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如何重新記憶一位劇場巨擘:X VOICE——姚一葦先生百年冥誕特展

教學工坊
2023-01-10

文/李嘉瑾
 

2022年是姚一葦先生──臺灣現代戲劇創作與美學研究先驅──的百年冥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為了紀念這位為戲劇界貢獻良多的前輩,舉辦系列活動「Reboot.重新開始」,其中包含搬演姚一葦老師的劇作《申生》、舉辦「姚一葦劇本獎」徵件活動、「2022一葦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本文想為您介紹的,為此次紀念活動完美收尾的《X VOICE──姚一葦先生百年冥誕特展》(以下簡稱《X VOICE》特展)。
 

《X VOICE》特展展於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一二樓,共由兩大方向組成:一部分是將姚一葦老師的多元面向,結合他的劇作象徵來介紹;一部分則邀請年輕劇場創作者,以姚一葦老師的文件為創作素材,加入當代視角。兩大方向的作品是以劇作主題為連結,交錯展覽,而非區分為兩大展區或空間,也因此觀眾觀展時,會有多重聲音交疊的體感。時而是姚一葦老師的聲音──姚一葦老師昔日影像資料被循環播放,文獻資料回顧,或是劇作搬演的劇照與節目冊;時而是年輕藝術家的聲音──五組劇場創作者與團隊運用趣味或新穎的手法,再現姚一葦老師與其作品。
 

首先進入的是《一口箱子》展區。觀眾在此區可見姚一葦老師顛沛流離的人生大事紀。在他的有生之年,經歷戰亂,輾轉來台,又遇白色恐怖,政府高壓統治,時代氛圍壓抑,無法安穩。展物「手提行李箱」內裝載姚老師的許多手稿,從他對人生的體悟到劇作的草稿都有,就像他多次被迫遷移,在無法預期的移動中,能帶走的只有非物質的精神世界。
 

《碾玉觀音》展區則取姚一葦老師同名劇作為題,由數位修復的電影《玉觀音》,以及年輕的藝術團隊「書寫公廠」創作的《主角們被賦予了太繁複的人性因而他們的個性相對地被泯沒》所組成。
 

 

圖1、書寫公廠《主角們被賦予了太繁複的人性因而他們的個性相對地被泯沒》作品(攝影:李嘉瑾)

圖1、書寫公廠《主角們被賦予了太繁複的人性因而他們的個性相對地被泯沒》作品(攝影:李嘉瑾)

 

在《碾玉觀音》展區,「書寫公廠」立了一座身上掛滿耳機的玉觀音神台,耳機是用來提供觀眾聆聽預錄音檔。華麗的作品名稱「主角們被賦予了太繁複的人性因而他們的個性相對地被泯沒」其實是取自《碾玉觀音》當年劇評中的一句話。觀眾戴上耳機,藉著一旁展板許多如心理測驗的提問,比如「你覺得自己被某種角色困住嗎?」或「你會將自己定義成某種創作的人嗎?」等等,接續提問之後的「是」與「否」岔路,最後截在姚一葦老師的劇作角色與一個收聽孔。或獨白,或對話,或竊聲私語,或狂妄喊叫。從展板說明可以推測,音檔播放的是從姚一葦老師劇作角色發展而來的文本。有趣的是,筆者以為能在經歷「心理測驗」的提問與分類之後,得到一個相對明確的答案。不過,由於所聆聽的音檔都是預錄的,所以當觀眾插入耳機時,音訊也播放一陣子,或已經接近音檔結尾,以致於筆者難以純粹從剛才「是」或「否」的選項中,理解到與目前所聽音檔的關聯為何,或是與作品名稱的關聯為何。
 

此外,《碾玉觀音》展區的一大亮點,是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的數位修復電影《玉觀音》。該電影改編自姚一葦老師劇作《碾玉觀音》,由在華語電影圈有「臺灣電影教父」之稱的李行導演執導,1969年更獲得第十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藍祖蔚董事長在開幕式提及,該電影在時代氛圍壓抑的環境下拍攝,甚至還出現原導演捲入政治事件,在拍攝現場遭人擄走一事。藍祖蔚董事長還提到,每當李行導演和他談起此電影,眼神總是悵然,對眼見工作同仁被擄走,自責自己無法及時攔阻,卻也無能為力。尚未得知這則關於電影的背景知識前,筆者僅僅佩服數位修復效果極佳。然而,這部談論愛情因封建時代思想而坎坷的電影,將它放進藍祖蔚董事所說的臺灣歷史脈絡中,就會發現其批判力道之強。筆者若作為當時這部電影的觀眾,想必體悟也會更複雜與糾結。
 

 

圖2、數位修復電影《玉觀音》觀影區(攝影:李嘉瑾)

圖2、數位修復電影《玉觀音》觀影區(攝影:李嘉瑾)

 

