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台灣
藝趣學
2021-02-10
計畫執行者:姜典
計畫時間:2020.07.25-08.05
計畫內容
出身台北市,對於本土意識受都市生活的壓迫而狹隘,我為此感到不踏實,渴求在尚未成熟的年紀好好的欣賞這片土地,同時遠離塵囂。此次以「便車環島」名義遊覽全台,以紀錄片的方式描繪地方的輪廓,期望能透過攝影之眼觀察並擷取日常所忽略之台灣味,透過後期剪輯如同拼圖般在看似瑣碎的素材中找尋連結,最終期許完成一部具有台灣味的紀錄片,而這部紀錄片並非單純從我的視角出發,而是透過搭便車,在行走的過程中與當地駕駛互動,以相處代替提問,在最舒適的情況下我們聊到「 你心中的台灣」,透過各地台灣人的口述故事,加上影像之美,共同譜寫。
計畫時間:2020.07.25-08.05
計畫內容
出身台北市,對於本土意識受都市生活的壓迫而狹隘,我為此感到不踏實,渴求在尚未成熟的年紀好好的欣賞這片土地,同時遠離塵囂。此次以「便車環島」名義遊覽全台,以紀錄片的方式描繪地方的輪廓,期望能透過攝影之眼觀察並擷取日常所忽略之台灣味,透過後期剪輯如同拼圖般在看似瑣碎的素材中找尋連結,最終期許完成一部具有台灣味的紀錄片,而這部紀錄片並非單純從我的視角出發,而是透過搭便車,在行走的過程中與當地駕駛互動,以相處代替提問,在最舒適的情況下我們聊到「 你心中的台灣」,透過各地台灣人的口述故事,加上影像之美,共同譜寫。
這台白車是雄哥的愛車,一路從永寧載我們到台中。
計畫檢討反思
首先討論計畫的執行時間,原本打算以三個禮拜的時間,不但卻因時程規劃的關係,最後僅有十天來完成。寒假時曾搭乘公共運輸交通環島,以15天粗淺的欣賞了本島之美,而此次只有1 0天,加上平均攔到一部車要花約40分鐘以上,而點到點之間說也需一個多小時,通常抵達目的地想體驗地方生活時,天色都已晚,別說體驗了,就連一頓飯都未必有好好吃。
再者要檢討旅行進行的方式,從無目的地地搭乘,變成了往南或是往北,我們原本以為這樣比較好讓路過的駕駛有明確的目標,可以大大的減少攔車時間,但沒想到的是,此舉也限制了更多可能,我反而被方向給綑綁,似乎踏上了「環一圈」的路途就已不可隨意改道 。
最後要檢討我與受訪者的溝通模式,一方面是我缺乏練習,我心中的訪談內容是關於記憶、時間、地域以及情感,不過要觸及一般民眾的受訪者,可不能空有著理想,更不能以生猛的方式硬問。而我們缺乏與受訪者深度訪談的時間,大多駕駛不是忙著送貨就是要趕著找人,或者天色太晚也不好再繼續打擾。我與一個駕駛從認識至道別不超過四個小時,內容要如何深刻?問題又回到時間本身。
開大型聯結車的司機先生與他的車
計畫心得
我必須說對於計畫的實行感到相當不滿意,金錢使我怠惰,讓我的專注力並非感受體驗那些美麗的未知事物,而消耗在如何妥善於限時間內完成計畫。我帶有目的性的接觸一切幫助我的人,以及生命為我安排的奇遇;擔心紀錄片的完成度,若訪談的過程不如我意,我該用甚麼樣的話術引導駕駛朝我內心期待的方向回答、往我心中的目的地開去。我查覺到自己預設了太多,心已被搪塞了,很難朝著生命給予我的線索走出自己的路,甚至不夠相信這一切。
七月二十五日,我原定出發的第一天,背上沉重的包袱,一個腳架和一個攝影包就戰戰兢兢的出門,但不到半小時,我即打給父母親,告訴他們自己在捷運站口但無法動彈。我中暑了,給醫師看過後,他表示我可能最近身體比較勞累所致,叫我在家裡多待兩天再出發,為此我感到開心,像是小學時因為小感冒而賺到了一兩天假期的心情。從計畫生成的那天開始,我從未將這次的環島當作是放鬆旅遊,比較像是一個拍攝計畫,而我必須為此付出全責:搭著陌生人的車,跟陌生人聊天。過程中也得到想要的素材,不過從小慢熟且內向的個性,連怎麼開口都構成問題,而我心裡清楚得很,自己都已經向外界表明了企圖心怎能說放棄就放棄,於是看著計劃執行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逼近,我沒有辦法睡好……其實這些壓力都是自找的,我沒辦法告訴自己「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糟,而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因為在追尋的每個片刻,都是神與永恆的邂逅。」
完成旅程回到台北時,我大多感覺是慶幸,畢竟以便車的方式環完台灣一圈真的挺有成就感,同時也習得了一些與人交陪的勇氣,不過心中就是有一股惋惜,總覺得自己沒有好好感受。直到一個月後開始寫成果報告,我才試著將這十天細細的品味過一遍,便覺得會心一笑,因為沒有一條路會是白走的。
路途上,望見兩位與大自然共生的少年正並排聊天,好不愜意。
事實上是,不會有一天是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因為我缺乏的不是準備,而是自信,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付出實行。在這趟旅途中,我習得了面對陌生的勇氣,剛開始攔車總不願把環島的牌子舉高,像是我們在生活上不喜歡將自己的意願或是想法表達出來,似乎提出需求或被看見自己的與眾不同,是一件相當丟臉的事。一旦發現達不到目的是因為自己的不作為,我嘗試往前一步,往上舉高一點,或者再加一些律動也不錯,直到攔到車的那刻,其實已經離出發點跨出了相當程度的距離。
以往我強迫自己到一個陌生環境要主動打破沉默,但總是以狼狽收尾,因此我學會靜觀其變,再一一攻破。可是搭便車時這一切都變得不管用,被迫要聊沒興趣的事物,或是表面的話題,總讓我內心感到尷尬。這樣的聊天如同攻防戰,一旦尷尬開始蔓延,這場硬仗傷的必是自己,我開始說服自己必須試著放寬心對他人的回話感興趣,隨時處於動腦的狀態,並從生命經驗裡尋找適當的回答,讓對方也接得下去。經過一次次的便車練習,我的態度以及技巧的如虎添翼,不論踏上誰的車,我都會告訴自己一聲:「我準備好了」。
十天下來我對地方的熟識程度恐怕並沒有增加, 但卻對「人」產生了更多的好奇。生命往往不會依照規畫好的路線進行,我學會告訴自己偏離軌道時別驚慌,因為它自有安排,且不論好壞都能因此獲得珍藏一生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