲劇學院2020春季公演《少年B》
教學工坊
2020-05-10
撰文/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蘇慧敏
2020年5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年度春季公演,在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演出。此次公演一共有兩部戲劇作品,皆選擇採用日本劇作。上半場的《少年B》,由戲劇系學生汪勇偉執導,演出日本當代導演暨劇作家柴幸男的劇作。
《少年B》由主角岡部想要說一個與自己有關的故事開始,觀眾跟隨著岡部的腳步,回首岡部14歲時的生活。故事環繞在岡部與他的同學們,分別是岡部的暗戀對象井上、志同道合的好友大柿、特立獨行的玉井,還有留著暴走族頭的不良少年山田。劇中大量使用重複演出相同片段的手法,呈現14歲的岡部對於生活的天馬行空想像與岡部真正的生活,藉由將幻想與現實並置,對照出兩者之間的差異。14歲的岡部似乎就是所謂的「中二病」患者,幻想自己可以打敗所有壞人,最後獲得暗戀對象的青睞。然而,現實中的岡部只是個普通人,被欺負時不敢回嘴,和暗戀對象對話時會結結巴巴的。接著,時間軸跳到了岡部37歲時。與14歲時不同,37歲的岡部不再幻想,也不再認為自己能夠成為搞笑藝人。岡部的同學們也找到了各自的人生方向,過著平淡的生活,而岡部也準備接受平淡的自己,結束屬於岡部的故事。就在故事即將結束的時候,岡部記憶裡的井上再次出現,喚醒14歲的岡部,重新燃起37歲的岡部對於生活的熱情。
圖一 《少年B》故事環繞在岡部與他的同學們。
《少年B》的時空背景不斷地轉換,故事發生在岡部的家、公車站牌、學校等不同的場合,穿梭於岡部14歲與37歲之間。然而,實際上出現在舞台的,只有一個場景──老舊公園裡的遊樂場。舞台上擺放著一個舊式的溜滑梯、幾個輪胎製成的簡易遊樂設施,以及販賣機。在公園的後方,是一棟高樓。高樓之間的狹小空地改建而成的公園,是地狹人稠的日本社區常見的景象,但在此也巧妙地與主角岡部的心境連結。這棟在舞台上搭建的高樓,將偌大的舞台壓縮成狹窄的一隅,隱隱形成一種壓迫感。與高樓形成對比的是公園裡的遊樂場,裏頭的溜滑梯與遊樂設施即使老舊,卻仍然色彩繽紛,不減其強烈的「童趣」意象。高樓與遊樂場,就如同37歲與14歲的岡部。長大後的岡部從繁華的東京回到家鄉,就好似從高樓走進了公園裡的遊樂場;過去的岡部彷彿被現實桎梏,隨著時間逐漸風化而斑駁,但其實岡部的本質從未改變,仍是過去那個幻想要拯救世界的少年。
即便只使用單一個場景貫穿全劇,《少年B》頻繁切換時空背景的敘事方式亦不會造成觀眾混淆,原因就在於其乾淨俐落地視覺轉換。《少年B》使用直接在舞台上換裝的方式,觀眾可以透過岡部的換裝,得知接下來的故事將要轉向何處,以及岡部現在所處的時空為何。除此之外,雖然舞台一直維持著公園遊樂場的場景,但是舞台設計仍在原有的空間上做出不同的變化,例如:成年後的山田工作的便利商店是原本的販賣機。此種別出心裁的設計,不僅跳脫了單一場景可能導致的侷限,使導演的場面調度更為豐富,也有助於觀眾更理解故事的發展,同時維持了《少年B》時空轉換、現實與幻想交雜的敘事特性。
劇中使用了外星人作為社會化的隱喻。在玉井的口中,外星人只是披著人類的皮的小灰人,因此需要透過伸張自我來提醒自己與眾不同,但是如果小灰人忘了自己是外星人,最後就會變成普通人類。37歲的岡部就是一個小灰人,隨著年齡增長,成為一個社會化的大人,最後選擇用現實的眼光審視自己,逐漸變成普通人。然而,14歲的岡部對於「成為一個特殊的人」的憧憬並未完全消失,因而使37歲的岡部對於成為普通人的自己感到失落。岡部的失落並不難理解,甚至令人感同身受,因為社會化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是一種人生的生長痛。因此,當觀眾看到岡部的遭遇,不免會從中聯想到自身的經歷,就如同節目單所寫的:「這是岡部的故事,也是所有人的故事。」
圖二 岡部幻想自己能打敗所有壞人。
年齡是促使每個人社會化的一大因素,在劇中,37歲的井上不斷提到自己「已經不是小鬼」,所以不會像14歲的自己一樣幻想拯救世界、夢想成為搞笑藝人。劇情走到尾聲,岡部記憶裡的井上詢問37歲的岡部:「岡部的人生已經結束一半了,打算怎麼辦呢?」岡部給予了現實的回答,同時也是消極的回答:「不怎麼辦。」
什麼樣的年齡可以做什麼事,彷彿已經被條文規範了。當一個人長大成人,他便不能再擁有孩子一般天真的思想,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岡部回答記憶中的井上:「不會再繼續長大了。」。距離中年不遠的37歲岡部,接下來要面臨的是逐漸老去,而非長大,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然而,井上卻反問岡部:「岡部同學要在這裡死掉了嗎?」井上的反詰,不禁令人思考所謂「長大」的界線究竟為何?在幾歲之後,能稱的上「長大」呢?如果「長大」的界線是如此模糊,又該如何判斷什麼是「長大以後,就不能做的事」呢?
年齡好似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夢想的阻礙,可似乎沒有人能夠回答為什麼,大部分的人皆是如同37歲的岡部一般,在這個問題面前啞口無言。劇末,一邊說著「這些都是假的」的37歲岡部,還是使用了拳法打敗外星人,拯救了世界。在這之後,岡部也醒悟,真正阻礙夢想的,不是年齡或社會化,而是個人的消極。「還沒有,我還沒有要放棄我自己。」37歲的岡部在和過去的自己對話,同時也是在對坐在觀眾席的觀眾喊話。
圖三 岡部的糾結。
在劇的初始,《少年B》所指的「少年」僅有14歲時的少年岡部,37歲的岡部則是成人。然而,在劇末,37歲的岡部重新燃起了對於生活的熱情,對於人生懷抱著夢想,此時的岡部又何嘗不是一名少年呢?「少年」在此處,已經不再只是劃分年齡的分界線,也不再只適用於特定的族群,更不受限於年齡,而是一種積極面向人生的狀態。當人們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社會化,並與期盼成為的自己越來越遠時,除了被動接受現實的生長痛、消極認為自己「不會再長大」之外,《少年B》提供了另一個選擇,那便是回首過去那個仍是少年的自己,並且記住:你可以永遠是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