相較於俐落寬敞、多開放空間的一樓,二樓展區則顯得私密昏暗。策展人王嘉明在開幕式提到,閱讀越多姚一葦老師的文獻資料,越能看見這位先輩的「生猛狠勁」,腦子運轉的速度之快,手腳的執行能力之高。教學嚴謹,筆耕不輟,並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以戲劇創作作為反叛,突破現實對思想的壓抑與禁錮。這份精神至今仍顯得可貴,也是本次特展最想傳承的。因此,《X VOICE》特展二樓結合「劇場後台」的概念,展物多以姚一葦老師更私人的錄像,或是平時愛讀的手邊書為重。劇場後台通常隱身於演出舞台之後,空間不能太明亮以影響演出,也因此燈的光區無法大範圍,多小型LED燈來引路。此外,展板也可見「後台」特色,平價板材、赤裸、未經裝飾。板上貼著多張《X VOICE》特展平面設計圖表,就像一張張劇場設計人員用來溝通的文件。觀眾穿梭劇場後台,一窺教書、做研究、創作、辦實驗劇展的姚一葦老師,其腦內如何運轉。
 

 

圖3、《X VOICE》特展二樓展覽一角(攝影:李嘉瑾)

圖3、《X VOICE》特展二樓展覽一角(攝影:李嘉瑾)

 

誠如前述所說,《X VOICE》特展的第二部分則邀請年輕的劇場創作者,包含李銘宸、明日和合製作所、馬維元、書寫公廠與鄭先喻,重新梳理姚一葦老師的作品或相關文件,與其展開一場跨時空對話。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一葦Line人生》與《一葦卡拉OK讀劇室》互動性和趣味性兼顧的作品。
 

「明日和合製作所」爬梳姚一葦老師寫於1984至1989年《說人生》一書中的十八篇散文,並結合聊天機器人技術,創造姚一葦老師在通訊軟體上的「還魂」現象──觀眾只要透過QR Code進入聊天室,聊天機器人便會根據觀眾輸入的關鍵字,從姚一葦老師《說人生》一書中,選出最相關的篇章回應,一來一往,就像姚一葦老師正回覆觀眾此一題目。
 

 

圖4、左為明日和合製作所《一葦Line人生》展區門口;右為《一葦Line人生》具體使用情況(攝影:李嘉瑾)

圖4、左為明日和合製作所《一葦Line人生》展區門口;右為《一葦Line人生》具體使用情況(攝影:李嘉瑾)

 

而《一葦卡拉OK讀劇室》以KTV包廂作為包裝,柔軟的暗色沙發,低矮的茶几上放著麥克風與點歌本,包廂內閃爍七彩的DISCO燈,隔音牆上張貼姚一葦老師劇作被搬演的大幅海報。姚一葦老師的七個劇作化作一首首歌曲,觀眾「點歌」,隨演唱速度穩定換色的MV字幕轉變為劇中台詞,而和觀眾對戲的是許多劇場知名演員,如王琄、謝盈萱、余佩真、朱芷瑩、鍾欣凌、陳以恩、簡嫚書、莫子儀、高英軒、竺定誼、羅北安、楊迦恩、黃健瑋、施名帥等人。
 

這作品打破了筆者對於讀劇演出的想像。在筆者過去觀賞讀劇演出的經驗中,劇場技術相關的設計則為其次,演出多著重在聲音演出與劇本台詞,而且非常仰賴觀眾的想像力,來建構演員朗讀劇本的舞台指示或台詞所提及的動作與環境,也因此觀眾與表演者的角色分野明確。不過,以KTV包廂為主題的《一葦卡拉OK讀劇室》卻模糊了演出者與觀眾的界線,而具一定表演性與娛樂性。以筆者去KTV消費的經驗為例,與朋友通常身兼觀眾與表演者,輪番上陣唱歌,也可能因歌曲特質發生合唱、對唱、卡歌或幫彼此點歌的情況。並且,到KTV唱歌仍有對於整段體驗的結構鋪排──開場多點選High歌,提高場面熱度,讓參與者破冰,而包廂時限逼近時,以金曲串燒作結,回顧多首經典歌曲,拖延包廂時間。這作品讓筆者不禁思考,是否有一種表演,觀眾與演出者的界線不再清晰,而其文本以短影片的體感時長為框架,兼具一定表演性與娛樂效果呢?這是此次《一葦卡拉OK讀劇室》帶給筆者的啟發。
 

 

圖5、《一葦卡拉OK讀劇室》展區入口(攝影:李嘉瑾)

圖5、《一葦卡拉OK讀劇室》展區入口(攝影:李嘉瑾)

 

關於《X VOICE》特展的最後一特點是「永續使用」概念。特展與山峸製作設計合作,大型展台將作為日後戲劇排練空間或是演出的舞台,而展板與相關工具將被重新設計。展覽結束後該怎麼使用,這點也納入考量,而非只在乎展期作用。將這項巧思擴大到如何記憶姚一葦老師,就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王世信院長在開幕式所說的,「這是一場進行中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