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艺新媒卓越奖-小开场:日常违例/《TOPRESS》创作心得历程

教学工坊
2024-04-10
文/新媒系三 张祐熏 许巧嫒

2024 北艺新媒卓越奖  「小开场:日常违例」 ( 2024 NMA excellence award tiny  opening: Daily Violation)1

今年北艺大新媒体艺术学系首次于本校新场馆「科技艺术馆」进行学生作品成果展出。「小开场:日常违例」作为此次展览主题,回应本系首度进入科艺馆,为新媒卓越奖揭开序幕 ; 违例在篮球比赛中视为小犯规,寓意新媒系学生把日常内心层面的小叛逆转化为创作手法,打破以往规则。借此场馆利用新媒体的多面向,将科艺馆化身为让创作者与观众产生交流的思想场域。

 
 图1、「2024 北艺新媒卓越奖  『小开场:日常违例』」主视觉。将在4/15至4/21展出于北艺大科技艺术馆。
图1、「2024 北艺新媒卓越奖  『小开场:日常违例』」主视觉。将在4/15至4/21展出于北艺大科技艺术馆。

本次展场分为「借由影像阐述」、「透过数码转化」二大种类作品,从中可观察出新媒系学生运用了科技、动态影像与实体装置、虚拟实境,去转化、形象化自身情感和关注的议题,开创别于以往的身体感知 ; 新媒体艺术的无边界同时也使新媒系学生形构出多种想像与思考艺术创作的方式。

展览中可见多样作品透过不同媒材、手法、形式建构出新的观点,借由艺术创作带给观众不同层面的反思及感受。从本次展览作品<异像音列 第一变奏>、<声态系>中看见学生利用了马达转速制造出的音频而去引发人对声音的敏锐观察。影像作品中有VR、游戏引擎、3D扫描,影像装置、webcam等,借影像当作媒介阐述故事、产生形式间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也使「影像」在此场馆进行视觉化对话;装置作品类则能够从中察觉出学生作为生活观察者的角度如何转换日常之所见所闻。

除了本次展览作品,新媒系学生在本领域中依然在积极寻找多样化、跨界与跨科学的实验性创作,将带给生活别于以往的刺激、感知。新媒体艺术为当代性艺术创作投注大量冒险、尝试,是值得多多关注、探索的领域。

《TOPRESS》为北艺新媒卓越奖将展出的作品之一,此作品以身体在空间中的适应性作为出发点,想谈将静态空间(Space)/边界(Confines)注入动能后,能对在作品运动当下的观者肢体、五感产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点正是我们想谈论的事件正在发生。


 
 图2、《TOPRESS》作品纪录照,图中为自制天花板与控制箱。(摄:张祐熏、许巧嫒)
图2、《TOPRESS》作品纪录照,图中为自制天花板与控制箱。(摄:张祐熏、许巧嫒)

当观众进入空间时,自制「天花板」透过改造后的捲扬机控制带动上升下降,使观众应对当下状况改变身体姿态。如何面对「空间压缩」、「场域改变」是作品希望带给观者的反思。就好比在现有飞速发展时空环境下,人们将怎么面对「正发生」和「突然性」出现的改变。

原先这件作品为系上课程的作品。当初的想法为想创造一个非典型的空间。本系空间皆模拟美术馆、展场的白盒子黑盒子,构思过程中开始思考如何创造新的空间体感、踏进不同于已认识、熟悉感知的空间同时又能够带给观众什么感受。

望着天花板思考着各种呈现方法,如何既能存在于空间的原况、也不破坏、改造内部空间时,让空间跳脱(Escape)仅有的四面墙、天花板和地面?如何能源于日常、却不安于日常呢? 突然的灵光乍现:「不如来做个会升降的天花板吧!」

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看房买房时,除了室内格局、通风、采光外,总希望天花板愈高愈好,若天花板与头顶距离太靠近,则会产生压迫的体感;于是我们想透过改变天花板的高度来创造新的空间体感,即便会产生不舒适或恐惧。
 图3、《TOPRESS》作品纪录照,于新媒体系上空间展出。(摄:张祐熏、许巧嫒)
图3、《TOPRESS》作品纪录照,于新媒体系上空间展出。(摄:张祐熏、许巧嫒)

作品媒材仅仅使用近于空间尺寸的木作天花板、钢索和捲扬机,让观众在此空间中能体验到正常的天花板高度、天花板移动升、降和在最低点的三种阶段,也同时象征着熟悉日常及改变的过程。观看作品变化的同时,天花板的高度开始低于自身身高、压迫到身体时,观者不得不做出身躯姿体的改变,不论是抵抗、逃跑抑或是妥协,都算是与此作品互动的一种方式。透过日常空间中一个元素的改变,来使观众用「身体」(Body)与作品产生连结。并非以往既定印象——作品只能用眼睛看而禁止触碰,仅能站在观展线之后,有着舒适距离的观展体验——我们借由作品诠释出「不舒适」也是一种提醒,使我们察觉到生活不唯有一个方向。
 图4、《TOPRESS》观众体验照,观众可以任何身体姿态去面对空间的压缩与改变。(摄:张祐熏、许巧嫒)
图4、《TOPRESS》观众体验照,观众可以任何身体姿态去面对空间的压缩与改变。(摄:张祐熏、许巧嫒)


『适时的体验不惯熟的常态也是唤起感知、更能好好体会例行生活的一种方式。』

虽然作品使用到的技术并不复杂,但所需付出的劳力与体力倒是不少,为了更够让感官感受更全面,作品的量体(volume)绝对是重点的部分。我与夥伴两个女生,设计结构、支撑、拼接与稳定加固这个巨大的「第二天花板」,加上捲扬机的重量,一起架设到空间的最上方,除了最需要注意的悬吊安全问题之外,重力的平均、光影的变化、视觉美感的引导与声音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制作作品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面临着「天花板」如何能够适应在我们此刻拥有的空间中,创作者面对作品、作品面对观众是下意识产生了同一个感受,这种发生形成一种有趣的映照。

创作对我们来说是种舒压、解脱、挑战、冒险、创新,同时也想借由「艺术创作」这件事,去告诉面对面我们作品的观众「如何感知到」事件的发生在现在的生活模式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种唤醒和提醒。


注1:「小开场:日常违例 Tiny opening: Daily Violation」取球类竞赛中「违例」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