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大電影系畢展《轉轉電影拳》露天放映

教學工坊
2021-11-10

 
撰寫/美術四 王心妍
 
       疫情的肆虐下,許多藝文活動被迫延期或取消,連影展也無法倖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第七屆畢業展經歷延期,也終於在2021年9月21日到9月26日如火如荼的舉辦。礙於疫情並未完全緩解,防疫依然不鬆懈,除了進出場需要量額溫與實名制以外,影廳也採取梅花座,以讓人與人的接觸降到最低。9月22日當晚,主辦方在人文廣場舉辦了本次影展唯一一場露天放映活動,分別映演了《海邊抓章魚》、《影,在空椅上起舞》及《龔囝》。雖然是戶外的放映,該做的防疫步驟也絕沒少。廣場裡的梯段成了同學們的座位,搭建的大銀幕朝向觀眾,讓同學們在看電影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到遠方的台北夜景與台北101。
 

 
This is an image


       對於第一次參與電影系畢業展與露天放映的我而言,這場放映相當新鮮,而選映的畢業生作品也不乏讓我感到驚喜之作。第一部放映的短片是黃皓哲所執導的《海邊抓章魚》。故事講述欠下一身賭債的男主角米糕帶上好友大勇去尋找一隻命中注定的章魚,迷信的米糕認為該章魚將能為他轉運,並還清債務。與其說這是一齣喜劇,我認為這更像一齣鬧劇。鬧劇以誇張的手法娛樂觀眾,通常是情境上的誇張。兩名男主角確實都以誇張的演繹方式來回應相關的電影類型。然而其笑料難以觸及笑點,未能抓著鬧劇該有的精髓,空剩角色之間的不斷爆走和咆哮,有許多看似特地安排的橋段只有引人尷尬的份。
 
       若不以鬧劇來定義,就算它作為一部喜劇短片,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短片篇幅雖小,但應該要有的元素還是要有。首先,觀眾很難對米糕的遭遇感到同理甚至同情。這裡並非指電影裡的主角就一定要討喜,而是該嘗試讓觀眾發現角色的過去。角色經歷了什麼?為什麼變成今天的樣子?他曾經也是一名不沾賭博的人嗎?賭博是會成癮的,而許多的成癮者往往是希望藉著成癮行為逃避悲痛的人生。如果我們看得見角色的這些層面,相信短片會更容易引起共感。喜劇不應該是人物單薄的藉口,尤其許多喜劇電影其實都是喜劇所包裝的悲劇,主角滑稽與倒楣的情節雖然會讓我們會心一笑,但內心也會有止不住的感嘆與憂傷才對。
 
       短片裡嘗試運用各種形式手法來表現,像是插入配樂、蒙太奇。騎機車的場景,便加入激昂的音樂以達到某種調性,但也只停留於表面。另外,幾次平行剪輯到米糕、大勇和米糕女友在海邊釣魚的畫面,卻沒有給予觀眾更多線索,無從得知那是米糕的幻想,或是故事結束後他們終於去釣章魚,令人看得一頭霧水。我認為《海邊抓章魚》裡的形式稍微走得比故事更遠,看不出形式背後的意義,或者形式如何支撐敘事,是較為可惜之處。


 
 This is an image
《海邊抓章魚》劇照


       相比之下,選映的第二部短片《影,在空椅上起舞》在各方面都較為成熟。此片為林宏俊與楊宗樺共同執導的短片,故事以一台老舊的放映機牽引出一對爺孫倆的斷捨離。鄉下的阿公守住經常故障的放映機,讓它在廟會外的大銀幕放映影片;孫女內心則有渴望追逐的夢想,希望離開村落,卻又不捨丟下阿公。我覺得策展單位特別用心,在這場同樣是夜晚的露天放映播放此部短片,形成了某種互文性。露天電影院是許多上一代台灣人的集體記憶,約莫60年代來到全盛時期,其中配合宮廟放映的為最大宗,也是短片《影,在空椅上起舞》中的情節。如今數碼投影機盛行,更別說串流媒體逐漸普遍,大家人手一機,連電影院都上少了。常規的露天放映文化像夕陽產業般,正逐步消失。短片創作者選擇拍攝這樣的一個議題,為露天放映文化留下倩影,是一件相當值得鼓勵的事。       
 
       而短片的議題也遠遠不只如此,有生死的探討、長照議題,還有年輕人大量湧出鄉鎮而造成鄉間人口老化的問題。短片中的女主角便是一名渴望到大城市追逐自己夢想的女孩,然而自己如果離開村莊就會丟下阿公一人獨居,她於心不忍。阿公稱讚女主角穿戴已逝奶奶的耳環相當漂亮時,女主角趕緊脫下耳環,像是對於留在鄉間的不願意。當阿公的放映機故障時,女主角也非常認真的修補,希望盡早將放映機就好,也讓阿公放下心來。女主角的層次是豐富的,她在各種掙扎中游走,對於去或留始終搖擺不定。
 
