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古典音樂界的對應與改變
教學工坊
2020-06-10
撰文/音樂學系 武文堯
2019年底,於湖北省武漢市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為2020年添上了不安的色彩。武漢的病毒爆發,似乎只是這場悲劇的序曲罷了,因為幾個月後,新冠病毒已在全球大流行,成為二戰之後人類共同面對的最大挑戰。面對疫情的來勢洶洶,各行各業都被迫做出種種改變與犧牲,以對抗病毒的傳播;而藝文產業——尤其原本就已屬小眾的古典音樂界,更是受到極大的衝擊。
英國古典音樂廣播電臺Classic FM先前列出了一份世界各地音樂廳與音樂活動受疫情影響而關閉、取消演出的名單,頁面之長,令人怵目驚心,古典音樂界的指標性場館諸如柏林愛樂廳、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都已宣布關閉至下個樂季,損失之慘重可想而知。將目光從歐美拉回臺灣,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自3月NSO國家交響樂團事件1爆發後,已經取消了所有的演出,2020年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更是全部延期。儘管臺灣的疫情防控至今為止表現出色,然而古典音樂演出有大半是外國團隊、音樂家,在歐美疫情高發的現下,當然無法進行亞洲巡演。再加上防疫的需要,群聚場合都應避免,若音樂廳內改採梅花座、限制人數等策略,對於主辦單位與演出個人來說,成本與風險太高,只能無奈選擇延期或取消演出。國家級演出團隊(如NTSO國臺交、TSO北市交),因有政府的補助,團員生計與取消演出的成本,似乎壓力較小;然而自由音樂家與個人團隊,沒有演出就沒有收入,單靠國藝會的藝文紓困補助仍顯得捉襟見肘,面對這樣的狀況不免讓人擔心。
儘管大部分的音樂會、歌劇演出都被迫取消,然而在這網路高度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卻出現了一些新的辦法填補了這段演出空窗期,甚至可能影響古典音樂未來的發展。三月歐洲疫情爆發之初,柏林愛樂決定免費開放數位音樂廳(Digital Concert Hall),只要上官網註冊會員,便可免費欣賞30日,其中更包括了一場「無觀眾」的現場音樂會直播。柏林愛樂將演出數位化,是古典音樂走向科技時代的體現。疫情時候以無觀眾的方式直播音樂會,是一項折衷的辦法,雖然避免了觀眾群聚感染的機會,卻無法預防團員排練、演出時的染疫風險。而演出取消,團員的固定排練是否應該繼續呢?三月底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於歌劇院內進行內部排練,卻被民眾檢舉、警方前來關切,凸顯了表演者的無奈。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合唱團等演出團隊,是需要團體合作、定期排練以增進默契。雲端排練的可行性,還有待各團體的實際反饋。
除了柏林愛樂,許多的歌劇院、音樂廳、樂團都加入了直播的行列,像是大都會歌劇院選擇每晚於官網上載完整歌劇演出視頻,觀眾無須註冊便可免費欣賞;柏林國立歌劇院3/17-4/19 於官網每日更新完整歌劇演出,24小時內可觀賞。歐美各大交響樂團均免費釋出過往演出錄影,於YouTube、樂團官網、官方社群軟體直播。線上音樂演出的普及,無疑讓古典音樂借助網路,創下高人氣的瀏覽次數(甚至比中大型音樂廳可容納的人數還多),讓欣賞藝文演出的門檻降底,不再是高消費、精英階層的社交活動了。線上直播古典音樂的行為,有時候更具有教育、推廣的功能,像是騰訊藝術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作,限時72小時無限重播,播放多齣經典歌劇與舞劇,配上中文字幕,從巴洛克晚期的韓德爾到理查史特勞斯的暗黑時期歌劇作品,讓大家在疫情期間,坐在家中沙發就親近藝術經典。
網路傳播的便利性,也使得不少樂團、音樂家選擇線上合奏,以「雲端」為載體向世界發聲。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以線上演出拉威爾《波烈露》;鹿特丹交響樂團連線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小提琴家慕特與好友合作貝多芬三重奏,更呼籲用「愛」團結在一起;更多的音樂家每日直播練琴片段、分享軼事(像是帕爾曼),平時嚴肅的古典音樂家(甚至天王巨星們)表現出居家輕鬆的一面,脫下西裝與正式禮服,古典音樂顯得格外平易近人。面對疫情,許多藝術創作者更思考如何加入這場「戰疫」行列,創作出鼓舞士氣、安慰人心與呼應時事的作品,像是英國作曲家霍華德(Dani Howard)創作的《給世界的小小信息》(A little musical message to the world),以stayhome為動機,用電子合成器完成了短短五十幾秒的小曲。
臺灣的音樂工作者也同樣以實際行動為一線醫護人員、防疫團隊加油打氣。TCO臺北市立國樂團舉辦兩場網路直播音樂會,其中特別安排演出鮑元愷《臺灣音畫》組曲中的〈達邦節日〉,以鄒族傳統曲調為臺灣祈福。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總監簡文彬發起「音樂接力」,音樂人可自由的演奏(或編曲、延伸)巴赫《音樂的奉獻》,讓防疫期間音樂活動不間斷。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則舉行《英雄—獻給抗疫英雄》的線上音樂會,由楊智欽指揮演出兩闕貝多芬作品,除管樂團員外其餘全部戴上口罩,一人一譜架、以社交距離在衛武營音樂廳演奏。臺北愛樂合唱團選擇在臉書展開「雲端音樂會」直播過往音樂會,包括巴赫《約翰受難曲》、華爾頓《伯沙撒王的盛宴》等重要演出。公共電視台所屬「公視表演廳」在疫情期間架設「藝文影音隨選頻道」,與臺灣許多藝文團隊合作,讓會員免費欣賞完整演出,內容涵蓋各種類型的表演藝術等。N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則公開與客席指揮水藍的演出影片;NSO國家交響樂團更祭出疫情方案2.0,分別推出「NSO Online:自在享樂線上室內樂系列」節目,以及由音樂總監呂紹嘉指揮特別音樂會,分享樂音給所有網路聽眾。
簡而言之,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秩序,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短時間內難以恢復,藝術產業不得不做出改變,以因應防疫措施。在病毒面前,人類的命運是相通的;也正是在這種時候,音樂與藝術顯得更加重要,就像知名鋼琴家、指揮家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在其自傳《生活在音樂中》(A Life in Music)所描寫的:「…每次只有五百位聽眾能進入音樂廳,而且必須攜帶防毒面具。音樂那時候是一種真切的需要,音樂家需要演奏而聽眾需要聆聽,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種忘卻前一夜恐懼的時刻,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期盼的時刻。」儘管此段文字描寫的,是波斯灣戰爭時期的以色列,現在同疫情的「作戰」尚不需要帶著防毒面具聆聽音樂,然而在這種特別的時刻,音樂將顯示出自身強大的力量,與人類一同戰勝疫情。
註釋1: NSO國家交響樂團2/28樂季音樂會客席的澳洲音樂家、著名作曲家,在演出後一週於澳洲確診新冠病毒,導致該團取消近期演出計畫,音樂總監與樂團相關人員自主隔離,兩廳院封館消毒。此事件導致文化部所屬藝文團隊全數取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