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另一條真實與虛構間:「一起行動的劇場」座談會
悅讀北藝
2024-03-10
文/劉祐誠
攤開2024年02月23日在台北國際書展公布的各色沙龍講座資訊,這些講座主題除了涵括各種書籍作者現身介紹各自的常年關懷,也邀請觀眾一同認識在台灣乃至於在世界各國正在發生的常民事物。對於藝術的探尋,任何一位參與者,閒走於台北世界展覽中心會場,稍加駐足、停留各個遍地開花講座一隅,應該都能聽到一種對於藝術的熱切回應。同樣地,這場由北藝大出版中心所舉辦「一起行動的劇場」書籍分享會,由林劭仁教務長主持,《以劇場之名‧在劇場之外:應用劇場的教育轉向》作者容淑華教授主講,邀請同樣具有劇場與教學實務經驗的大開劇團團長、亦是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劉仲倫,以及出版中心主任于善祿擔任與談人,透過講座和觀眾交流對藝術的關心。
圖1、與談側錄,左起為林劭仁教務長、于善祿主任與新書作者容淑華教授。(攝影/黃冠傑)
容淑華教授認為的應用劇場是:「以劇場元素為核心,以實踐為導向,惟實踐的場域發生在劇場之外。對應的對象可以是一般大眾、弱勢族群、特殊族群等。」由於對象是非藝術專業人士,涉及參與者背景文化的龐雜,因此試做任何教學課程,形成學習社群的參與者,都需要以藝術家(Art)、研究者(Researcher)和教學者(Teacher)的身份,不斷進行動態思考,透過三種不同主體的相互觸發,才能使其參與者不斷交流與對話。
以上對於應用劇場的界定,是作者認為作為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的教師,無論是帶領學生施行教案,或是自己面對群眾都需要不斷去溝通的思考要素。在這場講座,作者無意再向觀眾們重新述說複雜的藝術觀念,而是希望和與談人、主持人甚至是現場的觀眾,探討劇場的共時性,如何跨出專業的劇場環境,融入到更多的社會互動。主持人林劭仁思考到,2024年的國際書展,再次回到大家熟悉的年後時節,面對似乎隨時可能重捲而來的大型公共衛生疫情,以及挾帶著巨大科技優勢的AI人工智慧,不禁令人反思:為何這個社會需要應用劇場?以及應用劇場如何面對未來的世界?與談人劉仲倫提到,面對AI人工智慧,在大開劇團的團務運作案例,藉由這些科技技術,確實可以更容易掌握觀眾喜好的節目類型,藉以調整劇團的營運方向。
圖2、與談側錄,右為劉仲倫教授。(攝影/黃冠傑)
不一樣的是,這些科技技術卻無法幫助人們如何去引導無法用制式語言表達清楚的情緒抒發。目前的社會經常將效率、產能,或是各項數據量化成精準的數字,導致人們思考問題越來越細緻,也容易讓問題思考流入碎片化的方向。而應用劇場所要達到的關懷,是透過劇場專業者經常使用的劇場相關技術,以及劇場中「真實」和「虛構」命題討論,讓它變成接觸民眾時成為討論問題的重要媒介。無論未來的世界會朝向何種方向,不變的是,許多的現實條件應該會越來越嚴苛,這樣的狀況也包含情感:那些需要好好被對待的極端情緒。
在藝術工作者、教育者的觀念裡認為,應用劇場很難被歸類在任一種範疇,並且它也無法成為任何一種專業技藝的替代用品。只是應用劇場實作的各種案例,如同觀眾在劇場欣賞節目一般,當燈光再次亮起,現實的光線再次映射,每個參與者都知道又要重新回到生活。或許藉由應用劇場裡各項參與者,他們負責角色所產生的變動心理距離,才能讓回到現實的人們有意願繼續邁往未來生活的步伐。
【書籍資訊】
《以劇場之名‧在劇場之外:應用劇場的教育轉向》
作者│容淑華
出版|2023年10月
定價|300元
購書由此去
撰者
劉祐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生。來自不住在台中高鐵附近的烏日。希望用自己所學到的各項有趣想法,努力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