       短片其中有一個橋段我相當喜歡,便是深夜裡的阿公打扮得體的跑出門,說要搭車去找老友。在女主角的安撫下,他打消了念頭。隔天,女主角代阿公去找該位老友,才發現他早已離世,而阿公本人也知道這件事。這個段落處理得很曖昧,卻像是阿公正在為離開人世做好萬全準備。最後,我們看見阿公和逝去的阿嬤一起坐在電影放映的座位上朝向女主角微笑,顯然阿公的預言並沒有錯。或許那也是阿公的善意,自己的離開可以讓女主角到都市追隨自己的夢。我也特別喜歡《影,在空椅上起舞》裡露天放映的電影選擇,那是台語片大師辛奇的代表作《燒肉粽》。台語片曾輝煌一時,也在時代大洪流中漸漸被淘汰,猶如露天放映的命運般。有趣的是,我們通過露天放映看這短片,短片裡再露天放映著《燒肉粽》,竟有種「戲中戲中戲」的趣味。那台一直修不好的放映機就像爺爺一樣,總有一天會完全壞掉,然而記憶卻永永存於大家心中。
 

 
This is an image
《影,在空椅上起舞》劇照


       本次露天放映的最後一部短片《龔囝》也是相當不錯的一個作品。短片由劉澄雍與林治文執導,訴說著一隊舞龍隊的故事。在校園裡,舞龍隊不受老師們的歡迎,被認為都是一些不學無術的小混混組成。不但如此,老師們還覺得舞龍隊會影響學業,因此特別獲得老師關照、身為資優生的主角嚴允被要求退出舞龍團,這使得舞龍隊將無法參賽,也造成舞龍隊隊員的友誼大考驗。與《影,在空椅上起舞》無獨有偶,兩部電影訴說著傳統文化遇到的瓶頸。在《龔囝》中,原為華人傳統文化的舞龍居然被正規教育體制唾棄與阻擾,教育界對舞龍保有負面的刻板印象。這是典型東方教育體制的問題,從校園到家長,大家優先著重於孩子的學業,視興趣社團為洪流猛獸。膽怯的嚴允不敢讓媽媽知道自己參加舞龍,常遊走在師長與隊員之間,搖擺不定。當學校帶頭否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會困難重重。
 
      在嚴允告訴大家自己不能參加比賽後,大家吵得沸沸揚揚,與他至好的阿樂尤其不能接受。阿樂到辦公室裡偷取嚴允的隊員證被老師發現,老師把嚴允也召集了過來一併訓話。在這場戲之後,嚴允和阿樂獨處並激烈爭吵,觀眾這才發現到平日溫馴的嚴允也有爆走的一面,也有許多怨言。受到老師的影響,他居然對舞龍隊也有了成見,並反罵阿樂是問題學生才會造成舞龍隊給學校的觀感不佳。相反的,阿樂竟然有脆弱的一面,被嚴允言語中傷的他拿起剪刀胡亂的剪去自己漂白的頭髮,一邊質問嚴允這樣滿不滿意。這一點都不像平日吊兒郎當、無畏於師長的阿樂。這場戲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它展現了兩名角色在壓力之下顯現出來的真性情,也就是個角色的本性。
 
       大吵之後,冷靜下來的嚴允與阿樂一起修補因表演而破損的舞龍造型,我在這一場也看得也特別感動。這對好友平日都是大剌剌的兄弟,要開口說聲道歉絕非易事。他們表達歉意最溫柔的方式是一起修補舞龍。弄破的舞龍,修一修就沒事了。一樣的,兩人的友誼,修一修就沒事了。不需要太多禮儀上的包裝,這樣的一個舉動比起再多次的道歉都來的合適。最後的那場舞龍鬧週會的戲碼也相當精彩,作為一群無力對抗正規教育體制的學生,這是他們最卑微,卻也是最誠懇的一次衝撞體制,而嚴允也在其中。短片至此,舞龍隊總算扳回一城。


 
This is an image
《龔囝》劇照
 

       整體而言,對於這場放映,我仍是頗具驚喜。雖然《海邊抓章魚》有許多可以再思索改良的空間,而《影,在空椅上起舞》與《龔囝》都算是令我十分喜愛的作品。而露天放映的感受與坐進戲院是十分不同的,可以在開放的空間中,結合台北的夜景與星空一同觀賞電影,是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希望還有機會再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