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氤氳之際,期待相忘於江湖的叮嚀: 鍾明德《身體行動方法》
悅讀北藝
2021-11-10
撰文/戲劇學系博士班 劉祐誠
溽暑的九月,縱使冷氣持續運轉,手心仍舊在冒汗。講課桌椅以環形方式圍繞的上方,三三兩兩坐著與我一樣等待上課的同學,第一次在北藝博士班上課的我,一個人都不認識,加上待會是要上臺灣戲劇界赫赫有名的鍾明德教授課程,莫名的緊張感更延展等待時間的空白。接著平日裡喜愛穿著運動服裝的鍾老師走進教室間,課程就這樣相當日常的開始。每學期的第一次上課,老師都會習慣性地問大家假期的生活心得。剛成為博士生的筆者,彷彿要讓全世界見到自己對於學術的真心,於是當筆者回答自己的假期生活時,滔滔不絕向老師述說當時閱讀的書籍及思考方向。猶記得老師只對我回應一句:「歡迎來到北藝大,請好好享受博士生生涯」這句向筆者的回饋,或許也是老師與學術相處多年的心得分享。
鍾明德以《臺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The Little Theatre Movement of Taiwan(1980-1989): In Search of Alternative Aesthetics and Politics)為博士論文,並以此書為學術生涯起點,於臺灣戲劇學門耕耘四十餘載。許多論者,都會認為鍾明德教授,自從1998年於新竹縣五峰鄉的賽夏族矮靈祭祭典得到的身心體驗,接著放棄先前的研究成果,對於學術的興味直接轉向,甚至某些人還會戲謔地用「鍾後現」與「鍾MPA」,藉此勾勒此學者的學術探尋路徑。對於筆者來說,這樣的研究進程,以「轉向」並不夠精準,反而用「深化」更能涵括這位學人的研究動機。彼時的1980年代,臺灣的政治及外交正面臨極大的衝擊,民眾對於國族想像不斷地拉扯、建構以及迫切地尋找各方面的出口,恰逢動盪時代的鍾氏,自然也參與以藝術介入社會的各種昂揚集會,並為這場歷時十年的藝術創作,留下文字紀錄及其個人觀點。
當時代的深刻追求物轉星移時,鍾明德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的戲劇學者,他不以戲劇為研究起點,把其他表演體裁、社會現象相結合,試圖在各領域中找到戲劇的立足點。鍾明德不把戲劇拓展為他的研究方向,自從那次1998年在矮靈祭祭場體驗過的震撼後,他想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只有兩個:一是觀眾欣賞表演作品時,觀眾全身感到熱血沸騰的來源為何?二是這樣的高昂狀態,每個人都能達到嗎?是否有一套方法,時時讓人重新體會這種感覺?對於鍾氏而言,尋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不僅是解決戲劇或是藝術,為何在這高度技術化科技發展的當代,它仍舊需要被高度重視的原因。同時,透過學理上的追求、身體的實踐,這樣的追索過程,也同樣是對於自己生命何以存在的叩問。
若是初接觸鍾明德談論的身體行動方法,或是一意想反駁這位學者的論說,不妨先花費近卅分鐘觀賞這部《身體行動方法》紀錄片。該部影片可概括三大部分,鍾明德帶領課堂同學進行屬於南傳佛教範圍的經行練習、曾經修習過身體行動方法的學生及學友,各自對於身體行動方法的理解與實踐。以及最後透過鏡頭帶領觀眾,認識那相當不容易,以歌聲為主要載體進行的賽夏族矮靈祭祭典。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紀錄片,從影片的結構上很容易見到此位學者展現的獨特表達方式及欲刺探許多人共同不願觸碰的核心問題。
在高度追求精準的現代社會,大家共同形塑學者形象的價值觀,通常是讓學者清楚表達自己關心的問題。只是在現實社會追求絕對「真理」的過程,學者的形象,或許已被視為一套完整標準答案的生產者,甚至有些學者為了讓「真理」生產者的形象更趨清楚,於是避開所有難以用文字清楚表達的思路及狀態。藝術學門的討論,若是出現一錘定音的標準,那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便形同枯竭。對於這樣的學者形象建構,鍾氏有意與它拍板叫戰,於是作為影片的開頭段落,首先他選擇諸多學者迴避討論的宗教訓練及個人身心狀態闡述。
誠實地說,不相信鍾氏論述的人依舊有相當多學術視角予以反駁。只是透過鏡頭實際拍攝,經由多個對於身體、意念持續修習的實踐者,親自操作各自的身體程式。筆者認為相當難以反駁的是,部分影片中人員的身心狀態,確實進入非一般常人擁有的日常精神狀態,也非完全脫離自主意識的出神(trance)狀態。透過這樣的媒材呈現,再回頭閱讀《身體行動方法》附錄的四個文字文件,或許你會對文章中的字句產生共鳴,也可能再次對這樣的說法抱持懷疑的態度。只是你不得不承認,臺灣的戲劇學界至少有位學者願意承擔落入「怪力亂神」的罵名風險,也要指出在表演者或是實際生活中,人類出現過的精神狀態。同時這樣也能間接說明,為何許多表演者,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仍舊積極想繼續創作的動力原因。
最後,此部《身體行動方法》使用許多賽夏族矮靈祭的素材,只是若無閱讀鍾氏相關書籍,很難理解矮靈祭與這位學者的關係。事實上,鍾明德除了在某次矮靈祭獲得難以言詮的精神狀態,另外他被親近朋友稱為「大木」(Taimu)的原因,也是他得到賽夏族朱家長老對於這位學者的祝福。從這些事例,便能從旁理解學者與這個原住民祭典的深刻淵源。此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每個人不需要笨拙地先去過矮靈祭,才開始尋找跨出日常精神狀態的身體行動方法。每個人都能從警醒的生活事物中,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矮靈祭祭典」,並在某個時刻,自己會發覺原來剛剛已經經歷過那曾經不甚理解的飽滿精神狀態。
2021年8月1日,鍾明德教授結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院長職務,9月8日,隨著學術研討會的順利落幕,鍾明德教授將要開啟個人的新篇章。當遍佈各處的疫情正在世界肆虐之際,每個人對於生活或許都懷有徬徨無措的情緒。希望透過這部影片的帶領,能讓願意接受這樣論說的人,都能各自找到屬於心中的鵝公髻山,並時時蕩漾在自己建立的身體程式餘波中。
鍾明德《身體行動方法》DVD+書
【內容簡介】
身體行動方法(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簡稱MPA),是鍾明德教授自1999至2019近20年時間,琢磨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的表演訓練,波蘭導演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的藝乘研究,加上自身廢寢忘食、全然投入的探索,終於鑽研出一套可以讓表演者出神入化、反璞歸真的工作方法。
在這部紀錄片中,鍾明德教授現身說法,直白地分享了MPA的技術與奧妙,帶領學生們回到他與MPA相遇的起點:賽夏族的矮靈祭。同時,藉由吳文翠、林佑貞、蘇子中、碧斯蔚.梓佑(Pisui Ciyo)和多位同行者的見證與分享,印證了MPA是個很珍貴和實用的身體實踐研究方法。
【出版資訊】
名稱-身體行動方法
出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GPN-4511000020
定價-600元
【購書管道】
藝大書店https://www.facebook.com/TNUAbookshop
五南文化廣場https://www.wunanbooks.com.tw/product.php?isbn=9784511000025
國家書店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32831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4298
讀冊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6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