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教育的衝浪者
看板人物
2021-04-10
撰文/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劉紹基
如果你是一個衝浪者,你永遠都要記住浪來你一定要在浪頭上。
陳愷璜校長已經從事了藝術教學29個年頭,同時作為一個藝術家,在他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藝術創作的期盼和未來教學的願景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拒絕原地踏步的他是一個攀上一個個迎頭巨浪的衝浪者。
那個名為藝術教育的白頭浪
陳校長雖然曾經是北藝大美術系主任、美創所所長、造型所所長,甚至還是藝術跨域研究所和文學跨領域創作研究所的創所所長,但原來在一開始,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當一個老師。
「從歐洲回到台灣之後,其實完全是偶然之間,才跨到大學裡面教書。」輾轉經歷到過不同學校教書,在藝術相關領域的教學經驗使陳校長體會到藝術教學有一種最能夠回應藝術創造的特性。教學者必需具備很不一樣的視野,以很不一樣看待事物的方式去面對藝術教學,保持持續學習的心態。「因為沒有任何一種藝術的創造,是屬於靜態的,哪怕你看到的是一張繪畫,事實上不是安靜的、不是靜態的,作為圖像、作為符號、作為一種可被預見的影像世界裡面,他們全部都帶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可能是象徵的、可能是足以撼動人心的這樣一種從物質到非物質性狀態。」因此,在陳校長而言,一個藝術教學者應該把教學歷程視作一個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這樣才可能體現教育的本質和特性。
浪的構成物
在攀上教學之浪以後,陳校長又是怎樣建構他的教學方式呢?除了不斷的自我學習以外,他覺得教學者還必須具備一種能動性。「教學本身就必須要具備一種非常高的能動性,所以我可以很簡單的講,我在北藝大已經29個年頭,我教課當然從未停止過,哪怕兼了行政我也沒有停止過。」「能動性」不只體現於陳校長快三十年不間斷的教學生涯上,更可應用於他致力不斷創新的教學形式上。陳校長自豪地表示即使是同一門課,他也從來沒有用過同樣的內容跟方法教學,每一個學期、每一個學年總是試著用不同的視野、不同的視角、不同的位置,重新在審視同樣的議題。「怎麼去把他具體化,我覺得很顯然就是要讓他有一個不同尺度的、一個位置跟視野,這個能動性才會出來。」觀照藝術的方位有無限可能,在探究這些可能的同時也是每一個藝術教、學習者建構自己一套藝術動力學的過程:敏銳地、深刻地去感受、體認到這些人事物外在世界與我們的相關,思考到底是怎麼建立出一種細膩感的互動過程。在流動不息的可能性中,陳校長對於課程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念頭,同時也要兼顧關照每一位學生的理解程度作出交換、對話,教學對於陳校長來說是一個很棒的挑戰。
如何在一波又一波新浪潮穩住
「我覺得北藝大是台灣最好的藝術大學。」即使陳校長如是說,但他對於學校的教學法現象還是抱有一種需要進一步改造的開放性。隨着時代的轉變,如果只運用舊時代的方式跟年輕的朋友進行教學上的交流,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學習或者知識的養成、生命的體認、社會外部整體的條件,其實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怎麼樣從藝術的教學法,去回應一個所謂藝術體制教育,可以有的一種更具創造性的開拓。」怎樣用一個教學方法貼近正在發展的世界,對陳校長來說是一個問題,而不是答案,同時也是他覺得滿值得去挑戰的事情。
衝浪中的風景
誤打誤撞地進入教學領域,對陳校長來說在教學路上最為印象深刻的事情還是學生。「北藝大的學生裡面有一定百分比的學生,其實你很清楚你不太需要教他,但是你可以跟他學,就是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但我覺得我可以跟他學,所以這個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藝術的教跟學這件事情,本來他就不會是一個等量齊觀的過程,他不真的只是一種物理變化,他同時也是一種化學變化,他既可能是一種非常有機的,可是他也可能是一種深具破壞性的。」長年的教學生涯中,陳校長遇過不少具備才華,眼看快要畢業的學生,突然跟老師說不念了;或者是有一些明明有能力卻故意把自己退學的學生,這些個案都會引起老師們的關注。這讓陳校長領悟到,在北藝大的校園裡,作為一個一個老師或學習,在身份上沒有絕對的化約。「這個很有趣,說不定也是因為這種心態,會讓老師跟學生界線沒有這麼分明,如果我可以從你身上學點什麼,為什麼不?」在有關藝術在工具性這個層面的發展,也是讓教與學之間產生新連結的一環:「其實很多介面都已經是一個科技性的介面,所以這些工具性的東西怎麼進到一種、不斷在開拓不斷在開發、帶有高度情感、帶有高度感性認識的這個內容裡面,怎麼具有一個很必要而且關鍵的角色,說不定就是在校園不同階段裡面,不斷被我們重新看待的一個巧妙的時代特徵,也是一個讓教跟學怎麼去生成一種新的連結關係一個必要元素,似乎已經是不可取代了。」
孜孜不倦的衝浪者
作為一個勇於攀上一個又一個浪的衝浪者來說,陳校長的眼中並沒有只能成為所謂的願景的東西,因為他都選擇踏上把願景實踐的道路。「北藝大的藝術教學真的只在關渡這個山頭、只在妖山嗎,沒有,我們一天到晚往外跑、老師會帶著學生往外跑,不只台灣各地,而且可能還是世界各地。」陳校長形容這為北藝大教學的常態,同時也很切合他心目中很喜歡的異地教學、異地創作:藉提供學習者更多的差異經驗,學習跟本身不一樣的東西同時在體會到彼此不同中當中遭受衝擊,達到讓學習者重新設想以往的經驗和對事物的理解,從而發掘成長的可能性。「差異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時間的變動、空間的轉化,簡單講,因為沒有任何藝術不是在處理時間跟空間的問題。」因此,陳校長覺得要讓藝術創造可以保持在一種力量最強烈的階段,才可以保有最大的活力,而這說不定就是一個最根本的的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衝浪者,你永遠都要記住看到浪來你一定要在浪頭上,否則你是上不去的、你沒辦法往前,你只會被他推翻或是沉到水底,所以怎麼樣試著讓自己一直保持在浪頭上。」不論在教學,還是在創作上,陳校長都保持一個衝浪者的冒險心態,勇於接受不同的挑戰,時刻保持創新。在創作的路上,不往前就會落入掉進水底的結局,這也是對於每一個創作者的警惕。
訪談影音連結:https://admin.media.tnua.edu.tw/media/s/S3m6CD